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臺北故宮的明清木雕筆筒

      2016-04-29 00:00:00惜墨
      東方收藏 2016年11期

      臺北故宮原名中山博物院,后稱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它坐落于臺北市士林區(qū)至善路二段221號,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博物院藏有來自北京故宮、頤和園、沈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處的皇家舊藏、稀世之珍,館藏文物達(dá)69.6萬余件文物,其中就包含了一些明清時(shí)期的木雕筆筒,可謂匠心獨(dú)運(yùn),蔚為大觀。

      木雕藝術(shù)起源于新石器時(shí)期的中國,至明清時(shí)期已達(dá)到鼎盛、輝煌,成為了古代木雕藝術(shù)的一個(gè)高峰。其木雕作品亦已日趨完美,當(dāng)時(shí)還涌現(xiàn)出了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藝人及其作品。而筆筒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盛興于明晚期,是除筆、墨、紙、硯之外的“文房第五寶”。臺北故宮所珍藏的木雕筆筒,正是明晚期至清中期的精品佳作。木雕工藝與“文房第五寶”相撞,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下面就敬請讀者欣賞。

      明晚期·黃楊木雕董其昌題詩筆筒(圖1)

      高24.8厘米,口徑34.2厘米。

      圓體筆筒,形體碩大,略扁;口沿處微向內(nèi)傾,厚實(shí)的筒壁莊重沉穩(wěn)。筆筒的內(nèi)壁髹黑漆,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飲中八仙歌》陰刻于外壁,只是此詩和原作稍有出入,內(nèi)容為“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飲如長鯨吸百川,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fèi)萬錢,銜杯樂圣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fēng)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似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天子呼來不上船,長安市上酒家眠,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p>

      該筆筒外壁的詩句雕刻,運(yùn)刀如筆,如欲破壁而出,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同時(shí)有趣的是詩句字內(nèi)填藍(lán)色,十分少見。另外句末署有“其昌”字款,以及“董其昌”、“宗伯學(xué)士”印章兩方,由此可知其為明代著名書畫大家董其昌所題。

      明晚期·紫檀木雕花卉圖筆筒(圖2)

      高15.8厘米,口徑12.6厘米。

      紫檀木質(zhì)的筆筒。外壁浮雕精美的花卉圖案,立體感極強(qiáng)。其雕刻刀法流暢,工藝嚴(yán)謹(jǐn)而不失活潑,同時(shí)手工精細(xì),布局有致,木紋細(xì)密,包漿溫潤,堪稱明晚期紫檀木雕筆筒之上品。

      明晚期·紫檀木雕花卉圖筆筒(圖3)

      高16.4厘米,口徑12厘米,足徑12.5厘米。

      此紫檀木質(zhì)筆筒,其深沉、黑亮的色澤,靜穆而高雅。而細(xì)膩無比的材質(zhì),堅(jiān)重而如鐵,置于案頭極為賞心悅目。其厚實(shí)的筒壁,盡管布滿木雕的花卉紋飾,粗看似雜亂無章,但細(xì)看卻意境優(yōu)美,似亂中取勝。該筆筒端莊高雅,品位不凡,為文房難得之佳器。

      明晚期·紫檀木雕會昌九老圖筆筒(圖4)

      通高19厘米,口徑14厘米,底徑16厘米。

      圓體筆筒。嵌有銀絲勾連菊花紋的筆筒口沿,用螺鈿鑲嵌獅紋和葡萄紋的近口,鏤雕《會昌九老圖》的外壁。如巖石狀的底座,與筒身景物相呼應(yīng)。筆筒的外壁畫面,為唐會昌年間(841-846年),以大詩人白居易為首的九位文人,于河南洛陽龍門的香山寺集宴之情形。該筆筒采用高浮雕與圓雕為主要技法,磨工略顯草率,刀法略顯快利,螺鈿裝飾較厚重。而圖紋的刻畫、造型的設(shè)計(jì),皆帶有鮮明的明晚期紫檀木雕的典型風(fēng)格。

      明晚期·硬木鏤雕仙山問道圖筆筒(圖5)

      通高18厘米,口徑14厘米,足徑15.4厘米。

      圓筒式筆筒,以硬木雕成,下承三矮足。共三十三個(gè)變體的“壽”字,陰刻一周于近口處,合“三三”之吉數(shù),寓“上上”之祥意。雕有仙山海島的外壁上,上飄浮云,松柏、梅花、藤蘿、靈芝生長于山巖之間,另有鹿、鶴相伴。而坐于洞府講法的南極仙翁,神情恭謹(jǐn)?shù)膯柕勒撸窨躺裥渭鎮(zhèn)洌蜩蛉缟?。略鼓出的底座上雕有螭龍紋,但是三足卻光素?zé)o紋。該筆筒以鏤雕與浮雕為主要技法,特別是質(zhì)樸有力的雕鏤以意蘊(yùn)取勝,極富明晚期木雕工藝的風(fēng)格。

      明代·樺木根雕異形筆筒(圖6)

      高16厘米,口徑8.2厘米,最大寬25.3厘米。異形筆筒,用樹根隨形雕刻而成。筆筒中間挖空,筆筒底部盤根錯(cuò)節(jié)。器色棕紅,表面光滑。

      明代·樺木根雕筆筒(圖7)

      高13厘米,最大寬16厘米。

      筆筒用樹根隨形雕刻而成,底平。筆筒中間挖空,器表樹瘤密布,帶雕磨痕跡。器色淺棕色帶微灰。

      明代·紫檀雕松竹梅圖筆筒(圖8)

      高13.5厘米,最大口徑12.35厘米。

      紫檀木雕筆筒,直筒式??谖⑾蛲饩恚刮⑾騼?nèi)斂,器外壁鏤空雕松、竹、梅,喻“歲寒三友”之意。

      清前期·黃楊木雕西園雅集筆筒(圖9)

      高18.5厘米,口徑17.8厘米,底徑22.3厘米。

      此黃楊木雕制筆筒,是根據(jù)《西園雅集圖記》中所描述的情境,刻畫出紋飾。按照圓周人物分成五組:第一組以東坡居士為主,有五位文人與一仕女。頭戴東坡巾的主角正執(zhí)筆疾書,王詵坐視于右;李之儀執(zhí)蕉葉立于條案對面,凝視著主角;蔡肇正對東坡先生坐著,但側(cè)首看著條案旁倚石閱讀的蘇轍,其旁也側(cè)身凝視蘇轍的仕女。此六人圍于蕉林間,彼此呼應(yīng),渾然成一氣。

      隔著老松,出現(xiàn)據(jù)案或坐或立的第二組人物,除了五位文士,尚有一童。這組人物以李公麟為首,他坐在案前圓墩上,執(zhí)筆畫著陶淵明的《歸去來圖》,黃庭堅(jiān)對面據(jù)案凝視,站立的晁補(bǔ)之左手撫搭著黃庭堅(jiān)之肩,也凝視著作畫人,案左有張耒與鄭靖老互相撫肩凝視畫軸。黃庭堅(jiān)身后一童回視第一組人物,使得兩組人物連貫一氣,實(shí)乃匠心獨(dú)運(yùn)的經(jīng)營位置。

      第三組人物在第二組人物的左下方,道士陳景元正坐在檜樹根部舉手高談闊論,他的對面石上袖手坐著詩人秦觀,顯出一副半信半疑的神情。而第四組人物中觀賞者的目光隨秦觀的位置往左上方移動,可見米芾正執(zhí)筆題壁,其右乃好友王欽臣背手仰觀,左方有一童捧硯側(cè)侍。

      通過平臺眼見一片竹林,可見第三組人物中,右手執(zhí)念珠的圓通大師趺坐于蒲團(tuán)上,對著盤坐的劉涇辯證“無生論”。其下小橋流水,溪水擊石聲仿佛可聞。至此與第一組人物相接,整個(gè)筆筒周壁形成一個(gè)完整無瑕的構(gòu)圖。

      清早期·吳之璠制黃楊木雕東山報(bào)捷圖筆筒(圖10)

      高17.8厘米,口徑13.5/8.5厘米。

      鵝黃色的橢圓形筆筒,嵌紫檀木口緣和底座。而采取了高浮雕技法的筒壁,以山崖屏障為界,將畫面分割成為兩部分:山壁右側(cè)畫面,曲徑幽林,古松插壁,松下三位老者圍石桌而坐,正在談笑自若中對弈;三位侍女手持蓮花,立于老人身后,相顧低語。山壁左側(cè)畫面,峽谷重疊,樹高林深,兩騎士信旗高舉,在谷道林間策馬奔馳。山澗一側(cè)的石壁上,刻有“賭墅已因勝謝元,即臨大事祗夷然?;翠墙輬?bào)傳飛騎,屐齒何妨折不全。魯珍絕技繼朱枀,逸品流傳頗寡逢。對奕人間若無事,傳神是謂善形容。乾隆丙申秌日御題”乾隆御題詩一首。同時(shí)句末下方含“古”、“香”兩楷書小印,以及“魯珍”、“槎溪吳之璠”等字款。

      該筆筒取自東晉“淝水之戰(zhàn)”的故事。雖然紋飾滿布筆筒,但是雕刻層次清晰,布局妥貼自然。尤其雕刻畫面中,策馬疾奔的信使,與對弈老者中的謝安那運(yùn)籌帷幄、胸有成竹的神態(tài),形成了一動一靜的強(qiáng)烈對比。情節(jié)上既互相呼應(yīng),又有各自的獨(dú)立性,令兩部分構(gòu)圖完美地連成了一體。

      清乾隆·紅木雕四獸筆筒(圖11)

      長寬17×10厘米。

      深棕色木雕方形筆筒,四面以浮雕技法分布四靈。龍旁密布云紋錦地,上方嵌一長方形白玉,陰刻金地詩文:“神變云從伊化權(quán) 為霖施溥利農(nóng)田 法經(jīng)行健象君德 敢不時(shí)來勵(lì)體乾 右龍 御制詠四靈詩”。龜旁密布波濤紋,上方嵌一長方形白玉,陰刻金地詩文:“養(yǎng)氣含神固不虛先知昭兆那勝書廟堂之上藏中笥曳尾涂中自弗如 右龜 御制詠四靈詩”。麒麟旁飾古松,上方嵌一長方形白玉,陰刻金地詩文:“麏身馬足誰傳象扶幼養(yǎng)綏孰識聲祥不祥因圣人定昌黎作解義猶精 右麟 御制四靈詩”。四面皆于詩文后落“臣敏中”、“敬書”印。于敏中(1714—1782),乾隆二年中狀元,工書法,文華殿大學(xué)士,二十五年入懋勤殿奉敕寫華嚴(yán)經(jīng)寶塔,廷論多出其手。附垂飾一包,方形銅座。

      清乾隆·紫檀嵌寶筆筒(圖12)

      高16厘米,最寬口徑17.85厘米。

      紫檀木雕筆筒,直筒式,直口,深壁、底內(nèi)圈微凹入,器外壁以各色料石鑲嵌成山石、竹木、花卉及一大一小人物。器壁上端并以螺鈿嵌“羲之愛鵝”四字隸書。

      清代·沉香木雕山水圖筆筒(圖13)

      高13厘米,最大徑13厘米。

      筆筒用沉香木根隨形雕刻而成,底平,筆筒中間挖空。以高浮雕與淺浮雕技法于器表密布竹林、古松、峻石,并有一房舍。

      清代·木根雕筆筒(圖14)

      通高17.3厘米,口徑橫長18.2厘米,縱長14.5厘米。

      筆筒用木根隨形雕刻而成,鑲深棕色木口,底平。器表樹瘤密布,全器棕紅,口緣貼黃籤“甲字第九百四十號”。

      清代·黃楊木雕松竹梅筆筒(圖15)

      高12.2厘米,口徑橫長8.6厘米,縱長5.0厘米。

      筆筒用一節(jié)黃楊木隨形雕刻而成,口沿呈不規(guī)則形。器表飾松、竹、梅與峻石。樹上攀附兩只猴子,石上坐立一猴,正在替懷中小猴梳理毛發(fā)。筆筒另一面刻有一懸垂之梅樹與竹,有兩鳥棲息于竹葉間。全器棕黃色,以去地浮雕與高浮雕技法雕刻而成。

      清前中期·雕黃楊木鏤空瓜瓞筆筒(圖16)

      高19.8厘米,長21.2厘米,寬15.3厘米。

      以質(zhì)材致密溫潤的黃楊木鏤雕成蔓生的瓜跌,左后側(cè)一老干,上端左右分別伸出兩枝干,各圍成弧,干上分出茂密的枝葉,交叉環(huán)繞成一圓筒狀,圓筒底部為一大葉片。筆筒內(nèi)平滑無飾。老干下端伸出兩枝干,一枝較短向前作足,另一枝橫向水平伸展,長滿瓜葉與果實(shí),與垂直方向略為彎曲的筆筒形成動態(tài)的平衡,設(shè)計(jì)巧妙。由于刀法圓潤,葉片翻轉(zhuǎn)自然,瓜實(shí)豐碩,鏤空的雕法,技巧繁復(fù),渾然天成。瓜瓞的題材比喻子孫繁盛。

      清中期·紫檀百寶嵌愛鵝圖筆筒(圖17)

      高13.9厘米,口徑12.2厘米。

      圓體的筆筒。以螺鈿為主的外壁,同時(shí)采用染牙、玳瑁、蜜蠟、黃楊木等百寶配合,鑲嵌文士和老嫗各一位,畫面題材取自晉代右將軍、會稽內(nèi)史王羲之的“羲之題扇”和“羲之愛鵝”等生平軼事,提煉而成。

      清中期·紫檀百寶嵌梅雀圖筆筒(圖18)

      高13.1厘米,口徑10.2厘米,足徑9.5厘米。

      紫檀木質(zhì)的筆筒,筒壁上有螺鈿、染牙和孔雀石等鑲嵌成圖案的《梅雀圖》。畫面上方梅花盛開,下方翠竹碧綠,而居中有兩只色彩斑斕、相當(dāng)而立的小鳥正嬉戲于枝頭。圖案簡潔生動,惟妙惟肖;畫面布局合理,意趣盎然。尤其是在紫檀深沉的色地上,該筆筒施以了五彩繽紛的百寶嵌工藝,鮮麗而不失雅致。同時(shí)百寶嵌花鳥和紫檀木形成了對比互襯;而各種色澤與紋理的百寶鑲嵌組合,也相映成趣,妙不可言。

      四会市| 邯郸县| 峨眉山市| 浦东新区| 札达县| 稻城县| 宝坻区| 普陀区| 肃南| 商水县| 安化县| 库伦旗| 报价| 渭南市| 江门市| 定安县| 手机| 望江县| 无棣县| 宁都县| 星座| 阿拉善右旗| 甘谷县| 手机| 台中市| 南雄市| 都安| 大余县| 扎赉特旗| 平阳县| 扎兰屯市| 天水市| 大埔县| 灵宝市| 衢州市| 台北市| 响水县| 绥宁县| 东港市| 伊宁市|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