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Book無疑是MWC2016最受矚目的新品之一,在PC日落西山的大環(huán)境下,MateBook能否在傳統(tǒng)PC品牌的圍堵下順利突圍?我們又應如何看待華為這個“非專業(yè)選手”在PC領域的首秀呢?
凜冬出生的嬰孩
不出意料,2015年全球PC產業(yè)依舊沒有走出嚴冬季節(jié),IDC和Cartner分別給出了同比下降10.6%和8%(全球PC出貨量)的數(shù)據。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PC平板二合一設備的市場份額卻出現(xiàn)了逆增長,其在2015年度的出貨量已占全球筆記本市場份額的20%~25%,在歐美成熟市場更是達到了30%。
這組數(shù)據的潛臺詞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將這種“一機兩用”的新形態(tài)產品作為了升級換代的首選。作為華為揮師PC領域的首款產品(圖1),MateBook就是一款標準的PC平板二合一設備,并承載著華為“遲早要成為PC行業(yè)第一”的野心。那么。MateBook的表現(xiàn)究竟如何,它能否在Surface Pro 4等前輩面前上演“虎口奪食”的大戲呢?
iPad Pro設計+Surface Pro的系統(tǒng)=MateBook
雖然說PC平板二合一是“新形態(tài)”設備,但這個“新”也僅是相對于傳統(tǒng)形態(tài)的PC而言。要知道,早在2012年微軟就已經通過Surface確立了該領域的標桿地位,隨后無論是聯(lián)想、惠普、戴爾、宏碁等傳統(tǒng)PC企業(yè),還是昂達、酷比魔方、臺電等國內數(shù)碼品牌,都已陸續(xù)跟進了這一新興市場。作為“后來者”,MateBook之所以廣受關注,一方面是借華為在2015年手機領域的驚人戰(zhàn)績之勢,另一方面則是MateBook確實有很多值得稱道的獨特之處(圖2)。
輕、薄,是MateBook的兩個關鍵字。我們不妨做個對比,微軟Surface Pro 4的厚度/重量分別為8.45mm/766g,聯(lián)想MIIX 4 LTE為9mm/795g,惠普ELITE X2為8mm/840g,僅6.9mm厚和640g重量的MateBook,足以在同尺寸(12英寸)PC平板二合一設備領域笑傲江湖了(表1)。得益于Skylake架構的新一代酷睿M處理器,讓MateBook擺脫了散熱風扇的束縛(零噪音),由鉆石切割以及CNC雕刻工藝打造的一體化金屬機身,則恰好可以分擔酷睿M的散熱壓力,讓MateBook可在高負載環(huán)境下穩(wěn)定運行。
令人欣喜的是,華為將榮耀7i手機特色的側邊指紋識別設計引入到了MateBook身上,在MateBook機身的音量鍵中間添加了指紋模塊,并支持已在手機領域普及的“熄屏解鎖”功能,在Windows 10系統(tǒng)中還能設置不同指紋分別解鎖對應用戶賬號的功能。只是,這些功能還需要后續(xù)驅動更新才能實現(xiàn)。
稍顯稚嫩的綜合表現(xiàn)
MateBook在輕薄的風光背后,也存在著很多妥協(xié)的味道。比如,MateBook沒有采用類似微軟Surface的一體式支架,需要結合鍵盤底座(129美元,約合人民幣840元)才能進入“筆記本模式”,獲得52度、67度兩種折疊支撐角度(圖4)。問題是,哪怕你配備了鍵盤底座,也很難穩(wěn)定地固定到膝蓋和一些不平整的桌面上,僅兩個角度的調節(jié)范圍也很難滿足所有的使用環(huán)境(如桌面過高或過低)。
此外,MateBook整個機身只配備了一個USB Type-C接口,需要借助MateDock擴展塢才能使用標準USB、VGA、HDMI等擴展接口。當你需要接駁閃存盤和USB鍵鼠時,必須要接上MateDock擴展塢這個長長的“尾巴”,雖然MateDock擴展塢做得很精致(圖5),但攜帶起來也會占用空間,而89美元(580元人民幣)的售價也不算便宜。
最令人遺憾的是,MateBook就連存儲卡插槽都被精簡了。MateBook低配版僅配備128GB SSD,如果你覺得空間不夠,就必須多花250美元購買256GB的版本,因為MateBook不能通過存儲卡擴容空間。
上述的犧牲換來的僅僅是6.9mm的性感身材而已,最終讓MateBook在體驗上無限接近iPad Pro??梢哉f,MateBook是Windows陣營中在設計和工藝上最像iPad Pro的產品。從華為的角度來看,MateBook的輕薄屬性可以帶來遠超競品的便攜性。但從用戶的使用角度來看,這些犧牲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它是誰的競爭者
與iPad和Android平板相比,運行Windows系統(tǒng)的PC平板二合一最大優(yōu)勢就是“生產力”。然而,Windows環(huán)境中的大型軟件和游戲對配置的要求可不低,那華為MateBook的性能實力到底在什么檔次?為此,筆者收集匯總了酷睿M3、M5、M7、四代酷睿i5-4300U和六代酷睿i5-6300U的跑分成績(表2),通過分析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Skylake架構酷睿M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很大(圖6),酷睿M7-6Y75的性能可以秒殺酷睿M3-6Y30。但是,哪怕是最頂級的酷睿M7-6Y75,受限于4.5W的超低功耗制約,它的綜合性能也無法與2014年主流的Haswell架構的酷睿i5-4300U比肩,就更別提最新的六代酷睿i5-6300U級別的處理器了。于是,MateBook的“競爭者們”就非常明朗了:
如果拿MateBook和微軟Surface Pro系列相比,它的境遇會很尷尬。我們都知道,Surface Pro 4只有低配版搭載了和MateBook同檔次的酷睿M3處理器,而Surface Pro 4的中高配版都配備了酷睿i5/i7處理器,和酷睿M根本就不屬于一個檔次的存在(圖7)。問題是,雖然MateBook低配版的價格更便宜,但目前微軟Surface Pro 3的價格也已經跌到5000元出頭了(酷睿i5-4300U版),如果你更在意性能,相同價位顯然是Surface Pro 3更值得選擇。
如果拿MateBook和聯(lián)想MIIX 4 LTE(圖8)、惠普ELITE X2等一線品牌的二合一設備相比,MateBook的優(yōu)勢在于起價更低,并擁有更為輕薄的機身設計。但是,MIIX 4 LTE和ELITE X2等“老派”產品也存在不可小覷的優(yōu)勢,它們都自帶支架,提供了更多擴展接口以及更大的電池容量。
如果拿MateBook和國內深圳中小品牌新推的Skylake酷睿M二合一設備相比,MateBook的優(yōu)勢在于精致做工,以及品牌和品質保證。但是,很多國產酷睿M3二合一設備的價格起價只有2999元,并都在主打至少2個USB接口和支持2048級手寫筆的功能,對預算有限的用戶而言吸引力極大。
MateBook的境遇并不算好,面對上有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下有Surface Pro 3、里有聯(lián)想惠普等一線品牌競品、外有國產深圳系品牌的攪局,留給MateBook的真正空間著實有限。總之,MateBook能否在國內有所建樹,還得看它各個版本在國內的具體售價是否實惠。如果你需要經常帶著PC外出,而主要工作就是文字編輯、輕量級的圖像或視頻處理,對便攜性的要求極為苛刻,那MateBook的確要比一眾競品更具優(yōu)勢;但如果你允許用更強的性能、擴展能力或更低的價格抵消一部分便攜性,那在MateBook之外的選擇可能會更多。
總之,平板二合一設備將成為未來PC領域的最主流產品形態(tài),而此類產品也將出現(xiàn)兩種發(fā)展趨勢:以Surface Pro 4為代表的專業(yè)級“生產力”工具,它能提供不遜于主流筆記本的性能和擴展能力;而華為MateBook的思路則是像iPad Pro一樣的“數(shù)碼產品”,在提供較強生產力的同時以更精美的“顏值”打動消費者。如何選擇,取決于你對PC“二合一”的理解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