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巍
史蒂芬·平克所著《心智探奇》內(nèi)容非常豐富,囊括了語言學、認知心理學、古生物學、微生物學、人類學等學科的最新成果。他寫得也很生動,引用了伍迪·艾倫電影臺詞、搖滾歌詞等各種流行文化的元素。
春日賞花被視為一件很有情趣、很熱愛生活的舉動。這時候科學家多半會出來煞風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史蒂芬·平克在《心智探奇》一書中寫道:“每一個人都是一位優(yōu)秀的業(yè)余生物學家。人們對于自然種類有著某種直覺知識。人們喜歡觀看動物、植物,特別是花朵。我們對于動物的熱衷顯而易見。我們吃它們,它們也吃我們。但我們對花的喜愛就需要解釋了,除了在一些價格高昂的餐廳的沙拉中會吃一些花朵外,我們基本上不吃這些東西。人們是直覺型植物學家,而一朵花是一個具有豐富數(shù)據(jù)的來源。植物混雜在一片綠色的海洋里,往往僅能通過它們的花朵才能辨認出來?!?/p>
在《心智探奇》一書中,史蒂芬·平克把心智計算理論跟復制子自然選擇理論結合了起來,提出心靈是一套由若干計算器官組成的系統(tǒng),它經(jīng)自然選擇的設計來解決我們的祖先在茹毛飲血的生活中所面對的那些問題,包括理解和操控物體、動物、植物以及他人。這套理論的前半部分心智計算理論認為,大腦的觀看、思考、感覺、選擇等活動本質上是信息處理,也可以稱為計算。心靈不是大腦,而是大腦所做的事情——心靈是一些程序在大腦這個硬件上的運行。進化論的部分解釋這些程序的由來:心靈是我們祖先在解決生存問題的進程中自然選擇出來的。人是心靈進化的產(chǎn)物。心靈進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復制最大數(shù)量的基因。
平克說,心智計算理論是“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觀點”,再加上進化心理學,就可以對許多問題給出相應的解釋:我們的記憶為什么會逐漸消退,化妝為什么會改變?nèi)说娜菝玻瑢ΨN族的刻板形象是從哪兒來的,以及什么時候這種成見能激化到非理性的程度,什么原因使孩子們變得淘氣頑皮,為什么墜入愛河的人看起來都像傻瓜,什么讓我們發(fā)笑,為什么人們會相信鬼神……
記憶會消退是因為我們對通常、最近事件的記憶比對罕見、過去久遠事件的記憶要更好?;瘖y跟我們的視覺感知有關:鼻子兩側的深紅色使它看上去似乎與光呈現(xiàn)更淺的角度,這令鼻子看起來顯得更窄。上嘴唇上的白粉底起到相反的作用:嘴唇看起來更加豐滿,像是以更好看的噘嘴形狀阻截了迎面而來的光。許多動物獸皮的光亮度從背部到肚皮是逐漸變化的,這樣就抵消了光照在它們身上產(chǎn)生三維立體形狀上的效果。這使得動物看起來變得扁平化,令捕食者難以檢測到目標物。
孩子們變得淘氣頑皮是他們操縱父母、讓他們關心自己的手段之一?!八形锓N的父母都面臨一種選擇:是否持續(xù)對新生兒給予投入。父母的投入是寶貴的資源,如果新生兒可能會死去,哺育它直到羽毛長齊就像花錢打水漂一樣沒有意義。在許多文化中,人們試圖疏遠與新生兒的感情,直到他們確定這個嬰兒能存活下來。嬰兒得操縱父母為其利益著想,誘使他們比原本想付出的給予更多。嬰兒的一個做法是在外形上顯得可愛:嬰兒的幾何形狀——大腦袋、像球一樣的頭蓋骨、大眼睛在臉的較低位置、胖乎乎的臉蛋和短短的四肢,會引發(fā)溫柔和愛。同樣幾何形狀的動物,如鴨子和兔子,也會用可愛來打動人。在《致米老鼠的生物學敬辭》中,古爾德認為,卡通畫家利用這一幾何特性使他們的人物更有吸引力。基因也利用了它,夸大了新生兒的幼稚特征,特別是那些表示健康狀況良好的特征?!?/p>
墜入愛河的人看起來像傻瓜,其實這是一種策略,是為了讓伴侶相信你未來不會因為遇到更合適的人,從而做出理性的選擇而轉身離去,像個傻瓜是表明你喜歡她不是因為某些理性的原因,而是因為她這個人。
我們?yōu)槭裁磿δ??進化心理學家會說,幽默是一種有價值的修辭和智力爭論策略。羅納德·里根能夠用只言片語的幽默化解批評與紛爭。例如,在轉向關于墮胎權利的問題時,他會說:“我注意到,每個贊成墮胎的人都已經(jīng)出生了?!痹谶@里,幽默成為一種有效的武器,迫使人們同意他們原本會否認的事情。墮胎權擁護者擁有了一個權利,卻想否認別人的擁有權,因而他們是偽君子?!斑@個論證并不一定合理,但駁斥它卻需要比里根所用的十幾個詞多很多的單詞才夠?!?h3>進化心理學要解釋的問題
人們在買房時,除了要看它附近生活設施配套是否齊全,還會看它周圍是否有樹木、水和風景。“房子本身的價值取決于它的庇護容量(舒適的空間)和神秘之處(角落、彎曲、窗戶、復式樓層)。在最不適宜居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人們努力獲得一片草原,然后據(jù)為己有?!边@種偏好非常普遍:在關于人們選擇居所偏好的實驗中,實驗人員讓美國兒童和成人觀看不同景致的幻燈片,問他們喜歡住在哪里或到哪里旅行。孩子們更喜歡草原,盡管他們并沒有去過那里。大人們也喜歡草原。沒人喜歡沙漠和雨林。
對解釋這種喜好,進化心理學是最拿手的:人類演化的大部分階段都是在非洲大草原完成的。對于人類祖先這樣的雜食者來說,草原相對于其他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更適宜的地方。沙漠的生物量太少。溫帶森林的生物量雖多但大都集中于樹木。熱帶雨林的樹冠太高,使得地面的雜食動物進化為腐食動物,只能依靠搜集從高處落下的零星食物為生。而大平原上的許多生物都是大型動物。草原上的草被吃掉后會迅速再生,而且大多數(shù)生物都生活在地面上一兩米之高。大草原還提供了開闊的視野,這樣捕食者、水源、道路都能被遠遠看到?!恫ㄊ款D評論》上的一篇文章說,這只是隨口亂講的故事,非洲大草原上5到15英尺(約1.52~4.57米)高的草跟市區(qū)的草坪并不相像。
進化心理學還面臨特有的難題:我們的努力只要能讓我們活下來就行,“自然選擇不關心博雅教育的理想,也不會因為建立了狹隘的推理模塊而有所愧疚”。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會進化成真正的科學家,原因之一是科學研究是一種昂貴的活動,這指的不僅僅是超導超級對撞機,而且還包括密爾歸納法中分析因果問題的基本方法。平克說:“最近,我對自己以前烘烤的面包不滿意,因為它太干也太蓬松了,所以我增加了水、減少了酵母并降低了溫度。迄今為止,我仍不知道這些措施中哪一個起了作用。我腦中的科學家知道,合適的程序已在一個析因設計中嘗試了8種邏輯組合:更多的水、相同的酵母、相同的溫度;更多的水、更多的酵母、相同的溫度;更多的水、相同的酵母、更低的溫度等等。但這個實驗會花8天的時間,而且還需要一個筆記本和計算器。我想要的是好吃的面包,而不是對人類知識總量有所貢獻,所以我一次性嘗試多個因素的組合就夠了。我們大腦的塑造是為了適應,而不是為了真理。有時真理是適應性的,但有時不是。利益沖突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中固有的,我們更傾向于讓自己認為的真理盛行,而不是讓真理本身盛行?!?/p>
史蒂芬·平克與他的著作《心智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