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娟
在城市化進程的現(xiàn)狀下,農村初中生源流失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思維習慣、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初中數(shù)學的習題、測試、考試等應試行為卻沒有一點點的減少.應試也因此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一個主要部分,也讓題海、應試和數(shù)學畫上等號,這樣的現(xiàn)狀導致整個教學過程節(jié)奏加快,注重追求問題解答,而忽略了對知識內容本身的精雕細琢.于長遠的數(shù)學教學效果來講,這是極為不利的.尤其對于像筆者所在的農村初中,原因有二,第一,初中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處于一個比較基礎的階段,如同為一棟將要建造的高樓打好地基一樣,只有帶領學生將這個時期知識內容的每一個細節(jié)把握到位,才能收獲日后的深化與提升.第二,農村初中的學生能力有限,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教學任務的完成,還要適應學生在課堂中的消化能力.因此,即使面對繁重的應試任務,面對生源相對遜色的農村初中,教師們也應當靜下心來,放慢腳步,將更多精力放在學習過程的關注和挖掘上,帶領學生將知識基礎打牢.
一、慢開頭,巧設情境, 內激興趣
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一開始,便會將節(jié)奏定位在一個快水平上,有時候甚至跳過導入步驟,直接進入主體教學,這種做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當中是很不可取的.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備的數(shù)學知識體系,更何況是生源參差不齊的農村孩子,對于新內容的接受沒有那么快.如果沒有一個適當?shù)膶氕h(huán)節(jié)前置于課堂教學,很容易導致學生知識理解斷檔情況的出現(xiàn),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放慢教學腳步的第一步,應當放在教學開端處.
例如,在對勾股定理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我并沒有急于開始,而是先提問學生:“在沒有外力幫助的情況下,誰能測量出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小小的一個問題,一下子觸發(fā)了學生們的思考熱情.有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測量拉旗桿的繩子的長度來得到旗桿高度,也有學生提出,旗桿的高度會不會和它的影子長度之間存在關系?在激烈的討論中,勾股定理的內容已經(jīng)初露端倪了.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這一內容的教學也平順了許多.
創(chuàng)設與本次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在課程導入中的效果十分顯著.通過這樣的方式,成功將學生們的思維關注點從課下引領至了課上,并讓大家得以從感官上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產生一個大致的認知,在心理上做好準備.那么,接下來再開展主體性的深入教學也就容易多了.
二、慢推進,融入實操,深化感知
課堂教學進入到實體推進階段之后,便更應當將“慢”作為行為設計的主導.學生們的知識學習是否能夠實現(xiàn)穩(wěn)扎穩(wěn)打,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們應當在此環(huán)節(jié)下大功夫,在課程推進當中不斷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讓這個過程充實而嚴謹,力爭讓學生們在第一次接觸新的數(shù)學知識時,便能夠最大程度地予以接受和內化.
例如,在對多邊形的性質進行教學時,我提前為學生們準備了邊長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的硬紙板若干,以及一個較大的長方形框.待學生們對正多邊形有了一定認知之后,我請大家運用上述形狀的硬紙板對方框進行鑲嵌,并在親手操作當中回答:用同一種正多邊形進行鑲嵌,哪種圖形適用?用兩種正多邊形呢?這之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靈活有趣的實操過程,讓原本抽象的正多邊形性質內容具化了許多,學生們在真實感知中找到了知識關鍵,效果很好.
放慢課程推進速度,旨在給學生們創(chuàng)設更多體驗知識形成過程的機會.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們還需要將這個過程當中的教學方式不斷完善更新,讓學生們的知識感知更為靈活深刻.前文當中所舉出的例子就是筆者將實際操作的元素加入課堂教學的例子,親自動手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不僅激發(fā)了大家的探究熱情,更讓知識能力的深化步驟簡單高效了許多.為此,我們還可以將有點深度的題目在課堂中進行適度的變式鞏固,以此促使學生對相應知識的建構深度,讓每個孩子在實際的操作訓練中得到真正的鞏固和提升.
三、慢收尾,總結提煉,升華能力
主體知識呈現(xiàn)完成之后,并不代表本次教學活動的結束.于收尾階段,教師應當再次放慢腳步,抓住最后的總結環(huán)節(jié),對核心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加以提煉,觸發(fā)學生們的思維水平邁上一個新的高度.這不僅是對本次所學習到的具體知識內容進行總結,更是對數(shù)學探知能力的有力升華.這一次動作的放慢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過二次函數(shù)的知識之后,我向大家呈現(xiàn)了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的圖象(如圖1),并請大家判斷,b2-4ac>0、a>0、c>0、-b2a<0這四個結論中哪個是不正確的.雖然都是字母,卻可以通過圖象與x軸的交點數(shù)量、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圖象與y軸交點的位置以及對稱軸的位置等分析出很多信息,并判斷出最后一個結論是錯誤的.由此,我向學生們強調了圖形對于數(shù)學問題解答的重要性,并將數(shù)形結合這個思想方法提了出來.以前,學生們也會偶爾借助圖象分析問題,而當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提煉出來之后,這種思路便明確了,應用起來也主動多了.
看似簡短的收尾環(huán)節(jié),往往卻是整個課堂教學最為精華的部分.對于初中學生來講,其在數(shù)學學習當中的關注重點總是會更多地集中在具體知識內容上,而缺乏對思想方法的提煉意識.這時,便需要教師在教學當中停下來,推一把.每一次的思想提煉,都會讓學生們有醍醐灌頂之感,仿佛找到了一把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面對數(shù)學,解決問題.
初中數(shù)學教師們要認識到,在教學過程當中適當?shù)胤怕_步,并不代表教學效率的降低.數(shù)學知識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線的過程,必須保證每一步都走得堅實,這樣方能實現(xiàn)基礎知識之上的能力飛躍,而農村初中的孩子,只要按照他們的實際情況,慢慢引導他們進行知識的建構、鞏固、訓練、變通,他們同樣可以擁有一片美麗的藍天.因此,如果教師們能夠在基礎教學階段放慢節(jié)奏,全力投入到對知識理解落實的細節(jié)雕琢之中,必然能夠讓學生以完備的能力前提,進入到思想能力的進一步強化當中去.這種有準備的能力提升,遠比一蹴而就的走馬觀花式的學習要穩(wěn)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