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藝明
摘 要:《稅收基礎》是中職學校會計專業(yè)一門重要的課程,同時是會計從業(yè)考試和會計職稱考試中的重要課程。此課程理論性強,法律法規(guī)條目多,內容非常瑣碎且難學難記,本文分析了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定義,中職會計專業(yè)的學生特點及對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在中職《稅收基礎》的應用。指出會計學科的特點在于,對學生提出了除了書本外的實踐要求,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動起手來,找到書本與實踐的契合點。
關鍵詞: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中職《稅收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8-0168-3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001
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就是說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到“我喜歡學”。
一、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定義
自主探究:這是當今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要做課堂的主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即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
小組合作:其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集思廣益,團結協(xié)作。
二、中職會計專業(yè)的學生特點及對策
會計學專業(yè)二年級學生,60%左右考取了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有一定的專業(yè)基礎,課堂紀律差、自覺性差,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個體差異比較大。但他們喜愛流行、新鮮的事物,可塑性強、思想單純,易受教師鼓勵和引導。
針對中職會計專業(yè)的學生特點,教學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激發(fā)興趣,事半功倍
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考慮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有效學習,重在方法
引導學生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其主動思考、獨立學習的習慣。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提取有用信息并將其有效地轉化為知識。
(三)趁熱打鐵,學以致用
當理論知識能“馬上應用”時,學生能記住其中90%的內容。所以,在講解完理論知識后,應趁熱打鐵地培養(yǎng)其實踐的能力,與涉稅會計工作聯(lián)系起來。
三、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在中職《稅收基礎》的應用
《稅收基礎》是中職會計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這門課的特點是理論性、政策性、實用性和操作性強,主要介紹稅收基本原理,各稅種的征稅規(guī)定、計稅方法等。教材第三章第二節(jié)消費稅屬于稅制體系中的重難點,重點是消費稅的稅目和計算。難點是用組成計稅價格計算消費稅、復合計稅的方法,這是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經濟生活能力的一個亮點??梢酝ㄟ^課前引導學生通過學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資源進行預習,課中通過請三位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開展小組競賽、知識點搶答等活動激發(fā)興趣;課后要求學生完成網(wǎng)上的模擬報稅任務、加強練習與理解、學以致用等來解決。
“消費稅的計算”這節(jié)課完成的目標是掌握消費稅的概念、特點、14項稅目的內容及應納稅額的計算;掌握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與申報,能運用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同類問題;體驗涉稅會計的工作,增強納稅意識。激發(fā)對專業(yè)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能解決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繳納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依法納稅的法律意識,完成涉稅會計崗位的任務。因此,這節(jié)課用講授法、探究—— 研討法和小組討論法結合。講授法以教學大綱為指南,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案例教學、動漫視頻教學及小組競賽等激發(fā)學生內在動機,注重啟發(fā)學生;課后布置網(wǎng)上模擬報稅任務和在線作業(yè),讓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在模擬報稅中體驗“涉稅會計”的樂趣。
探究——研討法:課前布置任務,安排消費稅的三種計稅方法,由三位學生走上講臺授課。通過這種“教、學互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其自學探究的能力。
小組討論法:班級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小組競賽三環(huán)節(jié):“小老師”“課堂搶答”“課堂練習”。對取得好成績的組員給予物質獎勵。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在《稅收基礎》中的《消費稅的計算》的具體教學應用如下:
(一)Flash視頻導入——激發(fā)興趣
新課視頻導入,通過央視“提高消費稅是雙刃劍”視頻引出問題?!盀槭裁凑f提高消費稅是雙刃劍?”組織新課,吸引眼球。課中新課講授,消費稅的概念、特征、納稅義務人及14項稅目。注意與學生的互動,生活中案例的引用,深入淺出,解讀透徹。
(二)教師授課——消費稅稅制簡介
知識點搶答,將14項消費稅稅目分成6類,例如,“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類,要求學生合上教材迅速搶答其中包括哪些消費品。答對者給予其所在小組加分。發(fā)散思維,加深理解。
(三)學生授課——三種計稅方法的講解
從量定額的計算:簡單卻能抓住重點,對教師和臺下學生的提問應答自如。
從價定率的計算:課前做足了功課,與教師充分溝通,課上能與臺下學生互動。
復合計稅的方法:略有緊張,對難點的解答不夠準確,但很好地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思考。
(四)課堂鞏固——課堂練習,小組競賽
三個小組對教師布置的課堂練習題展開討論,在草稿紙上計算回答后上交答案,教師根據(jù)各小組現(xiàn)場完成情況給予評分。通過練習應用來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安排三個重點問題:
1.組成計稅價格方法的計稅
2.復合計稅方法的計稅
3.為什么區(qū)分這三種方法(自由發(fā)揮,無標準答案)
(五)歸納總結——布置課后作業(yè)
新課總結為三種計稅方法的總結,對各小組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與排名,現(xiàn)場派發(fā)獎品。課后作業(yè)為學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在線作業(yè)及模擬報稅實訓題。
在課堂中授課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小組競賽、學生走上講臺授課等有新意,課堂氣氛活躍。
激發(fā)興趣,效果顯著。在課程中通過學生走上講臺,小組競賽、視頻教學等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發(fā)掘出他們自身的潛力,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重在交流,貴在互動。一節(jié)課里,只有教師一味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面對中職學生,教師更應該克服“填鴨式”教學,經常與學生互動溝通,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
聯(lián)系實際,注重實操。在活動中,每個小組中都有個別學生沒有積極參與進來。會計學科的特點在于,對學生提出了除了書本外的實踐要求,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動起手來,找到書本與實踐的契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