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式教學,又稱發(fā)現(xiàn)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fā)現(xiàn)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fā)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起因和事物內(nèi)部的聯(lián)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近年來我園在教學中也開始引入這一先進教學方法,從實處去幫助園區(qū)的孩子在探究中成長與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園 探究 孩子 成長
近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大班孩子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每天問我不同的問題,弄得我無言以對,不知道怎樣向他們解釋才能滿足孩子們探究科學的欲望,我靈機一動,想到了幼兒園的種植園地,那里就是孩子們尋求答案的最好地方,在那里,孩子們可以盡情地探究未知事物的秘密,然后學會把答案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滿足了孩子們探究科學的求知欲望,讓孩子們親自實踐探究科學的奧秘,真正體現(xiàn)《指南》精髓,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又在學著玩的教學理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在戶外區(qū)域活動時,我?guī)е⒆觽儊淼搅朔N植園探究科學,孩子們可興奮啦,眼里全是藏不住的喜悅。大家都三五成群的圍著菜園議論起來。王思琪小朋友說:“彭老師、彭老師我看見豆芽了”。我尋聲望去,原來是一根根豇豆探出了小腦袋。便打趣道:“你們猜猜這是誰的腦袋探出來啦?”有的自信滿滿地說:“老師!我知道,是黃豆!”另一個不停地叫著“是綠豆”,還有其他的聲音……五花八門的答案讓我忍俊不禁,可是誰也沒被猜中。這時,那邊又傳出了聲音:“老師,這里還有草莓呢!”劉洪俊小朋友疑惑道:“咦?這怎么跟水果店里的草莓不一樣呢,這是綠色的,水果店里的是紅色的?”胡敏爭著回答:“這草莓還沒有成熟呢!過段時間就會變紅的。”劉俊豪一面沉思一面自言自語地說:“原來草莓是長在地里面的呀……我以前還認為是長在樹上的呢……”突然,一道“哇!蝸牛!蝸牛!”的驚呼聲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吸引了過去。有的踮著腳尖,有的趴在地上,有的蹲在在地上,把蝸牛圍得水泄不通,都想把蝸牛看個究竟。而這時的蝸牛就是想逃跑也是無能為力了。付建說:“彭老師,我以前看到的蝸牛的殼是圓形,這只蝸牛的殼怎么是扁的的呢?!庇谑俏揖蛯λf:“蝸牛的殼的形狀多種多樣的。有的圓形、有的是扁的、有的圓錐形的、還有的是寶塔形的呢?!边@時,好奇的向晨小朋友提問了:“老師,那蝸牛吃什么呀?!秉S鑫若有所思地回答道:“我經(jīng)??匆姴巳~上有蝸牛,那肯定是吃菜葉了。”聽到這樣的答案,陳俊宇馬上就來實踐一下,便在地上撿了一片菜葉小心翼翼地放到蝸牛的嘴前,可是蝸牛的頭就那么一眨眼地功夫便不見了。愛動腦筋的徐悅桓推斷出:“它害怕你們傷害到就躲進殼里藏起來了,原來它的殼是它的保護傘呀!”種植園里處處都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畋膩y跳的孩子們與這生機勃勃的菜園相互相應,好一個融洽的場景!可是,結束的音樂已經(jīng)響起,我都不想壞了孩子們探究科學的好心情,無奈地說:“孩子們,我們回到教室把剛才看到的答案用畫筆把它們都記錄下來,好嗎?”孩子們都戀戀不舍的離開了菜園,有的還圍在我身邊展示自己的成果,告訴我看見了綠油油的玉米苗,還看見了一簇簇蔥子,還有……最美的春天還是孩子們臉上的笑容!
什么是科學?生活就是科學,大自然就是科學;什么是知識?生活就是知識,大自然就是尋求知識的最好老師。只要我們用心引導,在這里說不定會成就許多科學家、畫家、發(fā)明家,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找到的答案比我們傳遞給他們的知識要牢固、永久得多,希望以后多為孩子們提供和創(chuàng)設科學的平臺,引領孩子們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張世萍.幼兒園探究教學實施現(xiàn)狀研究——以科學領域活動為例[D]重慶師范大學,2012(04)
[2]高璇.科學探究活動對大班幼兒學習品質(zhì)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06)
[3]于萍.培養(yǎng)幼兒學科學、愛科學的探索與實踐[J]才智,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