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美領導人演講語篇對比分析研究

    2016-05-12 10:49:00光彩虹
    關鍵詞: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語篇分析

    光彩虹

    (長治學院外語系,山西長治046011)

    ?

    中美領導人演講語篇對比分析研究

    光彩虹

    (長治學院外語系,山西長治046011)

    摘要:基于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三大元功能,采用量化分析法對中美領導人在其出訪國高校所發(fā)表的演講稿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中美領導人演講稿有許多異同之處,其相似點在于英漢演講主要由物質過程構成、小句以陳述語氣為主、演講多采用無標記主位;其不同點多存在于中英文化差異等方面。

    關鍵詞:演講語篇、語篇分析、系統(tǒng)功能語法

    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愈來愈密切,人們到異國進行各種形式的演講、演說活動也越來越多,演講在國際事務間起著重要的作用。領導人演講是公眾演講的一種特殊類別,通常由各國政要在重大事件及重要場合中發(fā)表。其主要目的是授知、勸信或解釋,以引起聽眾興趣或獲取聽眾反饋,諸如支持、認可或同意[1]49。由于領導人在大學發(fā)表的演講也具有上述屬性,因此屬于政論性演講。國家領導人在出訪國高校所發(fā)表的演講主要目的近同,大多側重本國對外文化教育政策的傳播,以培養(yǎng)兩國青年間的友誼。本文試圖從語言學角度分析中美領導人在到訪國高校所發(fā)表的演講中包含的概念主體、與聽眾實現(xiàn)有效互動使用的語言手段、以及演講中語篇連貫性的實現(xiàn)。

    一、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三大元功能

    語言學家韓禮德創(chuàng)建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是世界最具影響的語言學理論之一,是進行語篇分析最有效的理論依據。先前的中英語篇對比分析多從傳統(tǒng)語法、內容、文體和批評語篇角度分析其異同點,但通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對英漢語篇進行對比分析的研究相對較少。韓禮德認為語言具有三大元功能,分別是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概念功能主要對比分析小句可及性的六種過程;人際功能主要對比分析小句的語氣和情態(tài);語篇功能對比分析主位結構、銜接手段和語篇中詞語的連貫性。在語言學理論中,概念語法常被認為是語義學的一部分,而語篇和人際則屬于語用學的一部分[2]76。

    韓禮德認為語篇的三大元功能可以實現(xiàn)語言使用過程的全方位概述。概念元功能通過內在和外在的經驗表達來傳遞信息,是一種潛在的意義系統(tǒng)。它主要關注于自然世界,主要的語法分析系統(tǒng)是可及性。人際元功能是指發(fā)話者和受話者之間發(fā)生的互動,語言通過交際中不同參與者之間的互動來建立和實現(xiàn),它能改變或保持人際關系和社交領域,其中語氣系統(tǒng)是人際元功能的主要源泉。語篇元功能是語言存在的一種機制,它使口語或書面語篇中的各部分連貫起來構成一個統(tǒng)一整體,而非句子間的隨意組合。語篇功能主要研究主位結構,因此語篇元功能主要是語篇的生成機制。

    系統(tǒng)功能理論的選擇依據為:第一,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下,語言是一種社交行為而不是個體行為,在實際語料分析中可行性強。第二,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清楚地解釋了語言和語境的關系。第三,語言是“意義系統(tǒng)”,韓禮德認為三大語言元功能構成了語言的基本形態(tài),并修繕了語言的演變過程。本研究試圖深入研究在這種特殊交際場合下演講文本的三大元語言功能。

    二、從語言的三大元功能角度對比

    中美兩國領導人演講稿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量化分析法。本文選取的四篇演講稿均選自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出訪國高校發(fā)表的演講,演講的主要目的類似,讓出訪國青年了解異國文化,為兩國青年搭建友誼的橋梁。整個研究過程包括以下三步:建立微型語料庫、數(shù)據處理、數(shù)據分析和討論。

    (一)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主要指用語言描述外部世界和人的內心世界,即語義潛勢。概念功能是用可及性系統(tǒng)、語態(tài)系統(tǒng)和極性系統(tǒng)來表示的。傳統(tǒng)意義上,可及性系統(tǒng)是用來區(qū)分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但在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是從概念層面分析小句語法,包括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例如,“He puts the book on the desk.”,此句中“he”和“book”均為參與者,“put”為過程,“on the desk”為環(huán)境??杉跋到y(tǒng)將經驗世界劃分為幾個可操作的過程體系,也就是語言過程的六大類,即:物質、心理、關系、行為、言語和存在過程。物質過程是指做某事的過程。行為過程是主體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行為過程主要通過動詞表達,如打,踢,打破等。參與者就是動作中涉及到的施動者(邏輯主語)和動作對象(邏輯直接賓語),該過程通常表示為“過程+施動者+對象”。關系過程主要反應兩個實體之間的關系,主要分為描述關系(屬性關系)和標識關系。參與者包括被標識者和標識符。心理過程主要表達各種心理現(xiàn)象,比如感知(看見、看)、反應(喜歡,請)和認知(知道、相信、信服)。參與者即為感知者,而且必須是人類或擬人化的非人類。環(huán)境是被動的,是想法、感受或看到的東西。言語過程是交換信息的過程,常用動詞包括:說,告訴,表揚,吹噓,描述等。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參與者是講話者和接收者。存在過程主要體現(xiàn)了事物的存在或發(fā)生,存在物存在或者發(fā)生于每個存在過程里。

    根據語言元功能中的概念功能的特性,通過對中美兩國領導人的四篇演講中涉及到的六大語言過程進行了定量分析和對比,結果如表一和圖一所示。

    表一 英漢語料庫六種過程所占比例

    圖一 英漢語料庫六種過程所占比例分布圖

    通過對比以上結論,可得出中英語料庫的共同點是,中英語料庫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均為物質過程(英語占61%;漢語占57.2%),其次是關系過程,第三是心理過程。其他三種過程所占比例相對較低。此結果說明,中美領導人在演講中多傳達具體發(fā)生的事情或某個主體的所作所為等信息(物質過程)。另外,中美領導人在演講時多出現(xiàn)表明態(tài)度或表明某物性質的話語信息(關系過程),并通過激發(fā)聽眾情感來引起注意(心理過程)。從語言學角度,此結果回答了中美領導人通過講演所傳播的主要概念主題的問題。而行為過程極少出現(xiàn)在中美領導人演講稿中,其原因是在此類講話中,講話者和聽眾之間的互動性較少,聽者大部分時間在認真聆聽領導人作為施動者所發(fā)出的動作或者思維。以上均為中英語料庫中所反應出來的相同點。其唯一差異點為,在心理過程方面,漢語語料庫占到了14.3%,而英語語料庫僅占6.5%。此差異點表明了美國領導人在演講過程中所包含的感知認知較少,他們多表達客觀存在的事物。而中國領導人在演講過程中更傾向于情感的表達,這對珍視兩國間的友誼顯得尤為重要。

    (二)人際功能

    人際功能是指通過語言綜合運用來傳遞情感、建立人際關系、維系社會關系等。語篇當中的人際關系包括四個功能:語氣、情態(tài)、風格和語調。由于本文只研究文本形式,所以這里只討論語氣和情態(tài)兩個方面。

    1.語氣

    語氣是小句的重要成分,在實現(xiàn)人際功能上有特別的作用。語氣體現(xiàn)出演講者的自我定位和受話者的定位。語氣結構主要通過主語(即:名詞、名詞短語、小句)、限定詞(即:時態(tài)詞素、助動詞、情態(tài)動詞),以及小句的剩余部分等要素實現(xiàn)。小句中可表現(xiàn)出的語氣功能包括疑問、陳述、祈使和感嘆。陳述語氣是指陳述句;疑問語氣包括兩種: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祈使語氣用于提出要求或給予服務;感嘆小句用“what”或“how”來引導,后加補語或其他部分。表二統(tǒng)計了中外領導人在英漢演講中不同語氣使用所占的比例。

    表二 英漢語料庫中不同語氣所占比例

    從上表可看出,中外領導人所使用的各種語氣所占的比例相同點大于不同點。首先,英漢語料庫中絕大多數(shù)小句為陳述語氣(漢語:99.8%;英語:99.3 %),因為政治演講的首要功能是為聽眾提供信息。其次,漢語演講中沒有出現(xiàn)疑問語氣,英語演講中疑問語氣也極為罕見,僅為1%。雖然疑問語氣有時能促進聽眾思考并增加說服力,但此策略在領導人演講中的使用頻率極低,其原因可以歸咎為受眾者的特殊性,如演講者的社會地位和權威性有關。再者,英語演講中并沒有出現(xiàn)祈使語氣,漢語演講中祈使語氣也極少。Eggins認為祈使句主要用于實現(xiàn)言語的普通命令功能和非常親近的參與者或密友間發(fā)出命令[3]23。此研究中的語料選取均來自國家領導人出訪別國是的公開演講,演講者和聽眾之間關系生疏。因此,祈使語氣不適合出現(xiàn)在演講者和聽眾第一次相互碰面的場景。最后,感嘆語氣用來表達演講者的感受和情感,主觀性較強。適用于抒發(fā)個人情感的演講場合,而政治演講根據其目的、受眾、場合等不同,語氣應較為客觀。如果演講者在政治演講中過度使用感嘆句,聽上去會顯得虛飾。所以,感嘆語氣要根據不同的場合而使用。

    2.情態(tài)

    情態(tài)對于建立維持人際關系起著重要作用,情態(tài)是說話者對命題的有效性和可能性做出的判斷或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也可以是聽者對講話者所傳達的主題思想和意愿的反應。韓禮德將情態(tài)分成兩種基本類型:情態(tài)和意態(tài)?!扒閼B(tài)”是命題中的情態(tài)部分,肯定否定兩極分別表示斷言和否認。“意態(tài)”是指說話人對議題的態(tài)度,包括義務和意愿。提議中的肯定和否定分別表示規(guī)定與禁止。英漢語中的情態(tài)動詞可以分為低度、中度和高度三種。低度肯定情態(tài)動詞有can、may、could;中度肯定詞有would like或者should;高度肯定詞有must、need、have to等等;其反義詞為相應的低度否定情態(tài)動詞。表三和圖二分別對英漢語料庫中情態(tài)助動詞的數(shù)量進行了統(tǒng)計。

    表三 英漢語語料庫中情態(tài)詞助動詞數(shù)量

    圖二 英漢語料庫中情態(tài)詞助動詞比例示意圖

    通過對比分析中美領導人演講稿語料庫中情態(tài)詞助動詞的比例發(fā)現(xiàn)以下相同點:第一、絕大多數(shù)情態(tài)動詞屬于中度肯定動詞,這說明在領導人在外國聽眾面前演講時,更傾向于使用中等強度判斷詞。第二、英漢語料中主要情態(tài)動詞都為肯定性動詞(英語86.7%;漢語90%)??隙ㄐ缘那閼B(tài)動詞的語言使用規(guī)律反映了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和平、發(fā)展、合作是各國尋求合作與發(fā)展的主題。

    以上對比回答了第二個問題:“政治演講分別通過哪些語言學手段與聽眾實現(xiàn)有效互動,從而體現(xiàn)出演講的人際功能”。首先,為實現(xiàn)有效交流,領導人演講中多使用陳述性方法來提供信息。其次,肯定性情態(tài)動詞可以表達出演講者的中度判斷,以此構建講話者和聽眾之間平等的關系。

    (三)語篇功能

    語篇元功能主要是指語言存在的一種機制,它把口語或書面語篇中的每一部分連貫起來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從而形成一幅生動而有邏輯的篇章。語篇功能的主要語法源泉是主位結構,語篇元功能主要是關于語篇生成。韓禮德提出,主位是信息的起始點,是小句的開始點,剩下的部分為述位。主位是話語的出發(fā)點;而圍繞主位所說的話和所行的事是述位,它往往是話語的核心內容。主位述位一般遵循主位向述位推進的順序。主位可以分為標記主位和無標記主位。無標記主位是最典型或常見的主位,標記主位是非典型或不常見的主位。標記主位常用于一些特殊目的的行事,如傳遞額外信息等。表四和圖三統(tǒng)計了領導人在英語和漢語語料庫中主位結構分布情況

    表四 英漢語料庫中主位結構分布

    圖三 英漢語語料庫中主位結構分布比例示意圖

    以上數(shù)據只涉及陳述小句,從中可得出,無標記主位在英漢語語料庫中主位結構分布中占比例相對較大,分別57.5%和56%。眾所周知,演講語言必須是聽眾可理解的,無標記主位可以幫助聽者輕松理解演講內容。因此,主位述位推進模式可以提升演講的語篇連貫性。

    結語

    通過語篇分析的三大元功能對比分析中美領導人演講稿發(fā)現(xiàn),英漢演講稿的相同點大于異同點。首先,英漢演講主要由物質過程構成;其次,絕大多數(shù)小句是陳述語氣;最后,中英演講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因此多用無標記主位。其相似的主要原因為,此類演講的主要目的是為促使人們采取行動或者改變態(tài)度或想法。幾乎所有演講者都竭盡所能達成以上目的,因此英漢演講在可及性過程的選取中都傾向于物質過程,多選用陳述語氣和采用無標記主位。由于領導人在高校的演講主要體現(xiàn)國與國之間相互平等、互相尊重的關系。因此,在情態(tài)動詞的選用上,英漢語演講多選擇中度肯定詞。比較分析還發(fā)現(xiàn),其差異性主要體現(xiàn)在演講者的思維方式上。Nida認為,英語和漢語之間最重要的區(qū)別是形合與意合之間的對比。英語是以形馭意,漢語則是意定形隨[4]105。另外,英語屬于低語境文化,強調線性邏輯思維;漢語屬于高語境文化,重視螺旋式邏輯思維,多感性表達[5]98。此研究對進一步剖析中美領導人演講稿的對比語篇分析方面起到了借鑒作用,它在幫助中國的英語學習者進行中英文化對比與實踐方面有指導意義,同時也可以促進不同文化間的溝通。

    參考文獻:

    [1]Lucas, S.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M]. London: Printer, 1989.

    [2]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ronld, 1994.

    [3] Eggins, S.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M]. London: Printer, 2004.

    [4]Nida, E. A. On Translation [M]. Beijing: Chinese For?eign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1984.

    [5]Scollon, R.Scollon, 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責任編校謝賢德

    作者簡介:光彩虹(1983-),女,山西平定人,長治學院外語系講師,碩士。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廳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2012106)

    收稿日期:2016-01-15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83(2016)02-0076-05

    猜你喜歡
    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語篇分析
    《西游記》余國藩譯本的及物性系統(tǒng)分析
    基于語篇分析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
    論廣告語篇的體裁互文性
    系統(tǒng)功能語法視角下財經新聞語篇的及物性分析
    政治演講中的人際功能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23:49:11
    師生互通英文電子郵件的情態(tài)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08:14
    以《傲慢與偏見》為例探討情景語境理論觀下的文學翻譯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9:50
    中美領導人演講語篇對比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2:34:07
    從系統(tǒng)功能框架下的語篇分析到其經濟性初探
    系統(tǒng)功能語法視角下英文香水廣告語篇的人際意義分析
    綦江县| 林芝县| 耒阳市| 太保市| 城固县| 龙泉市| 崇明县| 樟树市| 株洲县| 资中县| 和政县| 板桥市| 连城县| 青浦区| 澜沧| 乐都县| 绿春县| 桐梓县| 育儿| 伊川县| 繁昌县| 铁力市| 凌海市| 玉树县| 筠连县| 新邵县| 图们市| 陵水| 石嘴山市| 珠海市| 海城市| 班戈县| 泰安市| 科技| 贡山| 衡南县| 云南省| 乐清市| 乐业县| 苍南县|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