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興(建甌市教師進修學校,福建建甌 353100)
?
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準實驗研究
曾建興
(建甌市教師進修學校,福建建甌353100)
摘要本研究采用準實驗設計,實證研究“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結果顯示提高了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了語文教師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能力。實現(xiàn)了“多贏”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全體教師都應自覺地在各學科教學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1]新課改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都需要遵循心理規(guī)律,尤其是情感與態(tài)度的獲得,價值觀的形成。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因此,新課改需要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柳斌認為:學科教學滲透心理教育,以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實現(xiàn)教育目標,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比心理教育課以及專題活動更為經濟有效。從教育時空、教育資源、教育隊伍、心理學學科本身、教師和課程這六個層面上看,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2012年2月筆者承擔了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立項課題“中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期間承擔了2014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中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根據社會、自然和藝體三學科特點,把中小學所有學科分成三大類。即:社會學科類課程包括語文、政治、思想品德、歷史、地理、英語等;自然學科類課程包括數(shù)學、生物、生理衛(wèi)生、物理、化學、科學等;藝體學科課程包括音樂、美術和體育。針對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下面重點介紹如何進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便相關學科借鑒。
(一)研究目的
1.提高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為教學工作主體之一的高中語文教師,時時刻刻都影響著高中生的心靈成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當下的幸福和未來的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有助于為社會培養(yǎng)健康的未來公民。課堂是一個特殊的小社會,絕大多數(shù)高中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未成年公民心理和諧,為將來成為健康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礎。
3.促進語文教師專業(yè)成長。有意識地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師責無旁貸。語文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變成語文教育的智慧,將挑戰(zhàn)語文教師,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精力。
(二)研究原則和概念界定
1.提倡“同時教學原則”。同時教學原則是指語文教學既要實現(xiàn)語文課程本身內在規(guī)定性這個“主目標”,又要實現(xiàn)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個“次目標”。語文教師應主動在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才稱得上盡職盡責。
2.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地運用心理學原理,靈活運用心理輔導技術,在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傳遞正能量,開發(fā)他們的潛能,促進學生主動、靈活、活潑地學習和發(fā)展,形成健全的人格。[2]
(三)研究內容
1.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2.語文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顯性的主要內容;
3.提高語文教師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四)研究對象和周期
1.研究對象:建甌一中高一16個平行班中的兩個班級。
2.研究周期:周期一年,起訖時間從2014年9月—2015年7月。
(五)研究假設
假設: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業(yè)成績成正相關。培訓之后的高中語文教師,掌握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技能,能促進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同時能促進其學業(yè)成績的提高。
(六)研究論證
為了避免走彎路,驗證假設,可先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業(yè)成績之間的相關性,為教育實驗提供參考依據。采用華東師大心理學教授周步成主修《心理健康診斷測驗》進行實測,該問卷有較好的信效度。采取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從建甌一中高一至高三各抽取兩個班學生作為被試,共254名學生,回收254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246份,有效率96.75%。學業(yè)成績采用第一次月考的總成績。
被試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得分與學業(yè)成績進行皮爾遜(Pearson)相關分析,呈非常顯著低的負相關,r=-0.272**。該量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得分越低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好,通俗說就是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學習成績越好。
(七)研究模式
1.準實驗設計。準實驗研究是指未隨機分配被試,運用原始群體,在較為自然的情況下進行實驗處理的研究方法。形式是:非隨機分配實驗班控制班前后測設計。其優(yōu)點是它不打亂原有的編班,且實驗情境和推廣情境相似,外在效度較高,當前教育實驗,大多采用這種實驗設計形式[3]。其缺點是實驗只能盡可能控制無關變量,無法完全控制誤差來源。
建甌一中高一(15)班作為實驗班,高一(x)班作為控制班。對實驗班、控制班都進行前測(前后測內容包括: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學業(yè)成績),把語文教師掌握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方法和操作技能,作為實驗的操作性自變量。[4]
2.盡量控制無關變量。生源控制:建甌一中高一有18個班,除了17班、18班為中澳班,1班至16班都是平行班,班級平均中考成績相近,從1班至16班選實驗班和控制班,高一(15)班作為實驗班,高一(x)班作為控制班。因為這兩個班,高一第一次月考成績、MHT分數(shù)差不多。師資控制:我們選擇高一(15)班作為實驗班,因為這個班的語文教師是課題組成員。高一(x)班作為控制班,因為(x)班的語文教師不是課題組成員,且與實驗班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差不多。
3.觀測因變量:培訓之后的高中語文教師,掌握了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技能,一學年后,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是否提高。
第一步:高一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后,實驗班、控制班的學生立即進行“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和第一次月考成績,作為前測成績,同時建檔。
第二步:要求實驗班語文老師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學習教育部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依據“綱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從“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yè)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1]找出語文教材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顯性的主要內容(見表1)。
表1.高一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顯性的主要內容
第二,實驗語文老師通過培訓和學習,掌握“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七法”,即:剖析課文主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剖析典型人物的心理特點讓學生明辨是非,化解學生心理沖突;通過名言警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作文、日記、隨筆、書信、微信、QQ、短信等形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內外閱讀指導,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語文實踐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外活動具有開放性、愉快性、自主性和活動性的特點,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
第三,學習正能量心理學:結識正能量、掌握正能量、修煉正能量、傳遞正能量。開展教師積極心理的培養(yǎng)與訓練,開展教師積極語言在課堂中的運用。因材施教,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說好不同的話,比如可說“十句話”,詳見表2:
表2.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說好不同的十句話
這“十句話”具有預防性功能。
第三步:實驗班、控制班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成績;第二學期期末期間,對實驗班、控制班的學生進行第二次“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分數(shù)作為后測成績,同時建檔,前測與后測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本課題研究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提高了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實驗班、控制班《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前測班級平均標準分分別為18.87、18.53,也就是心理健康水平差不多,后測成績見表3:
表3.實驗班、控制班MHT后測成績及焦慮情況對比表
心理健康水平以心理焦慮的程度作為衡量指標,心理健康高焦慮者,全量表標準分≥65分,分量表標準分>8分,表明這一方面心理焦慮嚴重。表3數(shù)據結果表明:從MHT后測情況看,實驗班學生的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沖動傾向七方面的焦慮人數(shù)比控制班人數(shù)少。實驗班學生沒有心理健康高焦慮者,而控制班有1人,實驗班平均標準分13.50也低于控制班18.53。說明通過多種形式的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提高。
(二)提高了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
實驗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時,學習成績也提高了。請看表4、表5。
表4.實驗班與控制班前測2014~2015學年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語文成績對比表
從表4中知:前測2014~2015學年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語文成績,控制班超出實驗班分數(shù)1.01,但P>0.05為無顯著差異,控制班、實驗班年段名次分別為9、12。
表5.實驗班與控制班后測2014~2015學年高一下期期末語文成績對比及差異性檢驗表
從表五中知:后測2014~2015學年高一下期期末語文成績,實驗班超出控制班分數(shù)4.03,P<0.01為非常顯著差異,實驗班年段名次從12名到6名,說明實驗班學生成績優(yōu)于控制班。
(三)提高了語文教師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能力
通過各級教學研討,現(xiàn)場觀察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之后,進行評議、反思、改進,同時也采用預監(jiān)控。
通過各種渠道對實驗教師進行培訓,提高了語文教師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能力。語文教師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在省、地、市學術年會上展示或獲獎,得到專家、學者、教師的肯定。
雖然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實驗班有些學生的某方面心理焦慮還偏高等,課題組成員將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不斷深入研究。
最后,用建甌二中一位教師寫的一段話作結語:高中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也是必需的,盡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目的,但作為語文教師,應深入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樂學的方式扎扎實實地傳授知識,實實在在地培養(yǎng)能力,適時巧妙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精神成長,人格健全,這才是最美的語文教育。
參考文獻:
[1]葉一舵.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培訓教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曾建興.中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監(jiān)控與管理的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7上).
[3]楊小微.小學教育科學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曾建興.幫助初中生學習適應的實驗設計[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2(7).
(責任編輯:石修銀)
基金項目: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中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項目編號:FJB1401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