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琳(永泰縣第一中學,福建永泰 350700)
?
開網(wǎng)絡媒體之窗引課外閱讀之風
張玉琳
(永泰縣第一中學,福建永泰350700)
摘要利用課前五分鐘,開展課外閱讀收獲的交流活動。對學生的閱讀材料、途徑不多限制,鼓勵使用多媒體的交流方式;教師及時對交流內容及表達方式進行評價、指導,并在課后促進所閱讀內容的推廣?;顒拥慕涣鲀热葚S富、形式活潑,學生參與積極、主動,能有效促進閱讀教學任務的實現(xiàn)。
關鍵詞課外閱讀;課堂交流;網(wǎng)絡;多媒體;引導
信息時代里,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課外閱讀方式悄然生變,紙質材料與網(wǎng)絡資源的閱讀并存,網(wǎng)絡閱讀甚至有壓倒紙質閱讀的傾向;而課堂教學也因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而能引進更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形成更靈活生動的教學形式。另一方面,高中學段,正是學生精神成長的旺盛期,需要更廣闊與深刻的閱讀經(jīng)驗,而多學科繁重的學習任務使得見效緩慢的語文閱讀被邊緣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嘗試開展利用課前五分鐘,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來交流學生課外閱讀收獲的語文活動,力求適當借力網(wǎng)絡資源、多媒體介質,讓課堂方寸之地也能進行課外各種來源的閱讀成果的交流,促進學生以更自覺主動的姿態(tài)去延伸課外閱讀,從而盡可能獲得與即將來臨的大學教育相匹配的閱讀能力。
教師提出目標以及基本要求,由科代表負責具體的組織工作;每節(jié)課前五分鐘安排一個學生,讓其把自己閱讀過的最有收獲的內容向全班同學推介;閱讀作品的載體、樣式不限——可以是紙質或電子版的文章、刊物、書籍,也可以是歌詞、影視作品,甚至是閱讀網(wǎng)站之類的閱讀途徑;參加活動的學生名單提前一周經(jīng)抽簽產(chǎn)生,學生有一周時間準備?;顒庸膭顚W生使用多媒體。學生推介之后,師生評點。課后,讓科代表組織完成任務的同學,用筆記本記錄各自推介作品的信息,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一個階段后,教師整理其中有價值書目,印發(fā)給學生;這樣提供給對某些作品感興趣的學生查閱,以在課余或假期選擇閱讀。
因為網(wǎng)絡資源、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閱讀交流活動呈現(xiàn)出途徑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也比一般的閱讀課堂讓教師更能“遇見”學生的鮮活生命與創(chuàng)造能力。
1.多媒體的使用,使得推介的讀物不止限于傳統(tǒng)紙質文字,還可以引進更廣闊的內容——從網(wǎng)絡閱讀途徑獲得的新聞、電子書刊,圖片、影像、音樂等內容。雖然這種新媒介的“閱讀”尚有爭議,但這種“閱讀”無疑是青少年特別突出的“閱歷”,與其視之如洪水猛獸,不如以開放的姿態(tài)積極疏導,讓它登堂入室,與學生一道去蕪存真、取利去弊。在這一類的“閱讀”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感受到學生對新生事物蓬勃的探索精神。
2.被引進課堂的不但有網(wǎng)絡新聞、時事、電子書籍,而且還有諸如《中國合伙人》《海上鋼琴師》之類的有影響力的中外影視作品,有《超級演說家》的演講視頻、勵志短片《永不言棄》,音樂MV《追夢赤子心》等作品;還有韓寒團隊的《ONE·一個》、《鳳凰新聞》、網(wǎng)易云閱讀之類的閱讀APP、微信公眾號……毋庸置疑,源于網(wǎng)絡的閱讀內容、途徑增加了學生獲取信息的寬度,豐富了閱讀方式。可以說,此活動也在引導學生良性使用網(wǎng)絡媒體,促進學生自覺利用網(wǎng)絡來開發(fā)優(yōu)質的閱讀資源。
3.學生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使用的能力也令人咋舌。學生或者使用投影機投影原文稿,輔以板書解說;或者擇要制作成PPT來演繹講解;或者組合文本、圖畫、動畫、視頻、音樂等多樣式來演說比較龐雜的內容。多媒體手段組合方式或簡約或豐富,是因了閱讀內容的繁簡,因了推介者的創(chuàng)造性,也因了演繹者對閱讀內容的逐層深入的理解。
當然,技術的眼花繚亂,也不能掩藏教師在交流形式下對學生閱讀內容的咀嚼程度的觀察。交流內容的取舍、方式的選擇,越是精要越能看出學生對其推薦的作品的理解程度。能在各種視聽形式與文字之間自由轉化的學生,其閱讀中篩選信息、構思表達等能力也得到極大的鍛煉;閱讀不夠深入的同學,其交流內容簡單,形式加工也粗糙。
教師作為活動導引者,需要對學生使用網(wǎng)絡持開放性姿態(tài)才能深度介入活動。教師對學生活動的導引包括以下部分:
1.閱讀指導
通過學生在交流內容選擇、賞析角度、閱讀途徑等方面的表現(xiàn),觀察閱讀個性,分析群體性特征,以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指導。有學生喜歡科普、技術的,推介的是諸如“科學松鼠會”、《新發(fā)現(xiàn)》之類的作品;喜歡文藝的,推介《目送》、《追風箏的人》之類。有喜歡深沉、宏闊主題的,有喜歡清新、細膩風格的;有讀短小篇章的,有讀長篇大論的;有推薦經(jīng)典也有時文……在不同的閱讀個性中,教師可以感受到學生精神、人格的生命特質;觀察、研究學生閱讀心理圖式特點。而了解學生閱讀基礎,把握學生閱讀心理,能在閱讀教學中更好地選擇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助推學生閱讀經(jīng)驗的成長。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所處的是“后喻文化時代”,年輕一代人在新信息、潮流文化方面的敏感以及接受力度,有著教師難以企及的優(yōu)勢,尊重學生的原初體驗,跟上學生的活潑思維,則學生異彩紛呈的閱讀內容、方式,也能給予教師以沖擊,使得教師自身的閱讀視野因之擴展開來,從而保持自身與學生共成長。
2.價值判斷
對學生的閱讀內容進行價值判斷,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適時進行評價。教師秉持科學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尊重學生閱讀個性以及基礎、能力的差異性,盡量不以自己的閱讀喜好來左右評價;尊重學生原初水平,這樣利于保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評價的原則是:基于學生的發(fā)展,肯定其優(yōu)點,指出可以更進之處,這樣可以讓各層次的學生樂于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生長自己。在評價方法上,主要是對學生的閱讀內容做引導,對閱讀以及表達方法進行指導。在閱讀內容的價值評判引導方面,教師現(xiàn)場進行同步閱讀,或者利用自己的儲備,介入學生閱讀之中,肯定其讀解,有針對性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補充學生的讀解。同時,教師有意識地褒揚意義比較深厚的經(jīng)典,褒賞視野開闊的科技學識,傾斜于道德精神、探索求知之類的人文、科技經(jīng)典的閱讀;對于青春流行類、娛樂休閑性等屬于學生生活情境同級層面的閱讀內容、主題,不打擊但也不多鼓勵,以讓學生的閱讀品位的提升有正常的從量到質的循序漸進過程。在閱讀方法上,重視在評價中貫注對作品構思、寫法等鑒賞性閱讀和批判性閱讀的方法。評價力求幫助學生從生命發(fā)展的高度,建構屬于自己的閱讀價值體系。
3.手段指導
對學生的多媒體使用手段進行指導。細節(jié)上如字體、字號、顏色的選擇與搭配,可以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梅耶提出的多媒體學習與教學設計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多媒體有效表達的技術指導。比如,注意把推介內容的文字與畫面對應,同時以臨近并列的格局呈現(xiàn);在屏幕上呈現(xiàn)文本但不同時解說;對動畫進行解說而不同時出現(xiàn)文本等等細節(jié)。基于科學理論的指導,能夠避免多媒體技術的誤用而造成學生對信息進行主動加工的妨礙,真正讓技術有效促進賞聽者對內容的接受與構建。
以上各評價的角度,是依學生個性選取其突出的方面進行,不求面面俱到,但也注意階段性地對比、歸納、總結,上升為經(jīng)驗、規(guī)律,以更好地引導后續(xù)者。除了評價推介者,教師還可以評價賞聽同學的聽講的態(tài)度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演說者的尊重,以及聽講中及時梳理、吸收的能力。
4.調整走向
根據(jù)具體情況調整活動的走向?;顒又袕娀瘜W生閱讀展示的精品意識;注意聽取階段性的意見,及時調整活動方式。比如做民意測驗,調查最易被同學接受的案例,分析其可推廣之處,反饋給同學們,比如對課堂后續(xù)的鞏固閱讀環(huán)節(jié)的關注。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得活動后更多學生能保有閱讀興趣,有想法的學生可以在多環(huán)節(jié)的交流和討論中不斷地拓展和延伸閱讀。但是,此類活動在高中三年的課前語文實踐活動的序列安排中,應該是在高中起始年段進行,因其主要是為了激發(fā)閱讀興趣,使得高中三年的課外閱讀能有一定的量的積累,所以活動盡量順隨學生的閱讀個性進行。
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閱讀水平,以主動、積極的姿態(tài)引進網(wǎng)絡時代新技術,力求借此開發(fā)出廣闊的閱讀領域,促進學生接觸主題積極、風格豐富的閱讀材料,重視閱讀技巧的歸納,培養(yǎng)閱讀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自覺的、良好的閱讀習慣??梢哉f,這個活動是借網(wǎng)絡、多媒體技術打開課外領域閱讀的天窗,在相對封閉的課堂教學中,引進新鮮、富氧的閱讀之風,學生在吐故納新中強健靈魂、深邃思想。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德·E·梅耶.多媒體學習[M].牛勇,邱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曹明海.本體與闡釋——語文教育的文化建構[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3]黃厚江.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與實踐[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石修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