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漣水縣高溝鎮(zhèn)中心小學 汪 敏
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
江蘇省漣水縣高溝鎮(zhèn)中心小學 汪 敏
語文教學是個繁瑣且需不斷發(fā)展的過程,老師需根據(jù)教學要求,實施課改模式,制定一個精密的教學計劃,如根基不能差、讀與寫不分家、日常多讀書等。只有對學生施以正確的教學方法,才可使學生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拓寬視野,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語文教學 現(xiàn)狀 對策
對于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來說,語文是很難學的,很多學生學習語文經(jīng)常感覺到很吃力。盡管筆者任教多年,同樣也沒有很好的辦法來提高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從而導致了語文教學的效果不容樂觀。我現(xiàn)就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進行分析,并提出我的個人意見。
1.讀寫嚴重脫節(jié)
讀和寫是語文教學的兩大教學任務,它們相輔相成,互相銜接。平時教學中,有些老師也忽略了讀與寫的關系,各進行各的,使其彼此互相孤立。有些老師重讀輕寫,學生雖然能夠比較好的掌握這些知識,但是因為學生沒有經(jīng)常進行練習,所以不容易更深刻的完全理解知識內(nèi)容。孩子記住的,是一些抽象的內(nèi)容,且不能適時地正確地運用到日常學習中去。有些老師重寫輕讀,完全沒有體會到讀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若學生在平時很少讀書,就算學生心里有想法,那也會因為平日里讀書少,積累的詞匯少之甚少,接觸不到也學習不到好作品里面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所以自己心里面的想法就很難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
2.老師的定向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一本書或是一篇課文,所涵蓋的內(nèi)容通常都是很多方面的。所以,對一篇課文中的一個詞語也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理解。老師如果只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按照教科書去給學生進行講解,就會束縛學生的想法。
3.重視德育思想教育,輕視現(xiàn)代意識的滲透和現(xiàn)代思維的培養(yǎng)
老師要通過課文上的內(nèi)容去教育學生該如何做人,前輩們的不怕苦,勇于奮斗的精神、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我們需要注意其他學科也有講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道理和知識,這些道理并不是只能從語文課上才能學習到的。老師要注重結合其他學科特點,傳授孩子文學常識、寫作方法,并且要結合現(xiàn)代生活習性、時代的變化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與時俱進的思想。 當前,大部分語文教師對德育思想偏重,在作文教學中比較明顯,如寫老師,教師就會引導學生寫“老師生病仍給我們堅持上課”;寫英雄就會寫“冒著生命危險搭救別人”……并且老師也按此模式給作文進行打分。這樣教育、引導孩子確實是有正面意義的,但是負面效果也會由此而生了。想想在他們完成學業(yè)走向社會時,現(xiàn)實的社會現(xiàn)象會讓孩子們感到這個社會如此的陌生,甚至導致孩子迷失了方向。當他們步入社會后發(fā)現(xiàn)學校生活和現(xiàn)實生活有如此大的差距,那時候他們適應的了嗎?
4.有些老師在講范文時過于重視局部分析,忽略了引導學生去領悟整體作品精神
對文章進行局部分析是有必要的,特別是文章中精寫部分,老師有意對其重點講解,對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體會作者的精神情境是有幫助的。但過分將文章拆分開,學生就不能從整體上去領會文章的內(nèi)涵和作品整體的精神,這樣做會得不償失的。
1.打好語文的基礎
語文教學是比較繁瑣的,但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著實重要,老師要以此為目標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多讀書,讓孩子們養(yǎng)成愛讀書、重讀書的習慣。知識源自于生活,但書本的知識是先輩們積累的寶貴經(jīng)驗。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更是作家脫俗、精湛的寫作技巧的體現(xiàn),我們熟讀這些文章,可以領會、學習其奧妙之處,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
2.讀書與寫作相互結合
前文我們分析了當前多數(shù)學生所存在的讀寫互相脫離的現(xiàn)象,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重視。至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有些老師提倡的“仿寫”倒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比如,在講《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中,課文中分別對楊梅樹和楊梅果進行描寫,重點描寫了果實的顏色、形狀和味道,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教材中要求學生模仿此篇課文的寫作方法寫一篇描寫自己家鄉(xiāng)水果的文章,這樣一來,對于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學生來講,有了大概的思路和方法。若寫一種日常常見的水果,就不是那么難了,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信,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許老師會擔心學生的寫作形式會大同小異,但是我認為文章有大同小異并不可怕,只要孩子們有了寫作興趣,經(jīng)常練習,那他們會由大同小異慢慢變成小同大異的。當然,孩子們的廣闊的思維和創(chuàng)作力也會在文章中油然而生的。
3.要讓孩子養(yǎng)成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有位著名的作家講過:“一星期內(nèi)只完成一篇文章的作家不是個好作家?!蔽覀儗碛锌赡懿划斪骷?,但是想要把語文學好,是有必要多寫作文的。每天都寫寫,不論寫得好與不好,我們都要堅持下去。我們要教孩子把平日里發(fā)生的任何事情都記錄下來,哪怕事情很簡短,這樣堅持不懈,詞匯越積累越多,思路越來越寬廣,學生們的寫作水平肯定會大有長進的。
4.老套的教學方式需改進
在課上,老師“填鴨式”地灌輸或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早已過時,學生們也厭煩了這種課堂模式。我們要盡量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使學生勇于參與到課堂里來。如老師在講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們分別扮演課文中的不同角色,演示課文內(nèi)容。這樣孩子們會非常愿意“出力”,還有一些孩子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合自己的感受增加了一些情節(jié),使他們更加理解、體會文章的精神。這樣學生們從“玩”中學,既使學生們增加了許多樂趣、沒有了枯燥無味的感覺、沒有了課堂壓力,學生們學起來又感覺很輕松,老師教起來也容易了許多,這樣的課堂效果不言而喻。
5.提高語文能力的階段
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以后,老師要給學生制定較高的學習目標,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6.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單憑小學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信息量過于貧乏,只讀課本上的課文,應該說所學甚少。即使把小學六年中的所有語文教材都加起來,其厚度還沒有兩本水滸傳的厚度多。所以在學生熟練掌握課本內(nèi)容后,要多讀些課外書,因為那里面的“營養(yǎng)成分”往往在語文教材中是攝取不到的。
許多課外書形式多樣,往往對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只要書的內(nèi)容健康,是可以引導孩子多讀的。要知道,許多著名的作家并沒有高學歷,他們的靈感都是被這些課外書激發(fā)出來的。
7.激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并不是只有作家才可以創(chuàng)作出來,文學基礎好的學生,內(nèi)心往往有著老師都想不到的創(chuàng)意。我們要激勵學生敢于把心里的想法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孩子們會因為有老師的鼓勵而有了信心。好的作品要在班級乃至學校進行公布,對學生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予以肯定。
總而言之,在當今素質(zhì)教育突飛猛進的情況下,我們更要深思教學的方法,分析眼下在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大膽地改革。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早已跟不上形勢的發(fā)展,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使農(nóng)村語文教學的局面有所扭轉,從而使語文教學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