李彬
在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已成為新型的教學模式,其主要是把“學生為主”作為教學理念,與此同時,自主學習更是在實際教學中實現(xiàn)了預期效果,加強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合理、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個性化。因此,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合理發(fā)揮自主發(fā)展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只有正確引導學生,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不斷地增強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培養(yǎng)學習自主發(fā)展能力的重要作用
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在情感上進行提高,對于社會現(xiàn)象及文學作品應做出相應的評價,逐漸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而制造輕松的教學氣氛是向自主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邁向的第一步。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理論為主,逐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所以要應先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學習成績,以及學習習慣等,只有在了解這些之后才能開展輕松、自然、和諧且愉悅的教學。例如開展開放式的教學、探索式的教學等,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分析問題,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直面苦難》時,教師就可以選擇探索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氣氛。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講:“人生苦短,風云難測”的具體含義,在人生中只有通過各種苦難,才能更好的成長。如司馬遷在遭受宮刑時、屈原在受到放逐時,這些人物在苦難面前并沒有退縮,而是選擇直面人生,勇往前進。而在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請學生認真地思考,在遇到困難時,文章作者主要闡述了哪幾個觀點?一個學生說:“面對困難要勇敢克服,不能退縮”。另一位學生說:“苦難不但可以鍛煉人們的心智,還可以使軟弱的人們變得更堅強,更好的展現(xiàn)出人的尊嚴”。所以,通過學生自由表述,把課堂氛圍有效地帶動起來,同時學生在進行思考、探索的過程中,更好地提高了學生自主發(fā)展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增強高中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能力。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們所做出的一些行為主要是由于動機所導致。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確保學生可以長期進行自主學習,進而提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掘高中語文的魅力,語文課本內有很多精妙佳作,如何將這些作品中的“美”發(fā)掘出來,并和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這就需要老師在語文課堂上向學生逐漸滲透美的含義。例如魯迅的《社戲》這一篇文章,可以先讓學生欣賞圖片,通過田間放牛、小孩嬉戲和夏夜看戲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快地融入角色,讓學生先自主閱讀內容,然后再進行講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主問題引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用“主問題”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從而發(fā)現(xiàn)“線索”之美,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語文課本內,用探究的眼光對內容進行了解,促成學生深入思考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離騷》時,因為作品時代較為久遠,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屈原當時遭遇了哪些經(jīng)歷”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離騷》,并把內容進行有效聯(lián)接,使學生充分理解作品內容。
(三)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這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學生如果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自主發(fā)展、自主學習也只能是空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教授學生觀察方法、閱讀方法、解題方法以及思維方法等,讓高中學生根據(jù)自身條件,找到屬于自己的合適方法,真正做到“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在提高學生自學發(fā)展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學習方法的運用。例如某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抓不住文章重點,語文老師就可以規(guī)劃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重點,從而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綜合上文,我國教育只有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下,結合高中課程要求和實際教學情況,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能力。把自主發(fā)展能力的教學模式應用在高中的語文課堂上,能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更好的增強,同時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本文系東營市“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課題編號125DYJG2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