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韶丹,郭 靜,李志華,徐冬梅
(沈陽理工大學 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沈陽 110159)
?
銅印跡殼聚糖/活性炭復合膜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
畢韶丹,郭靜,李志華,徐冬梅
(沈陽理工大學 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沈陽 110159)
摘要:微波輻射下,以戊二醛為交聯(lián)劑、Cu(2+)為印跡模板,制備殼聚糖/活性炭復合印跡(CCTS)膜。通過掃描電鏡對復合印跡膜的結(jié)構(gòu)進行表征,顯示膜表面粗糙。CCTS對Cu(2+)靜態(tài)吸附條件為:pH=5.5、初始濃度為300mg/L,吸附劑投加量為0.05g,震蕩吸附240min,最大吸附量為150.8mg/g。二元離子體系的選擇性吸附結(jié)果表明,CCTS對Cu(2+)的吸附具有選擇性。
關(guān)鍵詞:殼聚糖;活性炭;分子印跡技術(shù);交聯(lián);選擇性吸附
近年,工業(yè)發(fā)展迅速,重金屬離子污染日益嚴重。重金屬具有高毒性和難生物降解性,其污染持續(xù)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并通過食物鏈傳遞最終危害人體健康。目前,處理重金屬離子的方法中,吸附法[1]是一種操作簡單、處理量大、出水水質(zhì)好的物理化學方法。本研究使用的殼聚糖,是一種吸附劑新材料,因其來源廣泛,天然環(huán)保,又不帶來二次污染[2-3],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關(guān)注。殼聚糖分子鏈上有大量的羥基和氨基,能有效吸附水體中的金屬離子,但在弱酸條件下,殼聚糖會溶解,需要通過改性等降低其酸溶性。本研究中,將活性炭與殼聚糖復合,通過分子印跡和交聯(lián)法,制備了Cu2+印跡殼聚糖/活性炭復合膜?;钚蕴康募尤胩岣吡藦秃夏さ奈搅亢蜋C械強度。分子印跡技術(shù)[4-5]增加了復合膜中與Cu2+相匹配的結(jié)合位點,提高吸附量的同時,還增加了其對Cu2+吸附的優(yōu)先選擇性。
1實驗部分
1.1主要儀器
1.1.1儀器
MAS-3型微波合成反應儀(上海心儀微波化學科技有限公司)、X-65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北京第二光學儀器廠)、TSA-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
1.1.2試劑
殼聚糖(脫乙酰度≥90%)浙江金殼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戊二醛、硫酸銅、氫氧化鈉、活性炭等均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以上藥品均為分析純。
1.2實驗方法
1.2.1活性炭/殼聚糖印跡復合膜的制備
(1)活性炭的活化:將活性炭在500℃馬弗爐中活化1h,研磨,過篩,在干燥器中保存?zhèn)溆谩?/p>
(2)CTS膜的制備:5.0g的殼聚糖粉末溶于200mL 3%的乙酸中配制成2.5%的殼聚糖溶液。向三口瓶中依次加入25mL 2.5%的殼聚糖溶液和0.12g活性炭粉末,超聲波分散均勻,再加入1.5mL 1%的戊二醛,三口瓶置于微波反應器中, 300r/min下,45℃微波輻射6min,冷卻后,吸取溶液在載玻片上流延成膜,60℃下干燥2h,用3%的NaOH溶液揭膜,用無水乙醇和去離子水沖洗至中性,室溫干燥,得殼聚糖/活性炭復合膜(CTS)。
(3)CCTS膜的制備:將CTS膜放入50mL的300mg/L的Cu2+中震蕩吸附至飽和,蒸餾水洗去表面附著Cu2+,干燥備用。稱取0.05g干燥膜于三口瓶中,加入1mL戊二醛和24mL蒸餾水,45℃微波輻射11min,膜取出后蒸餾水沖洗,0.1mol·L-1的HCL溶液洗,至溶液中檢測不到Cu2+,3%NaOH溶液堿化0.5h,蒸餾水清洗至中性,烘干得到殼聚糖/活性炭復合印跡膜(CCTS)。
實驗中用到的殼聚糖膜(CS)是2.5%殼聚糖溶液直接流延所得。
1.2.2表征
掃描電鏡SEM:將干燥的樣品用導電膠固定在SEM樣品座上,然后在其表面噴金,用掃描電鏡觀測樣品的形貌。加速電壓為20kV。
1.2.3吸附實驗
將吸附劑投加到50mL的200mg/L的Cu2+溶液中,恒溫振蕩吸附一定時間,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測定Cu2+濃度,利用如下公式計算吸附量:
q=(C0-Ce)V/W
式中:q為吸附容量(mg/g);C0、Ce分別為吸附前、后Cu2+的濃度(mg/L);W為吸附劑的干重(g);V為溶液體積(L)。
1.2.4吸附選擇性
配制金屬離子濃度均為300mg/L 的二元混合溶液,投加一定量的CCTS或CTS,吸附4h,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測定各離子濃度并計算其吸附量。
2實驗結(jié)果
2.1表征
按1.2.2方法進行電鏡掃描,圖像見圖1.
圖1 CCTS膜的SEM圖
由圖1可知,CCTS膜表面凸凹不平,有很多的凸點增大了其比表面積,有助于吸附的完成。
2.2靜態(tài)吸附的影響條件
2.2.1pH的影響
按照1.2.3的方法,考察溶液pH對吸附量的影響,如圖2所示。
從圖2可見,pH對吸附量的影響較大。隨著pH逐漸升高,[H+]濃度不斷減小,氨基質(zhì)子化程度降低,可吸附Cu2+的位點逐漸增多,吸附量逐漸增加。當pH=6時,Cu2+發(fā)生水解,產(chǎn)生沉淀。綜合選擇pH=5.5。
圖2 pH對吸附量的影響
2.2.2投加量的影響
按照1.2.3的方法,pH=5.5,考察吸附劑投加量對吸附量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3。
圖3 投加量對吸附量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吸附劑投加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漸減少,吸附率逐漸增加,但是在吸附劑從0.04g增加到0.05g時,吸附量減少的較少吸附率卻有很大的提高,說明利用率比較高,為了保證其吸附性能,選擇最佳投加量為0.05g,吸附量達到61.4mg/g。
2.2.3初始濃度的影響
按照1.2.3的方法,pH=5.5,投加量0.05g,考察初始濃度對吸附量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4。
從圖4中可知,隨著初始濃度的不同,吸附量有很大的改善,濃度的增加,吸附量也不斷地提高,在200~300 mg/L的Cu2+溶液中,其變化最大,在300 mg/L以后,吸附量沒有明顯的變化,所以實驗選用300mg/L為較佳的Cu2+溶液濃度。
2.2.4時間條件的影響
按照1.2.3的方法,pH=5.5、投加量0.05g、初始濃度為300mg/L ,考察時間對吸附量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5。
圖4 溶液初始濃度對吸附量的影響
圖5 吸附時間對吸附量的影響
圖5顯示,在240min之前吸附的速率較大,吸附量不斷升高,而到達240min時,吸附速率變化率減小,吸附量較以后變化值變化不大且240min后吸附量變化較小,所以選擇240min最佳。
靜態(tài)吸附的優(yōu)化條件為: 溶液pH=5.5、銅離子初始濃度為300mg/L,吸附劑投加量為0.05g,震蕩吸附240min,吸附量可達150.8mg/g。
2.3二元離子選擇性吸附
根據(jù)1.2.4方法進行實驗,結(jié)果見表1。
利用分子印跡技術(shù)所制備的CCTS,其表面留有幾何大小、結(jié)合基團的位置與Cu2+相匹配的特定立體孔穴。由表1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二元離子體系中,與CTS相比CCTS對Cu2+的吸附量分別提高了:17.65%、40.26%、48.82%。而CCTS對共存離子的吸附量分別下降了65.04%、51.64%和52.24%。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Pb2+(77.5pm)、Zn2+(74pm)的離子半徑均大于Cu2+(73pm)的離子半徑,其離子不能進入孔穴被吸附;Ni2+(69pm)的離子半徑較小,可以進入到Cu2+的立體孔穴中,但由于其配位基團位置與Cu2+的不相匹配,CCTS還是優(yōu)先選擇吸附了Cu2+,而對Ni2+的吸附量較小。
表1 二元離子體系吸附結(jié)果 mg/g
2.4不同吸附劑的吸附能力比較
按1.2.3方法,調(diào)節(jié)pH=5.5,分別測定CS、CTS和CCTS膜對Cu2+的吸附量,結(jié)果見表2。
表2不同吸附劑對Cu2+的吸附容量
吸附劑吸附劑投加量/g吸附時間/min吸附容量/(mg/g)CS膜0.0524080.6CTS膜0.05240117.4CCTS膜0.05240150.8
由表2可知, CTS較CS的吸附量提高了45.65%,說明殼聚糖中復合活性炭后,活性炭使殼聚糖膜表面形成的大量小凸起,增加了吸附劑的比表面積,使其吸附量明顯增大。CCTS較CTS的吸附量提高了28.45%,說明采用分子印跡技術(shù)制備的CCTS膜,不僅能增加其對Cu2+吸附的優(yōu)先選擇性,還能提高其對Cu2+的吸附量。
3結(jié)論
利用分子印跡技術(shù)制備了CCTS膜,掃描電鏡結(jié)果顯示,吸附膜表面粗糙、比表面積大。靜態(tài)吸附條件優(yōu)化結(jié)果是:25℃、pH為5.5、在50mL濃度為300mg/L Cu2+溶液中,投加0.05g吸附劑,吸附240min,吸附量可達150.8mg/g。在二元金屬離子體系中,CCTS膜對Cu2+的吸附具有優(yōu)先選擇性,對共存離子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分子印跡技術(shù)不僅能增加吸附劑的選擇性,還能提高其吸附能力。
參考文獻:
[1]Bailey S E,O lin T J,B ricka R M,et al.A review of potent ially low - cost sorbents for heavy metals [J].Water Research,1999(33):2469-2477.
[2]P E Podzus,M V Debandi,M E Daraio.Copper adsorption on magnetite-loaded chitosan microspheres:A kinetic and equilibrium study[J].Physica B,2012(407):3131-3133.
[3]Babel S,Kurniawan T A.Low-cost adsorbents for heavy metals uptake from contam inated water [J].Jou 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3(97):219-229.
[4]胡巧開,楊紅杰,陳自達.殼聚糖對二甲酚橙的吸附[J].印染助劑,2006,23(6):36-37.
[5]王穎,李楠.分子印跡技術(shù)及其應用[J].化工進展,2010,29(12):2315-2321.
(責任編輯:馬金發(fā))
Preparation and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opper Imprinted Chitosan / 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Film
BI Shaodan,GUO Jing,LI Zhihua,XU Dongmei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159,China)
Abstract:Microwave radiation to glutaraldehyde is used as crosslinking agent,Cu(2+ )imprinted template is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hitosan/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blot (CCTS) film.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imprinted membranes,it is shown that the film surface is rough.CCTS on Cu(2+ )static adsorption condition is:pH=5.5,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300mg/L,adsorbent dosage of 0.05g,shock absorption 240min,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50.8mg/g.Selective adsorption results show that CCTS have selectivities to adsorpt Cu(2+).
Key words:chitosan;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selective adsorption;crosslinked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1251(2016)01-0089-04
作者簡介:畢韶丹(196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水處理及天然高分子材料。
收稿日期: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