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強
隨著新課程的推出,教育部進一步明確了小學英語的雙重教學屬性——工具性與人文性。所謂人文性,指的是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感知西方的文化屬性,進而為日后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謂工具性,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包含語言能力、讀寫能力等等。然而,小學英語教師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制約,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與大家一同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以境促情——在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
俗語有言“愛為學問之始”,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第一步就是培養(yǎng)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由于教學形式過于枯燥,導致學生逐漸喪失了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開口說英語的進程。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巧妙地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激發(fā)出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感,進而積極、主動地開口說英語。
例如,在講解Look at me時,由于核心句型為“Nice to meet you. This is my …”,就可以以此創(chuàng)設一個小小的情境:在放學的路上,小明帶著自己的妹妹(小麗)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小剛,于是,他便用英語向小剛介紹了自己的妹妹。在這一情境的引導之下,學生需要自己分角色進行表演。如:
Xiaoming:Nice to meet you,Xiaogang This is my sister——Xiaoli.
Xiaogang: Nice to meet you,I am Xiaogang.
Xiaoli:Nice to meet you,I am Xiaoli.
這種教學模式,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僅如此,學生在情境的表演之中,一來能夠熟練地掌握重點句型的使用,二來也能夠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
二、得心應手——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運用技巧
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運用技巧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第二步。學生對英語語言的運用技巧主要包括對詞匯、句型的準確使用。例如,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可以加強其對現(xiàn)在時、將來時、一般現(xiàn)在時的運用。對于小學生而言,除了能夠?qū)r態(tài)進行準確使用之外,增進對句型的了解也是基本的技巧之一。例如,在講解What are you going to do?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時,不僅要提高學生對重點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的運用,還要引導學生注重對現(xiàn)在進行時的使用。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在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運用技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胸有成竹——提高學生開口說英語的信心
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第三步就是提高學生開口說英語的信心。自信心能夠使一個人感到自我的強大,驅(qū)動著人不斷超越自我和超越別人。英語學習中的自信心也是極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不斷努力、不斷奮進學習的動力,但有的學生自信心匱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一定的方式,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自我感覺,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通常情況下,要提高學生開口說英語的信心,就要在學生準確使用英語的基礎上科學地對其進行一定的評價,毫不吝嗇我們的贊美詞“Good,Great,Well done,Amazing”等等,當學生得到教師的鼓勵與肯定之后,必然會信心大增,進而促進自身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
良好的語言能力有助于學生日后更好地適應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盡自己最大的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作者單位:江西省興國縣紅軍子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