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鳴
隨著高考改革方案的推出,重點高校傾向于“三位一體”招生,因此學考成績的等第引起了高中生的廣泛關注。而地理學科知識多而雜,我們在復習時難免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但上手后不難發(fā)現(xiàn),地理復習也有規(guī)律可循、有方法可依。關鍵要“實”和“巧”,我靠的是以下四招。
一、記一記
高中地理學考一般安排在高二的第一個學段,對我來講,只有兩個半月的復習時間,且一周二節(jié)課。要想拿個好等第就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夯實基礎,多多記憶。那怎樣才能充分利用時間來記憶呢?
1.課堂上,老師每講完一個知識點,即在腦子里迅速回憶一遍。
2.吃飯排隊、等人時,可利用零碎時間有意識地追憶知識要點。
3.尋找盡量多的最佳時間去積極識記,可以是空氣清新的早晨,也可以是日落下的黃昏,找個寧靜角落看看書,記憶效果特別好。
4.根據(jù)遺忘規(guī)律,每隔三、四天或一周、一月,再次翻看復習資料,強化鞏固地理知識。才會達到記憶的理想效果,讓自己受益多多。
二、辨一辨
在地理學習中,有一些相近而有所不同的地理知識極易混淆,這就要求我們辨一辯,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處和不同處,以便記憶。如光照與熱量。光照主要是指直接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通常太陽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時數(shù)越長光照越充足。一般光照充足,農(nóng)作物光合作用強,單產(chǎn)高、品質(zhì)好,比如新疆瓜果甜、青藏高原青稞產(chǎn)量高。熱量是指太陽輻射和地表、大氣各種物理過程的綜合結果。熱量狀況最直觀的描述就是溫度,氣溫高則熱量充足,氣溫低則熱量不足。它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用無霜期和積溫來衡量,直接影響農(nóng)業(yè)的耕作制度(又稱熟制,如一年三熟)。對青藏高原而言,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優(yōu)勢條件是光照充足,劣勢條件是熱量不足。又如,荒漠與沙漠?;哪侵钢脖活愋?,也可指地貌類型。它包含了沙漠、石漠、紅漠等地貌類型。“沙漠”只是一種地貌類型,它是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在答題時我們要防止沙漠涵蓋荒漠,也要注意區(qū)別植被類型與地貌類型。
三、畫一畫
前面提到的記憶、辨別是對知識的儲存,而畫思維導圖是對知識進行梳理,使知識結構化、邏輯化、系統(tǒng)化。這更有利于知識的調(diào)用與提取,使我們的知識遷移與調(diào)動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例:“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tài)”的思維導圖如下。
四、思一思
沒有問題的復習是沒有價值的復習,學考復習中我們要敢于暴露問題,針對問題進行復習。這也是地理學考復習的主要方法。為此,我們在練習、測試中如果扣分了,就要思一思,為何錯?當初為何選這個?……
如果不知道——說明知識有缺陷。
如果說了就知道——說明聯(lián)系能力差。
如果知道了但說不清楚——說明缺乏知識結構,或缺乏邏輯,或缺乏表達能力。
對照這三種情況來,我們的學考復習就能查漏補缺。知識有缺陷的,我們就多看書、多記憶;聯(lián)系能力差的,我們就畫思維導圖,梳理知識結構;表達能力差的,我們就盡量把答案寫出來,且與同學分析討論,逐步完善。這樣針對“靶子”有的放矢的復習,既節(jié)約了復習時間,又大大提高了效率。
以上內(nèi)容是我備戰(zhàn)地理學考的主要方法?;仡櫼荒甓嗟膶W習生活,我無非是在積累知識方面做了個有心人?!坝?、辨、畫、思”,時時積累、時時借鑒,走自己特色的學習道路,求真務實,全力以赴。
(指導教師 黃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