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敬敬++董海琳
摘 要:愛麗絲·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一直是評論界關注的熱點文本,本文主要基于沃克在“婦女主義”思想中倡導的反性別主義觀點—依靠同性之間的愛解救黑人女性從而實現(xiàn)男女和平相處。本文試圖從探索黑人女性同性關系的角度切入,分三個方面淺析 《紫色》:首先,黑人女性性身份認同混淆原因,黑人女性的特殊經歷使她們在這一階段對自己女性身份的認識處于混沌、迷茫狀態(tài)。其次,黑人女性身份覺醒過程,分析黑人女性如何確立性身份;最后,黑人女性性身份確立階段,同性關系是否使黑人女性得到了愛,實現(xiàn)了男女平等,并且和黑人男性和平相處。
關鍵詞:《紫色》;婦女主義;黑人女性同性關系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7--02
一、引言
艾麗斯·沃克是美國文學史上杰出的黑人多產女作家之一。在“女權主義”的影響下,艾麗斯·沃克首次提出了“婦女主義”思想,指導黑人婦女為爭取自己的尊嚴和權利而斗爭。她于1982年發(fā)表的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小說《紫色》,在小說中探討了她筆下的女性人物的解放之路。小說主要剖析《紫色》中的女主人公西麗,一位典型在男權社會受壓迫的黑人女性如何在各種受壓抑的環(huán)境中覺醒,最終蛻變成一個獨立,自信,勇敢的新女性,追求自我身份和婦女主義精神的心靈歷程。在西麗的蛻變過程中,主要受到其他女性的啟發(fā)和幫助,尤其是莎格、耐蒂以及索菲婭的幫助以及精神支撐,從開始的自我身份缺失到后期的慢慢覺醒,以及最終在物質和精神上確立自我身份。本文試圖分三方面對 《紫色》的黑人女性同性關系進行闡釋,希望能有助于深化《紫色》中黑人女性關系的研究。
二、黑人女性性身份認同混淆
西麗的幸福的家庭遭到白人的破壞,黑人父親被處私刑而死。家庭突來的橫禍以及家庭支柱的失去,西麗的家庭物質匱乏和精神崩潰。西麗的母親也隨之改嫁,西麗和妹妹也跟隨母親到了繼父的家庭,從此西麗的命運和性格也在慢慢地改變著。在新的家庭里,西麗也被迫退學,并且承擔了家庭的家務以及農活。對西麗年幼的心靈里,最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也在這個繼父的陰影下隱藏著。西麗年幼被繼父強行發(fā)生了性關系,并生下了一男一女,繼父又強行把兩個孩子隨意送人,西麗完全任由繼父擺布的生活。繼父的這種非人的對待徹底把西麗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轉變成一個麻木的,沉默寡言的人,忍受著這種沒有尊嚴的生活。后來,西麗又被迫嫁給了另一個給她創(chuàng)傷的男人—有四個孩子的某某先生。與其說是他的妻子,實際上與仆人無異,收到各種非人的待遇。但是被壓抑的西麗毫無反抗的想法,完全的接受現(xiàn)在生活現(xiàn)狀,偶爾也會成為男人的幫兇。耐蒂的背井離鄉(xiāng),使她完全失去了親人的依靠,她只能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命運。當索非婭鼓勵她跟丈夫斗爭時,西麗終日想的就是要活下去,這樣她就滿足了。因此,盡管受到繼父和某某先生的虐待,她卻從不生氣。由于西麗受男性壓迫的時間太長,她的肉體已經麻木,也從來沒有認識過自己的身體。她也從未有過女性享樂,從來就沒關心過她的身體,坦然的接受成為男性的發(fā)泄性欲的工具。西麗不能正確地感知自己身體的存在,也不了解外界和別人。
三、黑人女性身份覺醒以及女性身份確立
(一)莎格與西麗
到她丈夫的情人莎格出現(xiàn)時,西麗才逐漸開始從自我迷失中覺醒。在父權社會中,莎格不受男性的控制,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yè),自由、熱情并且不受約束。在西麗和莎格接觸的過程中,西麗的精神和心靈上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和啟發(fā)。莎格在她家住下之后,西麗對身體欠佳的莎格無照顧逐漸感動了莎格。莎格康復以后,為了感謝西麗的照顧,她特意為西麗演唱了一首歌曲,讓西麗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讓她得以重新認識自我。在莎格的鼓勵下,西麗鼓起勇氣第一次站在鏡子看到自己,并且學會慢慢地欣賞自己。莎格通過親密接觸和撫摸西麗的身體,讓西麗慢慢開始認識自己的女性身體。莎格啟發(fā)西麗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身體,這是西麗從自我迷失中蛻變的第一步。在西麗與男性接觸的過程中,西麗也從未認識到兩性之間關系的性質,只是順服地成為男性泄欲的對象。莎格對西麗在兩性關系的積極引導,讓西麗慢慢傾訴自己年幼時的創(chuàng)傷以及嫁給某某先生以后的壓抑生活。西麗對對莎格的傾訴就像與母親和姐妹交流,西麗從莎格那里得到了母親般的來自女性的關懷。
(二)西麗與耐蒂
西麗和耐蒂是一對親生的姐妹,她們一起度過了短暫而悲慘的童年,與順從的西麗不同,耐蒂聰明、勇敢、堅強。西麗被迫退學以后,耐蒂耐心地教西麗識字,將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一字一句地教給姐姐,希望通過學習知識可以給西麗姐姐帶來新的希望和自信。在西麗嫁走后,西麗擔心繼父會對她有非分的想法,她勇敢地從家里逃到她姐姐家。在與姐姐相伴的過程中,她得知某某先生對姐姐的家庭暴力時,她告訴姐姐要去反抗,不要一直忍讓,耐蒂是第一個告訴西麗要斗爭的人。妹妹與男性以及命運的抗爭使妹妹與西麗長時間的分離,在以后的生活中,期待妹妹耐蒂的來信成了西麗繼續(xù)生活下去的支撐和希望。離幵后耐蒂依然擔心處于壓抑中的姐姐,她在非洲的20年一直寫信鼓勵她。在莎格的幫助下,西麗找到被某某先生偷藏起來的耐蒂的信后,欣喜地得知耐蒂還活著。耐蒂在信中告訴姐姐在非洲發(fā)生的事情,讓西麗隨著妹妹的信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并且把西麗受到的壓迫與整個非洲大陸第三世界婦女所受的壓迫產生共鳴。西麗也開始給耐蒂寫信,傾訴心中的壓抑,不再沉默與麻木。在傾訴與傾聽交流中,西麗內心的陰影與創(chuàng)傷得以修復,慢慢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與耐蒂一起成為獨立自信的新女性。
(三)索菲婭與西麗
與順從懦弱的西麗不同,索菲婭長得強壯、性情大膽,具有反抗的勇氣,她根據她自己的意志做一切事情,從來不會順從他人。對于順從的西麗而言,索菲婭種種言行都令她很驚訝,原來女人一樣可以做生活的主宰者?;楹螅▎栁鼷惾绾巫屗鞣茓I變得和她一樣對男人言聽計從,西麗出于嫉妒,讓哈波家用庭暴力去馴服索菲婭。西麗成為父權社會的同謀,助長了家庭暴力之風的盛行。西麗潛意識里認為她的生活狀態(tài)應該是所有女性的狀態(tài),即順從男性的壓迫,坦然接受這一切。索菲婭在與哈波結婚的時候,不顧別人的阻止與反對;結婚以后,她依然是生活的主宰,與男性和白人的壓迫作斗爭。索菲婭使西麗意識到并且承認她內心潛藏的抵抗精神,這股被壓抑精神就像一座沉寂多年的火山,當它達到一定的程度便會噴出地表。索菲婭的這種反抗的精神,主要源于家庭女性的團結和支持,索菲婭的這種性格也與她的家庭的影響密不可分。索菲婭身上發(fā)生的各種事情,使西麗心靈上為之震撼。西麗的覺醒與蛻變以后,也給與了出獄后的索菲婭一定的幫助。
四、總結
通過探討西麗與莎格、西麗與耐蒂、西麗與索菲婭的黑人女性同性關系,可以得知在莎格、耐蒂以及索菲婭的啟發(fā)下,西麗逐漸從迷失中覺醒,慢慢地蛻變成一位獨立、自信的新女性。隨后,西麗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也給予了對其他女性的幫助。西麗的覺醒與蛻變主要受益于強大的黑人女性姐妹同盟,共同為爭取她們的尊嚴與權利而斗爭,最終實現(xiàn)了與男性的和諧相處。
綜上所述,黑人女性同性關系更趨向于強大深厚的姐妹情誼,與所謂的女同性戀的實質是不同的,她們之間的關系更注重的是兩個或多個女性之間的一種精神上的相互扶持、交流、幫助。構建的強大的姐妹同盟不主張與男性分裂,而是希望兩性可以和諧共處。
參考文獻:
[1](美)愛麗絲·沃克.紫色[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
[2]金莉.20世紀美國女性小說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唐紅梅.《種族、性別與身份認同: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和托妮·莫里森》[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王曉英.《走向完整生存的追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
[5]楊仁敬.《美國黑人文學的新突破---評艾麗斯·沃克的<紫色>》,《外國文學研究》,1989,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