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途徑的目的在于從古詩詞和小學生雙方的特點出發(fā)找到轉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途徑,從而更加適應學生生長發(fā)育階段性特點,以此提高古詩詞教學成效。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常見問題闡釋了創(chuàng)新教學應遵循的原則,并就教學創(chuàng)新提出了若干建設性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 教學途徑
中國古典詩詞作為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中極其重要又非常獨特的種類自古以來就是包括啟蒙教育在內的各級教育十分核心的組成部分。由于古典詩詞本質上固有的虛實相生、以小見大等特質,無論創(chuàng)作還是閱讀都需要相當的藝術理解與審美鑒賞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既融入相對淺顯的古詩詞教學其實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于漢語言美學元素的領悟能力,這不僅是讓學生感知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學藝術的經典,也是通過詩詞教學開展素質培養(yǎng),為學生感受母語、母語文化之美奠定基礎。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常見問題
學生難以恰當建立詩詞意境、在理解和認知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比較典型的常見問題。中國古典詩詞最核心的特色之一就是以高度概括的語言展示出文學極其深刻的意境之美,在相當抽象的文字組合基礎上烘托出如夢、如幻、如畫的朦朧藝術美。然而,要相對準確地理解和鑒賞這樣的古典詩詞藝術美卻需要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和知識水平,這對于剛剛接觸正規(guī)學校教育不久的小學生而言具有相當的難度。
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其生長發(fā)育的特殊性而存在形象思維強于邏輯思維,感性超越理性的特征,這就造成小學生對于具體的文字指向意義更能感悟和領會,卻往往并不具備需要經由頭腦的二度想象與構建的審美能力。而這也就導致不少小學生面對古詩詞教學不得其門而入,甚至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強迫式記憶以應付考試測驗。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創(chuàng)新的原則
通過轉變教學思路、借助一定的技術和手段使傳統(tǒng)平面二維的教學模式向立體三維的方向轉化是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創(chuàng)新應當主要遵循的原則之一。也就是說,利用一定的輔助手段讓原本抽象、邏輯性較強的古典詩詞適當“變形”,改頭換面呈現出相對形象、具體的畫面、聲音、圖像等,讓學生可以借助這樣的過渡領悟到古詩詞在字面意思之下的意境與心境。
三、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讓詩詞具有畫面感
收錄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相對淺顯、直白,一般沒有生僻字,詞匯組合也簡明扼要,這樣的特點使其能夠比較容易被轉化為圖畫或圖像。比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能借我國一部早期水墨動畫影片《鷸蚌相爭》中漁夫駕小船在江上捕魚的畫面得以體現。再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也可以借助簡單的簡筆線條動畫展示出茫茫草原上細草隨四季變化的春生、夏長、秋枯、冬亡。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同樣可以用動漫的方法讓星星之火燎原,在一片焦黑過后,春風、春雨的吹拂和滋潤下,點點新綠逐漸蔓延。
多媒體和信息、網絡技術具有集合聲、光、電、圖像、圖片、音頻、視頻于一體的優(yōu)勢,這就使傳統(tǒng)古典詩詞教學中只能單純依賴視覺開展教學有了突破的可能。教師可以從網絡或其他各種渠道獲取動態(tài)畫面輔助詩詞教學,使學生得以通過更加生動、具體的圖形指示理解書面語句內在更加深刻的含義。尤其是文字背后更加隱晦的情緒還可以通過畫面相對夸張的繪制而凸顯出來,比如“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小學生一般不太容易確切理解作者內心的悲愁,此時就可借助畫面讓鏡中人面上帶淚來相對直觀地展示詩詞試圖通過文字暗示的情緒。
2.角色扮演,在場景設置中使詩詞教學更加形象
利用角色扮演讓詩詞的內容轉化為如同情景劇般的內容和形式,這能在具象化詩詞意境的同時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松下問童子”,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童子和路人。再組織“群演”手持背景板如高山、白云、松樹等形成一幅山高林密的圖景。路人向童子打聽隱者的去向,童子指著綿綿群山和層層松林回答“云深不知處?!?/p>
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能夠促使其在頭腦中補充文字不能盡現的場景,繼而通過肢體表演讓靜止的詩詞“活化”成連貫、行進中的畫面。這既可以輔助教學,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生之所以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認知存在相當的困難,根本原因在于其生長發(fā)育的階段性局限決定了這一時期的兒童在相對抽象的邏輯思維性方面存在不少缺陷。因此小學語文開展古詩詞教學就需要揚長避短,通過將高度概括、凝練的詩詞語句轉化為更加具象、感性的畫面與聲音的結合,進而彌補小學生在詩詞意境構建方面的短板。利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進行轉化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古詩詞,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現漢語言的滲透式教學以固化知識點,并由此實現傳統(tǒng)教學變革與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孫芳芳.安晶.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2):10.
[2]金妍.讓古詩詞的魅力之光在心靈閃耀—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