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巴金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翻譯家。巴金的作品寓意深刻,文字柔美,讓人讀后回味無窮,其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巴金在我國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受當時社會風氣和新思想的影響,巴金開始了反封建的斗爭。此后,他的文學著作中也充斥著此類思想和內容。而巴金小說經常出現(xiàn)的“公館”,是各個主人公活動的重要場所,讀者經常可以在巴金的小說中讀到有關“公館”的內容,所以,“公館”成為理解巴金小說的重要意象。本文就巴金小說中的“公館”意象進行分析。
關鍵詞:巴金;公館;重要意象;小說家;歷史人物
作者簡介:介小玲(1979-),女,漢族,河南信陽人,本科,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語言與傳媒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語言學與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5-0-01
巴金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和翻譯家,他的作品中處處體現(xiàn)著社會現(xiàn)實,像《家》、《春》、《秋》、《隨想錄》等文章,都可以流露出巴金先生對社會的關注。巴金先生小說里的“公館”跟我們心中的“公館”印象大致一樣的四四方方:冰冷、封建、陳舊建筑物,形形色色的人在制度和命運中進行著抗爭。
一、“公館”是巴金小說中的重點意象之一
巴金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經常以“公館”作為創(chuàng)造素材之一,公館對于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有著更好的寓意和詮釋。巴金筆下的高公館就是根據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而作為故事原型的。巴金的祖輩是地方高官,家族擁有著很多的財富,并在四川地區(qū)坐擁著多處房產,巴金所居住的公館就是當時購置的。公館里生活著很多人,公館給巴金留下了很深的負面印象,比如說陳舊、閉塞等印象,這種印象使他筆下的公館形象描繪的更為生動和突出,寓意深刻。
巴金在其作品《家》中曾經描述過“黑漆的大門”等詞語,通過這種語言修飾形式進一步暗示了公館里蘊藏的丑陋和不堪。有學者曾經說過,空間是相對的,它不是絕對的,它既可以表示地理區(qū)域,又可以表示社會規(guī)范。巴金筆下的高公館是中國傳統(tǒng)家族式聚集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房間布局、設計風格都十分考究,將長幼尊卑的傳統(tǒng)理念嚴格貫穿于公館設計理念中,可見長者在公館中的重要地位根深蒂固。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雖然沒有對公館的主人進行過多章節(jié)的描述,但是文章中高老太爺深深地影響著身邊的每個人的生活,甚至是命運。高老太爺就是家庭里的規(guī)矩,他決定著家族里的一切,同時他也是高公館里一切悲劇產生的重要根源所在。巴金的這部作品,有效的展現(xiàn)出了封建大家庭的邪惡和丑陋,同時它也彰顯出了年輕一代對于封建實力的反叛和斗爭。
作品中高公館的徹底崩塌,作者進一步暗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一個家族從興盛走向了衰敗,這也反映出了封建社會的必然走向滅亡的必然結果。巴金的經歷和情愫深深的蘊育在《激流三部曲》當中,這種作品表現(xiàn)形式,極易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和深思,社會要進步,人們要獲取更多的自我,就應當為自己的權益去做斗爭。
二、巴金筆下的“公館”是“舊制度舊家庭”的代名詞
巴金筆下的公館包羅萬象,它也是“舊制度舊家庭”的代名詞。巴金在《家》這部作品中,分別對三個女性的悲慘人生進行描述,來進一步的抨擊封建社會的不堪和腐朽,同時也表現(xiàn)出巴金對于封建社會的深惡痛絕。鳴鳳就是封建社會被奴役人們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同時她也是奴仆悲劇命運的典型。對于鳴鳳而言,她曾經幻想過自己的生活,但是在封建體制下,她不得不低頭,不得不去屈從,她漸漸地適應了這種生活,她也相信了自己的命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并沒有為自己的幸福爭取什么,而她選擇用“死”來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這無疑給了封建專橫制度最猛烈的一擊,即使她是由生命來換取的。
在封建社會里,女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她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有的時候甚至屈從自己的悲慘命運。文章中琴是一名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先進女性,她追求平等和自由、不受束縛、個性解放,她應該是封建時代女性中的先驅者。巴金通過對于琴這個人物的塑造,利用她來喚醒女性同胞的醒悟和崛起,增強女性對于社會地位的認知程度。公館對于巴金的作品創(chuàng)造有著巨大的推動作品,巴金通過對公館里形形色色的人物進行塑造,每個人物有著自己不同的人生命運,運用這種表現(xiàn)形式,反映出了公館作為家族的聚集地,同時它也是封建體制的擁護者和實施者。
巴金對于當社的社會現(xiàn)狀具有很強的洞悉力,對于人物的刻畫和塑造都十分的考究、極具代表性。他想反映的不僅是人物本身的生活命運,而是要反映出“舊制度舊家庭”的落后和腐朽以及它對人物產生的深遠影響?!都ち魅壳肥欠饨ㄊ酱蠹彝サ囊粋€集合,作者撕開了封建制度下的丑惡嘴臉,表現(xiàn)出了他們人吃人本性。因此,在高公館里巴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封建大家庭里注定是一種人生悲劇。
三、總結
綜上所述,巴金小說中的“公館”經常會找到很多故事情節(jié),在巴金小說中的“公館”里經常會發(fā)生一些與主人公緊密相連的事情。巴金的小說是一個時代的輝煌,傳遞了社會正能量。巴金先生的小說里,每一本小說的字里行間,不管故事情節(jié)是怎樣,大都充斥著溫暖的人間味道。巴金先生筆下的“公館”是冰冷的,是陳舊不見光的產物。在巴金先生筆下的公館中發(fā)生了諸多與愛情、金錢、事業(yè)、革命有關的故事,但大都是絕望的,也通過“公館”這一重要意象貶斥了對當時制度的不滿,對社會風氣的不屑。
參考文獻:
[1]王維燊.藝術聚光:歷史人物塑像中的反思──論巴金歷史小說[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
[2]沈慶利.“人類”視野下的歷史先聲——論巴金小說中的異域歷史敘事[J].濟寧學院學報.2008年(05).
[3]吳秀明.論歷史文學的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J].學習與探索.1988年(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