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彥
摘 要: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特別是無線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在智能手機終端上的廣泛應用,人們普遍接受和使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體來獲取信息資訊。新媒體對人們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價值取向和思想行為的影響呈快速增強的趨勢,給企業(yè)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本文以作者所在企業(yè)運用“微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案例入手,剖析“微信”等新媒體信息傳遞的特點,并提出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關鍵詞:微信;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
進入21世紀以來,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已經越來越廣泛、直接、深入地影響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進入2010年以后,隨著無線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在智能手機終端上的廣泛應用,人們普遍接受和使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體來獲取信息資訊,并對社會意識形態(tài)、人們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行為的影響呈快速增強的趨勢,這無疑給企業(yè)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筆者所在單位的兩級黨組織近年來積極嘗試通過新媒體加強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陣地建設,在已建立的企業(yè)網站基礎上,從2014年起先后開通了“MGC”、“ХХ公司一家親”兩個微信公眾號,并創(chuàng)建了微信工作群,探索利用“微信”開展企業(yè)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運用“微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幾個案例
(一)案例一:微信在公司“十大”服務明星評選中的成功應用
2015年,我們將企業(yè)“十大”服務明星評選活動采用傳統(tǒng)評選方式與微信相結合開展。具體做法:在評選動員組織階段,通過組織層層傳達動員的同時,在微信上同步發(fā)布評選信息。在評選推薦上報階段,將每個基層單位推薦的候選人事跡編輯成圖文并茂的文章在企業(yè)微信公眾號上進行推送。在明星評選階段,采用專家評審與微信投票相結合的方式,廣大職工踴躍參與,為本單位推薦和認可的“服務明星”投票。在表彰階段,將表彰會現場的畫面通過微信在第一時間進行報道,同時將受表彰明星的事跡編輯成一個個小故事拍攝成“微視頻”,推送到微信公眾號上進行視頻的鏈接,供職工在線觀看、學習。整個活動持續(xù)了三個多月,通過微信同步跟進評選信息的播報,使評選活動自始至終都有廣大職工的參與,明星事跡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的展示,更加生動、具體、鮮活,更易引起職工的關注。
(二)案例二:微信“搶”活動
受到每年春節(jié)期間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搶紅包”活動的啟發(fā)。2015年,我們先后組織了“微信搶書”、“微信搶電影票”、“微信搶話劇票”等系列“搶”字活動。活動緊扣企業(yè)積極倡導的職工讀書活動、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通過“搶”的形式把優(yōu)秀文化書籍、高雅藝術等推薦給廣大職工。幾次活動都非常的成功,職工參與熱情極高,在既定的“搶書、搶票”時間,短短1分鐘,“書、票”即被一搶而空。因為是通過“搶的環(huán)節(jié)”來得到書或票,職工對搶到的“書或票”就更顯珍惜,活動后不久,不少職工在微信上曬出了自己的讀書心得和觀劇感言。同樣是送書、贈票,通過微信“搶”的形式來實現,比原來直接把書、票給職工取得了更佳的效果,更能達到活動的初衷。
(三)案例三:微信“圈起”的工作群
借助“微信”平臺具有建立“微信圈”的功能。由公司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分別牽頭建立了以公司兩級黨務政工干部為對象的“黨務工作圈”和以兩級黨政主要領導為對象的“黨政聯席工作群”。圈的建立,使基層黨建工作在工作群里實現了工作經驗的交流和信息資源的共享;公司黨組織和行政的工作信息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溝通和聯系。各基層黨支部也積極嘗試,由基層黨支部書記發(fā)起建立起本單位的“黨員群眾群”。黨組織通過微信傳遞黨的要求,發(fā)布黨建動態(tài)信息,收集群眾意愿,整合黨內的各方面的資源;黨員群眾通過微信加強溝通聯系,向黨組織表達想法、訴求。黨組織與黨員群眾的關系在雙向溝通交流中更加緊密,組織的凝聚力通過微信群得到了增強。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80后、90后已逐步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新生力量和骨干力量。他們思想開放、多元,個性分明,與刻板的和政工干部面對面交流相比,青年群體更傾向于在微信上“曬”出自己的心里話,微信圈的開通受到他們的歡迎,政工干部運用微信與他們進行溝通互動,掌握真實想法,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也在其中。
二、微信實現了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上的“四大”突破
(一)突破了基層組織動員的方式
對比傳統(tǒng)組織動員通過集中開會、文件傳達、電話通知等自上而下級級傳遞的方式,微信傳播速度快、動員途徑多、覆蓋范圍廣的特點,打破了信息傳遞時空、地域等的限制,通過企業(yè)微信公眾號發(fā)出動員信息,可以同步被隸屬于不同單位、不同區(qū)域的職工接受到,使組織動員的效率大大提高。通過“微信”動員的方式優(yōu)勢明顯,并迅速發(fā)展成為一種重要的組織動員方式。
(二)突破了宣傳教育的方式
微信公眾號是信息發(fā)布的中心,更是一個“雙向”、“多向”溝通的互動平臺。在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領域,通過微信平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和評論者,教育信息的傳播由單項變?yōu)殡p向、多向,平臺提供了平等的溝通渠道,消除了教育者和教育者的雙向性心理障礙;在微信群,企業(yè)領導和政工干部去掉了“官氣”、“職務”等痕跡,在微信群中與員工平等互交真心溝通,在生活化、日?;?、平等化、民主化的不經意中做好思想引導工作;通過微信平臺,展示我們身邊的一個個鮮活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傳遞企業(yè)中的正能量,為他們點贊。通過微信平臺平等溝通、互動交流的方式開展宣傳教育,起到了單純說教式宣傳教育起不到的效果。
(三)突破了黨群溝通的方式
通過微信圈,在黨組織和黨員群眾之間架起了更加暢通的溝通橋梁,實現了上下信息即時扁平化的傳遞,有利于群眾表達訴求,有利于黨組織了解職工思想動態(tài)和實際需求。通過微信,實現了黨組織與群眾,黨員與黨員、黨員與群眾的良好互動,實現了黨員群眾需求與黨的要求的對接,增強了黨組織在職工群眾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四)突破了自身組織和工作的方式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遞是網狀的、扁平的,它不僅打破了黨員、黨組織隸屬關系和服務范圍局限,也使把不同隸屬關系、不同單位、不同區(qū)域的黨員組織起來,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成為可能。所有,“互聯網+黨建”在推動黨的組織形態(tài)扁平化、組織運行開放化、組織運作方式民主化、組織運行結果高效化等方面發(fā)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對傳統(tǒng)黨的組織方式和工作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運用“微信”等新媒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突出“姓黨”的本質,強調輿情引導
基于互聯網技術發(fā)展起來的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有著截然不同的輿情特征:一是開放性。一處發(fā)生的危機,通過互聯網即時傳播全球。二是放大性。一個人極端、錯誤的觀點,通過互聯網會瞬間擴散到社會。一個微小的事情,經過互聯網的集中評論成為大熱點。三是迷惑性。網上傳播的信息許多是真假難辨、似是而非。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輿情引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性課題和緊迫性任務。在國有企業(yè)中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突出“姓黨”的本質,牢牢把握黨對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任務,充分體現國企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發(fā)揮,堅持用主流價值觀占領新媒體,堅持用主流信息影響新媒體,堅持用主流能量引領新媒體,牢牢守住主流信息的權威性和暢通性,及時將來自主流媒體和企業(yè)自身的正面信息傳遞到基層群眾。
(二)內容建設是關鍵核心
在通過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越來越多的被黨員群眾接受的同時,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斷擴大工作覆蓋面、工作影響力、工作有效性,關鍵要靠內容建設來吸引人。沒有好的內容,就沒有點擊率;沒有點擊率,就沒有影響力,就失去了功效?;ヂ摼W思維的三個核心理念是:“去中心化”、“價值互聯”、“注重體驗”,在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新媒體的內容建設上,也要充分融入互聯網思維的方式。一要運用互聯網環(huán)境下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發(fā)布中心的特點,充分挖掘和整合思想政治工作新媒體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資源,使受教育者既是被教育的對象,又是能發(fā)揮自身特長和優(yōu)勢成為教育內容的開發(fā)者和提供者,從而實現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參與性。二要善于將黨和國家的主張、企業(yè)工作的重點、職工群眾的關注點有機結合,制作和傳播更能引起群眾共鳴、滿足職工需求的宣傳教育內容,作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鏈接點和著力點,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三要充分運用新媒體集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等多功能傳播的特點,改變“告知型”模式,轉為注重受眾體驗,將深奧抽象、高高在上的理論、思想、觀念轉化為容易被職工理解、生動具體的表現形式和情感體驗,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三)善于運用大數據思維
大數據思維的核心理念:一是數據背后隱藏事實。二是數據關聯折射規(guī)律。三是數據構建社會關系。大數據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隱性溝通,是數據發(fā)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給”與“受”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互動行為。通過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無論是信息的發(fā)布者,還是信息的接受者,他們的每一次操作都會在網絡上留下數據痕跡,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整合,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尋找出其中的邏輯規(guī)律,將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比如:對某一條信息的閱讀量的統(tǒng)計,可以反映信息內容的受關注程度。對每個思想、觀點“跟帖”、“點贊”數量、內容的匯總,可以原汁原味的折射出真實想法。
(四)注重線上線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結合
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網上做”的同時,不能忽視網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只有思想政治工作線上線下的結合互補,思想政治工作才更具生命力。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全體職工,部分職工還不能完全適應線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只有通過傳統(tǒng)的宣傳教育方式和新媒體教育方式的結合補充,方能實現宣傳教育對象的全覆蓋。二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在當下仍舊管用。國有企業(yè)干部、職工對黨校培訓、集中宣講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仍有需求,廣播、板報、宣傳冊的傳統(tǒng)“老三樣”宣傳陣地依然有著獨特的作用。三是網絡的功效更多的體現在信息傳播和輿論導向上,而諸如理想信念這樣深層次思想教育和“一把鑰匙一把鎖”的針對性思想教育還是要通過網下“面對面”的思想工作完成。四是職工中出現的許多思想問題,都是因為實際問題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解決引起的。通過線上了解職工的思想動態(tài)和實際困難,轉到線下為職工排憂解難,把解決員工的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無縫連接,這樣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深入人心,更加可親可信。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工作新論/《思想政治工作新論》編委會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