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習慣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文化事業(yè)機構,應當適應新形勢、新發(fā)展,努力創(chuàng)新文化館的服務模式,提高文化館的服務水平,滿足廣大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將是一種新型的服務方式,它的出現存在著必要性和必然性,本文就數字文化館的定義、建設內容進行了探討并對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工作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文化館;數字文化館;公共文化;建設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傳統(tǒng)的公共文化服務已不能滿足日益提高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通過引入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來提高文化館的整體服務水平已具有其必要性,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將是一種新型的服務方式,是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課題。
一、文化館和數字文化館
(一)文化館的定義
文化館,是指由政府設立并向公眾開放的具有公共文化產品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文化事業(yè)機構。負責組織開展、指導、輔導、研究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包括省、市文化館、群眾藝術館和縣級文化館。文化館的宗旨是堅持為人民服務、滿足社會主義服務人民大眾的思想方向,促進先進文化發(fā)展,推廣、傳播有益于社會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文化知識,豐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數字文化館的定義
數字文化館,即是以Internet為依托建設網絡文化活動中心,也就是通過建設文化館網站開展文化服務。建設數字文化館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信息資源優(yōu)勢、文化信息資源特色向不同地域的用戶提供一般的文化信息和關于某一領域內較為專業(yè)和全面的文化信息資源的查詢,在此之外,還可以提供一些網絡文化活動,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豐富用戶的文化生活。文化館網站的文化內容可以由專業(yè)技術人員利用專業(yè)技術知識,采用Web的方式、通過Internet向公眾提供有償或無償的文化信息服務。文化館網站除提供有關文化方面的信息外,還可以提供一些與文化相關的網絡導航、站點導航等鏈接,包括一些旅游類的網站、教育類的網站、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等等網站。
二、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必要性
文化館是向群眾免費開放、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公共文化場所和廣大群眾終身教育的課堂;是給群眾提供文娛活動信息、資料的地方;是實現廣大群眾文化權益的前沿陣地;是承擔政府公共文化事業(yè)的主導性業(yè)務單位?;诋斚戮W絡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服務的單一性、封閉性和滯后性逐一表現出來,文化館的傳統(tǒng)服務已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便有了數字文化館的出現。
(一)單一性
文化館的服務設施、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陳舊單一,服務供給的主觀傾向嚴重,脫離群眾的文化需求,服務覆蓋面小,大大降低了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封閉性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運用,傳統(tǒng)單一的文化館服務方式的封閉性即顯現出來,這些封閉性表現在公共文化服務相對的區(qū)域封閉、受眾封閉和信息封閉,而這些封閉性即大大地限制了新時期下公共文化服務的發(fā)展。
(三)滯后性
群眾享受文化生活的訴求,已從傳統(tǒng)的場館擴展到網絡的各種終端,群眾對于新的文化服務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但傳統(tǒng)的公共文化服務難以滿足群眾的這一需求。
受到這些不足的影響,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要得到實質發(fā)展,建立一種以新的群眾文化需求為導向的服務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在此情況下就有著其時代性和必要性,成為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三、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內容
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應該要多方位考慮,需要以服務群眾、方便群眾、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為宗旨。具體來說可涵蓋以下內容:
(一)群眾文化陣地的延展
文化館承擔著向大眾宣傳文化知識,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重任。數字文化館的出現是基于現有社會時代文化需求,并不意味我們可以拋棄傳統(tǒng)公共文化服務,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陣地的延展,滿足大部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數字文化館可有效地補充在傳統(tǒng)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如及時有效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信息、文藝演出資訊,尤其是免費開放信息,以更大的信息量、最廣的覆蓋面為人民群眾提供有效、及時的信息。
(二)文化藝術檔案的查閱
文化藝術檔案是文化藝術工作者在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演出等工作和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圖文、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目前文化藝術檔案在管理使用上在存在許多問題,如資源共享性差、查閱方式單一、查閱不便利等,而數字文化館的建立則可有效改變這些現狀,文藝檔案的查閱者通過互聯網和終端直接進行查找,了解并獲取自己所需信息,能夠做到隨時隨地、高效及時地查閱所有記錄在案的文藝檔案。
(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chuàng)建
現階段的公共文化服務雖然形式多樣,但相對獨立性較強,如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主體雖然都有各自的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有的也作出了數字館舍的建設,也都各具特色,但相互關聯性不強,這些都是不利于全面便捷地對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而通過數字文化館和其他數字館的互聯,以及數字文化館之間的互聯,可建立一個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更多的文化資源。
(四)城鄉(xiāng)文化資源的整合
通過數字文化館的建立,可將文化館服務事業(yè)發(fā)展到村鎮(zhèn)、社區(qū)等,同時有更有利地為鄉(xiāng)鎮(zhèn)居民提供更優(yōu)質、更全面、更寬泛的文化服務。通過有效地整合城鄉(xiāng)文化資源,也可以充分發(fā)掘地方特色文化、民間傳統(tǒng)文化、地方非物質文化,也可幫助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文化團體,活躍城鄉(xiāng)農村基層廣大民眾的文化生活。
(五)線上文化活動的開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線上活動以其自由性、高效性、靈活性、互動性等特性走進了人們的視線。數字文化館也可有效地舉辦和開展一些線上文化活動,來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比如:定期舉辦各類線上文化展覽活動,如美術展覽、攝影展覽、書法展覽等;邀請專家學者采用在線直播或會后錄播的方式,進行一些文化講座,可讓更多人可以在線學習或下載收看;還可以采用定期開放各類培訓視頻的方式供用戶在線學習或者下載學習,聘請一些專家開展專題培訓,讓需要學習的用戶可隨時隨地地學習各類文化課程,并通過用戶與老師在線留言、提問的方式解決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六)互動交流平臺的設立
數字文化館可專門設立一個平臺,提供給用戶自由交流心得和組織活動。通過這個平臺,用戶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創(chuàng)作供他人點評,也可通過該平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由文化館組織相關類別的網友開展活動,如通過互動交流平臺開展線下或線下象棋比賽或書法比賽等,也可由網友通過互動平臺自我組織活動,如攝影的朋友自發(fā)組織采風等。此外,用戶還可通過互動交流平臺向文化館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數字文化館建設工作的建議
數字文化館的建設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文化館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保障數字文化館的建立和以后的維護工作,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獲得政府主管部門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文化館是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yè)機構,要想在數字文化館方面獲得發(fā)展,一定要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支持,加大投入,從軟、硬件方面進行改善,這是設立數字文化館的基礎。
(二)加強管理,加大培訓力度,打造優(yōu)質的文化建設隊伍,全面提升服務能力
要想建設好數字文化館,人才就必不可少的,改變傳統(tǒng)的文化服務思想,打開思路,通過不斷加強對群眾文化業(yè)務骨干在信息化方面的培訓,打造與時俱進的結合群眾文化服務的現代化科技隊伍。
(三)加強數字文化館的宣傳推廣工作,鼓勵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到數字文化館的建設中來
文化館的宗旨是堅持為人民服務、滿足社會主義服務人民大眾的思想方向,在數字文化館的建立上也同樣應該本著用戶用上的理念,積極與用戶互動,征詢廣大用戶的意見和建議,并不斷作出改進,滿足用戶的新的文化需求,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建設好數字文化館。
五、結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文化館傳統(tǒng)的群眾文化服務已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了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數字文化館的出現便有了其必要性和必要性,而在數字文化館的建立上,我們應該從獲取政府支持、加強自我建設以及鼓勵群眾參與等方面著手,在數字文化館的內容上做到全面、高效、開放、互動,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利用新的載體繼續(xù)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倪彩琴.現代信息技術在文化館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2(30).
[2]朱日升.論新時期文化館的性質、職能和發(fā)展[J].大眾文藝,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