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寶寶最開始學說話時還挺愛說的,但現(xiàn)在卻有點沉默了呢。實際上,這可能與家長沒有將他的語言潛力完全開發(fā)出來。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為寶寶創(chuàng)造開口的機會,讓他愛說話,敢說話,別急,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我兒子一兩歲期間,特別喜歡學舌,我和他爸爸的話,他常常原字復制。比如有時,他聽到爸爸叫我:“老婆!”他也對著我大喊:“老婆!”有時我嗔怪他:“壞小子!”他也假裝氣呼呼地對我說:“壞小子!”每每這時,我總是對他報以會心一笑,以示鼓勵。因為我知道,寶寶的語言發(fā)展就是從“鸚鵡學舌”開始的。這是他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他只有先模仿別人說話,才能慢慢理解那些話語的意思,并最終通過自己的思維,轉換成自己的語言,再表達出正確的語句。
此外,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說話有進步時,也要及時贊美,而且贊美的時候動作和表情要夸張一些。記得兒子最初怎么也學不會叫姥姥。忽然有一天他清楚地喊出了“姥姥”這倆字,當時,我立馬蹲下來,正面看著他的臉,微笑著瞪大眼睛,提高聲調(diào)問道:“寶貝!你會說姥姥了?”“嗯!”他使勁點頭答道。我再次表現(xiàn)出很驚喜的樣子:“真棒呀,你真的學會說姥姥了?再說一遍媽媽聽聽?!薄袄牙眩±牙选彼靡獾負P著小臉,連叫幾遍。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信和神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贊美?!睂殞毝?,學語階段尤其需要鼓勵和贊美,因為這些可以給予他最大的自信。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可無群”。這是人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也就是說任何人都離不開與他人的交往,而語言是交往的工具。反過來說,寶寶和同齡人在一起所組成的社交圈也是他學習語言的最佳環(huán)境。
因此,家長一定要經(jīng)常鼓勵并帶著寶寶去找他的小伙伴們玩。這個小小的群體是最直觀的成長課堂。讓寶寶在游戲中學習,在矛盾中積累成長經(jīng)驗,在相互交流中促進彼此語言的發(fā)展,同時也提高了他的人際交往能力。
當別人送寶寶東西時,有的家長總是很感激地先替他致謝。其實更應該鼓勵他自己去說,因為這是最好的情境對話機會。最初,家長可以先啟發(fā)他:“寶寶,這位小姐姐給了你餅干,你應該說什么呢?”如果他不積極回應,你可以繼續(xù)引導他:“你應該對姐姐說‘謝謝!”相信,很多寶寶都會照說。不要急于求成,哪怕他一次不說,兩次不說,但每次你都堅持這樣引導,用不了多長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當別人再給他東西時,他自己就會主動地說謝謝。
同樣,當寶寶做錯了事,也不要趕緊替他去道歉,這尤其不可取。時間長了,不僅摸多了寶寶自己與人相處溝通的好機會,無形中限制了他的語言發(fā)展,更會助長他推卸責任的思維。長此以往,他就習慣了推卸責任,不從自身找原因。而且還會拒不向別人表達歉意,不會試著自己去與人溝通,化解矛盾。
所謂陪伴,不是爸爸媽媽呆在寶寶身邊,就叫陪伴。而應該與他做互動游戲,與他交流話語。現(xiàn)在,很多家長總是一邊哄著寶寶,一邊刷朋友圈。即使寶寶在表達自己的訴求或情緒,也會草草地打發(fā)他,這些敷衍行為對于寶寶而言,就是減少了對他語言的有效期法和輔助。
作者簡介:
胡運玲,河南省兒童文學學會會員,親子專欄作家。擅長家教類文章以及低幼童話、兒歌等創(chuàng)作。作品見于《演講與口才?幼兒版》《幼兒樂園》《巴渝兒歌報》《河南幼教》《學生?家長?社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