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姣
游戲材料是幼兒每天都要接觸的物體,幼兒在操作、擺弄玩具的過程中,不僅會獲得豐富的經驗,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也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吨改希ń庾x)》在關于“怎樣實施《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這一章節(jié)對如何通過區(qū)域游戲來實施《指南》有明確的要求,其中就談到了活動區(qū)材料投放的開放性與封閉性問題。開放式投放,是指教師對材料的投放只做一個大致的規(guī)劃,不需要對材料的具體玩法進行設計,幼兒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行決定如何玩,實際玩法會因幼兒的個體差異而多種多樣。封閉式投放,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對材料進行高結構化的設計,即教師對材料附加特定的任務,幼兒必須嚴格按照教師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操作,以便實現教師預期的目標,這種材料也可以成為高結構化的材料。球類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之一,球類游戲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是促使幼兒主動參與球類游戲的動力,是激發(fā)幼兒對球類游戲活動的持久興趣,有助于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隨著球類游戲活動的不斷開展,孩子們的天性得到了滿足,他們更加喜歡球類游戲,喜歡運動。他們的情緒是快樂的,有探索的興趣,活潑開朗、積極愉悅。在球類游戲活動中,教師開始用心地觀察和了解幼兒,思考、琢磨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水平、個性差異,想方設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幼兒創(chuàng)設提供豐富的學習活動的機會和材料,關注和促進幼兒更積極地健康發(fā)展。
我們從如何安排好開放性材料的球類游戲活動時間和空間,如何投放富有變化而又開放的材料,創(chuàng)設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大膽操作、大膽探索的開放性的區(qū)域環(huán)境及在活動中怎樣用開放的觀念進行指導這幾個角度來著手研究。
一、提供自由開放的體育游戲材料,刺激幼兒的游戲欲望
在材料投放上,我們賦予了幼兒極大的自由度:為幼兒提供可自由選擇的各式球類游戲材料,多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玩的低結構操作材料,同時鼓勵幼兒參與制作游戲材料。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游戲材料的教育作用,我們不規(guī)定具體的玩法,允許幼兒自主選擇自己想要玩的球類游戲,增加選擇的余地,使幼兒能夠有機會按照自己不同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游戲材料;能夠按自己對材料的不同理解,對材料進行分類,結合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玩法,以各自不同的活動過程與材料互動。如幼兒將梅花樁當做障礙物,繞障礙排球,也有幼兒排球走過梅花樁,這樣難度就增大了。同時幼兒在選擇自己喜愛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進行操作時,可以在過程中調換、調整原來設想好的但暫時無法做到的方法,更換難度過大的材料,或者向自己提出挑戰(zhàn)。在自己不斷創(chuàng)造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里,通過一定的努力發(fā)現和探索。
二、提供開放的區(qū)域活動空間、時間,讓幼兒在活動中滿足獨立自主的需要
我們提倡讓幼兒自由選擇,如果沒有足夠的時空條件,幼兒就很少或不能有選擇的余地,幼兒的自由選擇就不能實現,活動的自主性也就無法體現。在實踐中我們是這樣嘗試的:
1.開放的空間。在空間增設上我們考慮到游戲空間的動態(tài)性,有一些大型的球類游戲材料是固定位置的,如“憤怒的小鳥”投擲游戲,小鳥的圖案是固定的,其他的游戲材料可以由幼兒自己去搬去組合。還會留一些空余的場地,讓幼兒自己選擇球類游戲材料去搭配,自己思考玩法并且嘗試運用。
同時,我們嘗試開展平行班活動,即同年齡班的幼兒在相同的時間里,在固定的時間里各班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開展平行班游戲時,幼兒自由結伴,自由選擇活動的地點,在游戲中盡情地享受空間、時間、材料、人際關系的開放。通過這種形式,平行班的教師、幼兒之間相互都很熟悉,幼兒的交往能力明顯增強,自主性、積極性顯著提高,性格活潑開朗,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這種打破班界的球類游戲活動不僅增加了幼兒游戲的自由度,擴大了交往的范圍,拓寬了個人游戲的空間,而且豐富了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充分體現了球類游戲的自主性、獨立性,使幼兒在與同年齡的伙伴交往中相互學習并吸收同伴的經驗。
2.開放的時間。在時間安排上,除每天安排的集體游戲時間外,其余的只要是非集體活動、晨間體鍛午間體鍛時間,幼兒都可以自由的搬來游戲材料,或玩新活動或繼續(xù)未完成的探索。
開放的區(qū)域活動時間空間,既使教育目標在活動中得以實現,又滿足了幼兒探索的愿望、獨立的需要。
三、開放靈活地組織球類游戲,拓展游戲活動的功能
“教無定法”。孩子是活的,要讓我們的球類游戲活動也活起來,我們應努力把近期球類游戲的目標與材料相結合,并且逐漸把集體活動內容融入到晨間體鍛中,發(fā)揮球類游戲活動的不同功能。嘗試的形式有:
1.把球類游戲視為在集體之外為幼兒創(chuàng)設的自由活動。幼兒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球類游戲的內容、材料和伙伴,通過游戲和自由交往獲得課堂上得不到的有關經驗。
2.把球類游戲視為分組教學的一種形式。可增加教師直接接觸幼兒的機會,從而使更多的幼兒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同時增加了教師因材施教的機會。
四、采用開放式指導方法,促進幼兒獨立性思維的發(fā)展
在活動中,我們與幼兒建立了友好平等的關系,以平等的身份,采取建議、評價等方式影響帶動幼兒的活動。在觀察的基礎上,針對區(qū)域活動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幼兒采取不同指導方法,適時幫助來推進幼兒的游戲活動,使幼兒獲得充分發(fā)展。在開放式指導中,我們遵循以下原則。
1.尊重的原則。通過觀察,我們看到幼兒并不是一些“無知無能”的弱小群體,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小主人。因此,在活動中,注重與他們平等相待,將教師是“傳授者、維持者、調解者”的角色轉向幼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即將幼兒當做平等的人,尊重幼兒的思想,尊重幼兒的人格。在指導中不隨意打擾幼兒的活動,即使發(fā)現幼兒采用的方法達不到活動結果,也不強迫幼兒停止,而采用建議、協(xié)商的口吻。
2.啟發(fā)的原則。教師的指導對幼兒應有啟發(fā)作用。在活動中我們常采用“你是怎樣想的?”“你發(fā)現了什么?”等開放的啟發(fā)式提問,耐心引導幼兒尋找答案,教師不代替幼兒思維,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己判斷、自己思考。
3.賞識的原則,即對幼兒經常給予由衷的贊賞。在指導幼兒活動時,我們耐心傾聽幼兒的發(fā)現,投以幼兒贊賞的目光,用欣賞的口吻夸獎孩子激勵幼兒更積極地投入活動。科學開放的評價方式,進一步為幼兒提供表現和交往學習的機會。
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贊美技能精湛、誰的作品悅目,而是倡導一種精神,一種自我探索、自我創(chuàng)新的精神。活動中我們靈活地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形式,有幼兒自評、幼兒互評、小組評價等。在評價活動中,讓幼兒展現各自的個性,自發(fā)地進行交流,積極地表達情感,相互體驗,共享快樂,共解難題。引導幼兒開放性地展開一些討論,激發(fā)幼兒繼續(xù)在活動中探索的欲望,在活動后,引導幼兒參與討論,闡述自己的發(fā)現,強調兒童伙伴間、兒童和教師間的交互作用,體現了平等、融洽的游戲學習者共同體的理念,改變了過去交流只是教師對幼兒的自上而下的片面做法,凸顯了幼兒在的整個活動過程的主體地位。
實踐表明:開放性球類游戲材料的創(chuàng)設及其相應的共享、觀察和幫助的開放指導策略能為幼兒提供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fā)交流的活動過程,從中,幼兒的自主體驗更為強烈、創(chuàng)造力體現更充分、幼兒的合作交往更顯主動積極,體現了幼兒自主活動的本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