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妍
新課標的改革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尤其是身心健康方面,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給學生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且要照顧到學生的心理。
一、心理學理論教學概述
小學生正是青春年幼、活潑好動的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因為其傳統(tǒng)的沉悶枯燥的教學方法很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抵觸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必須深入的研究學生的特點,用心理學進行教學,保證既做好課堂教學又不影響小學生的天性發(fā)展,不束縛小學生的思想和自由,因此,需要將心理學理論運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來。
二、心理學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了解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興趣。小學與中學和大學的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小學教導的知識是基礎知識,是關于這個世界的基礎觀念,而教師與學生的年齡代溝可能是小學的課程教授中最難把握的度,因為教師與學生年齡相差大,不能理解小學生的心理和感興趣的點,不能了解小學生更期望的教學方式,所以會出現(xiàn)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僵化學習的問題。這種問題必須要得到解決。而解決這種問題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加入到學習中來?!鹅o夜思》基本是每一個中國的孩子都要學習的一首古詩,因為這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的流傳千古的名詩。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肯定離不開這首詩。但是如果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背誦和朗讀的話,學生就必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更加嚴重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會比較勞累。這就意味著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這會讓學生很疲勞。實事求是地說,如果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到疲勞的話,那么學生肯定會討厭這門課。甚至不少教師都會因為上課太疲勞而產(chǎn)生討厭教學的感覺。小學生的年齡更小,對這類消極情緒的處理能力相對來說更加的不到位。如果任由這種情緒發(fā)展的話,最終肯定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甚至會讓不少學生就此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比較大的恐懼感。學生對于語文的反感程度,讓學生認為語文就是讀寫和背詩,沒有意義,教師可以了解到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對世界充滿幻想和求知,對所有的故事抱著滿滿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以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將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曲折、生動的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故事,通過小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將每句詩詞幻化成一個個美麗的故事情節(jié),一點點地吸引學生參與進課堂的學習,讓學生在興趣的吸引下掌握詩詞的內(nèi)容,學習到需要學習的知識。
2.設置疑難,引導學生探索。小學生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奇,對一切都充滿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而這正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最大的心理,教師可以故布疑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讓學生不自覺地參與到課文的學習中。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回答,這些簡單問題的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其實很棒,能夠解決好教師給出的問題。在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下學生會更加的相信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有勇氣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疑難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夠過分使用這樣的方式,任何單一的教學方式使用的時間長了都有可能讓學生感到無聊。所以教師要注意教學方式要比較新奇和有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做好設置疑難的工作。此外教師也不能把難度定得太高,這樣很容易讓學生自暴自棄,喪失對自己的信心。
3.發(fā)散思維,深化學生的理解。小學生喜歡幻想也是小學生的一大特質(zhì),在小學生的世界里,一切都還未可知,他們的想象力無窮,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這樣的心理來進行教學,運用比喻、擬人等科學的方法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意思。例如,學習《小小的船》時,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覺得月亮像什么,肯定會得到千奇百怪的答案,在有學生回答道像船時,教師立刻接過話題,在大力贊揚學生的想象的同時引出要教授的這篇文章,這樣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猜中的同時,又以生動的比喻深化了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將心理學真正的科學的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這一點是很好的。希望在大家的積極努力下我們能夠真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心理學的價值。(作者單位:江西省玉山縣瑾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