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洪旭
時下,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了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健康成長,我們的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學校管理者都是想盡了辦法、下足了功夫:開設了心理輔導活動課,專題、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設立了心理輔導或咨詢室,及時對學生的心理進行“釋疑”“解障”;舉辦了家長學校,定期向家長傳授必要的心理指導知識與技能……然而,在實際教育中,我們管理者的這些做法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都依然存在。我們的管理者也總是不解,自己的這些“有效措施”為什么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呢?是課程設置不合理?心理咨詢室設施配置不夠先進?還是其他?
不是的,我們的教育之所以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們的管理者忽視了一個關鍵性因素——教師的心理健康。教師職業(yè)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是一種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yè),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如果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中的問題。要想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須要關注和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關心、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前提。
首先,學校管理者要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并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一是要從思想上認識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是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者和心理健康的“保健醫(yī)生”,只有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及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來疏導、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情,而是影響學校教育質量優(yōu)劣,事關孩子健康成長的大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二是積極營造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濃厚氛圍。一方面學校管理者要充分運用校園廣播、板報等各種媒體,多途徑、全方位向教師宣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學校要科學制定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措施,要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常規(guī)管理,并作為一項重大任務常抓不懈,切實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學校管理者要加強校園建設,為教師創(chuàng)建健康的工作環(huán)境。一是創(chuàng)造優(yōu)美、舒適的物質環(huán)境。人的情緒是受環(huán)境影響的,一個整潔、美觀的校園環(huán)境,不僅可以讓教師拋棄之前的煩惱,而且還會讓教師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因此,學校管理者要想維護并提高教師心理健康,就必須要在校園空間環(huán)境的文化品位上下工夫,無論是校園的外部建筑、還是內部設施布局都要以服務教學實際和審美標準為基點,要既能滿足校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又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放松心情、舒緩心靈。二是竭力打造和諧、愉悅的人文環(huán)境。人際關系是人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著名心理學專家丁瓚教授也曾說:“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因此,學校學校管理者要想維護并提高教師心理健康,就必須要精心設置和開闊校園溝通渠道,讓每一名教師都能及時與身邊同事、學生以及家長進行對話、交流,有效消除各種芥蒂和對立情緒,只有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降低教師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
再次,要及時喚醒教師成長的內驅力,遠離職業(yè)倦怠。在職場中,職業(yè)倦怠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的心理問題,而教師行業(yè)則是職業(yè)倦怠的高發(fā)人群。因此,學校管理者要想維護并提高教師心理健康,就必須想法讓教師遠離職業(yè)倦怠。一是在平時的工作中學校管理者要主動關心教師,自覺為教師服務,為教師排憂解難,及時幫助他們消除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困難,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二是要豐富教師的課余文化生活。學校要鼓勵并定期組織開展教師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可以極大地改善教師的心態(tài),調節(jié)教師的情緒。三是要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滿足他們的成長需求。學校管理者要對學校每位教師的“長”“短”之處都了如指掌,并根據(jù)每位教師的特色創(chuàng)設相應的環(huán)境,讓每位教師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經(jīng)營自己的長處,并收獲自己的成功。專業(yè)成長是讓教師保持職業(yè)激情的不竭動力,同時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劑良藥。
最后,關注教師心理健康,還必須切實增強教師的自我調適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讓學校的每位教師都保持積極健康的情緒,學校除了要有和諧健康的外部環(huán)境之外,還必須要及時地教給教師一些必要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和防護技術。一是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培訓,提高員工心理素質。或是定期聘請心理專家為教師開設相關心理學知識講座,普及心理疾病預防知識,提高員工心理保健意識。也可以適當選取學校部分優(yōu)秀教師,讓他們現(xiàn)身說法,講述自己在平時工作中是如何成功應對和處理各種壓力的,讓教師在具體的案例中學會解決心理問題的技巧,合理調節(jié)負面情緒。二是學校要設置教師專屬的心理調解室,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疏導,和接受教師進行心理咨詢,以便及時對教師因心理壓力而產(chǎn)生的不滿、郁悶等情緒進行排解,從而減少教師由于長期心情抑郁而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
教師是教育過程的具體執(zhí)行者,教師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只有切實維護好教師的心理健康,我們的教育才會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單位:山東海陽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