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勇
都知道民營企業(yè)是以“做事”為本、“賺錢”為本的。這個大前提決定了對于民營企業(yè)而言,一切事物的出發(fā)點都應該是兩個字:務實。任何與“務實”無關的東西,都應該揚棄。
但在現(xiàn)實世界中,搞混了這一點的民營企業(yè)真是何其多也!不知是小時候電視看得太多,還是從前“計劃經(jīng)濟”時留下的“遺毒”太深,現(xiàn)在的很多民營企業(yè)的管理者看上去幾乎與“省委書記”無二,十分有“領導派頭”,說話必打官腔,言必談“開會”。“開會”這件事兒成為一種在民營企業(yè)中極為可笑的“官僚主義”的典型象征,盡管在事業(yè)機關中這樣的事情司空見慣,但人家有國家養(yǎng)著呢,而你是民企,你的“食兒”得自個兒“掙”,千萬別搞錯了角色。
當然,也許每個人都幻想著自己擁有一個“夢幻般的團隊”,做事兒刷刷刷,利索得不行——遇到問題趕緊開會,會開完了弟兄們立馬兒行動,齊心協(xié)力,三下五除二就把事兒漂亮地辦了,根本不需要你操心——多爽!這種執(zhí)行力不是蓋的!問題是,你是否擁有這樣的“夢之隊”?
歸根結底,“開會”是為了“解決”事兒,“解決”不了任何“事兒”的會不如不開,或至少應該少開。
那不開會的話,怎么解決問題呢?很簡單,有些事兒“一對一”地做效果更好,且更結實。
因為“開會”,說白了就是“把大伙兒招到一起商量一件事兒”。這種形式重不重要?實話實說,重要。但走了形式主義的話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很多事兒可以不用“把大伙兒招到一起商量”的話盡量不要這樣做。因為如果你這樣做了,就等于給了很多人“濫竽充數(shù)”的機會——表面上也事兒事兒地往筆記本上記錄著什么,實際上腦子里根本就什么都沒聽進去。所以,很多時候,與其“大家伙兒一塊兒說”,不如“一對一”地說來得“實在”。這樣做表面上看似乎效率不高,但“結果”卻很結實也很真實,一點一點地積累這種真實而結實的結果,最終你會收到你想要的成效。總比你開了一萬多個會,事情還在原地兒“紋絲未動”強得多。
“開會”就好比“一刀切”的辦法,表面上看是你想來個“一舉搞定”的“大動作”,而實際上其效果往往難以盡如人意。退一萬步講,就算是它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也往往不具備“可持續(xù)性”,就是說成果很“脆弱”,不“結實”。
而“一對一”“人盯人”的方法就好比“挖墻腳、摻沙子”的“游擊戰(zhàn)法”,靈活機動。雖說每次的成果都極為“微小”,但卻很“結實”、也很“真實”。這樣的“微小成果”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的話,你最終會擁有一棵真正的“參天大樹”。這就是經(jīng)典的“積小勝為大勝”的道理,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
(摘自《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么管》湖南文藝出版社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