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澂
(遵義師范學院外語系貴州遵義563002)
大學英語基礎語言背景下文化滲透之管見
□楊 澂
(遵義師范學院外語系貴州遵義563002)
英語教學是一種以跨文化意識組織的外語教學,學習一種語言,不僅要學習語言本身,還要學習與該語言相關的文化。所以大學英語教學既要重視基礎語言教學,還要重視相關文化的滲透,從而提高大學生對文化的適應性,達到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要求。
大學英語;基礎語言;文化滲透
1.1 語言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文化作為語言內(nèi)容而存在
英語作為世界各國廣泛運用的語言,已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時代得到了發(fā)展。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以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為前提,一旦缺少了文化的背景知識學習,就會給語言的學習帶來障礙。英語作為傳播文化的一種工具[1],在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滲透,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更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釋義中國文化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1.2 文化滲透不只是英語教學重心的轉移,更是語言教學的深化
語言和文化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語言若與文化割裂即可產(chǎn)生文化障礙,文化語言就會失去活力[2]。我國高校的大部分英語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了英語文化學習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開始注重將文化內(nèi)容加以深入與滲透,不僅能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化的理解和認識,而且也能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熱情,還能培養(yǎng)學生開放的思維模式,拓寬知識視野,強化學習動機,增強語言感悟能力、閱讀欣賞能力,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同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應用型人才。
1.3 建立完整的文化認知系統(tǒng)是高校英語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從網(wǎng)上文庫查閱:現(xiàn)代文化系統(tǒng)稱之為從西方引進的“科學的認知系統(tǒng)”,所謂科學的認知系統(tǒng),就是將文化理念的整合與管理,通過一定的科學程序和方法,對文化理念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提煉、創(chuàng)新、升華,形成統(tǒng)一的文化認知系統(tǒng)。文化滲透引入到英語課堂,不僅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滿足學生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的需要。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在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使用英語進行有效人際溝通能力。教師利用情景教學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多的參與課堂,以便更好的體驗和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
2.1 注重基礎語言,缺乏文化滲透意識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guī)定: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使用英語進行有效人際溝通能力。而目前的教學多重視基礎語言結構,如:發(fā)音、詞匯、語法,缺乏相關文化背景的介紹及語言之間的文化聯(lián)系;大部分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目的就是通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然后拿到畢業(yè)所需學分;對教師而言,片面地關注學生能否通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把語法和詞匯的教學作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重點,對于學生能否真正掌握跨文化的交際技能,是否知曉一門外語所具備的文化知識卻并不重視。導致學生對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不夠,跨文化語言技巧運用不足,致使用詞不當、交際受阻。而交際的過程是人們運用所掌握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進行信息交換的過程,學習一種語言與了解這種語言中潛在的文化環(huán)境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教師不能對學生所學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進行適當?shù)慕榻B和引導,那么由于漢英語言的文化差異,將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深入及理解。
2.2 滲透文化教育的資源不足,教學手段運用不當
目前的英語教學,缺少滲透文化教育的教學大綱,教科書中所描述的模擬場景對話中,自然情況及時代背景介紹偏多,文化滲透的任務模糊不清;課堂教學注重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忽略學生的文化感知力和鑒賞力[3]。實踐感知:在與外賓交際時,他們可以容忍發(fā)音和語法的錯誤,但是很介意文化的表達。所以,英語教學必須強調(diào)英語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文化背景,使之真正理解這門語言,憑借英語研究國外的專業(yè)知識,更有利于學生的專業(yè)學習。
2.3 思維方式固注,語言使用習慣化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差異,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體現(xiàn)出來,如果我們僅僅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語言習慣和西方國家交往,必然引起由于不同文化觀念而形成的理解差異,進而導致交流不暢,甚至引起沖突與不快。近年來,國際教育界一直倡導學知識、學做事、學做人的教育理念[4],大學英語教師應緊緊跟隨世界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與實踐。
3.1 以詞匯為基礎,增強文化滲透內(nèi)涵
在英語語言極其豐富的詞匯中滲透文化教育,既有利于學生產(chǎn)生詞匯學習的濃厚興趣,也有利于針對詞匯多層含義的掌握。據(jù)統(tǒng)計,今日英語的詞匯量已超過一百萬[5],比其它主要語言的詞匯量要多的多。在一些有關語法項目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滲透文化現(xiàn)象的表達方式,如果學生了解并掌握了其中所涉及的文化現(xiàn)象,則可以避免很多語法方面易犯的錯誤。如:在給學生講述飲食中刀叉使用時,要明確傳達給學生西方用餐的習慣及禮儀。
3.2 以角色扮演為演練,滲透文化現(xiàn)象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情景是生活中真實場景的再現(xiàn),在環(huán)節(jié)教學中,以角色扮演滲透文化的深層含義,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日常交際的實際情況,以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融洽的師生情感,激起學生對英語的濃厚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主動融入語言環(huán)境也可以通過閱讀國外的相關文學著作、小說、雜志、報刊等來實現(xiàn),學生會獲得情感的滿足。英語語言學習的根本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具有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交際的能力。如:在實際交流中詢問人的姓名多數(shù)采用更為委婉客氣的語言,如果學生對語言使用的文化習俗不甚了解,在交際中則難免有失禮節(jié)。另外,對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也應了解。
3.3 以聽力訓練為重點,強化文化滲透意識
在進行聽力測試時,學生能聽出錄音原文內(nèi)容,而在答案選項中出現(xiàn)錯誤。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不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而引起的。人們的一切言行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而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語言、社會風俗、道德準則、價值觀念等[6]。這些均構成了與其他社會在文化上的差異。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果忽視了文化差異,就會出現(xiàn)理解困難。因此,在英語聽力教學中,除了講授語言形式,多聽多練外,還應重視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加強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文化滲透,使英語在不同的場合中運用自如。
3.4 以生活習俗差異做比較,滲透文化思想
比較法是教師促進學生對于各種對象與現(xiàn)象的相同性、相似性、恒等性、差異性等的重要方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比較法來講授英語母語國家的文化。對與西方文化相關的內(nèi)容分類比較,進行專題介紹。如:介紹英美報刊的概況,教師可向?qū)W生介紹英美主要報刊及通常排版格式,并與我國主要報刊作相應比較;通過閱讀理解等練習形式的文章進行相關的介紹;還可以利用電視、電影、報紙、雜志等,擴展學生的文化知識面。通過與這些媒體工具的合理運用,能讓學生自然直接地領會不同文化間的區(qū)別,感受時代的氣息。
文化和語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英語教師在教授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必須十分注重英語文化背景的教育,營造具有國外文化背景的活動讓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西方的文化氣氛,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消除文化障礙,提高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感知力,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且有針對性地吸收英語文化。加強文化滲透,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提高閱讀技巧的同時,激活他們對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從而獲取最佳的英語學習效果。
[1]許力生.跨文化交際英語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尹丹.本土與西化的重構:我國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9月,第7卷第9期.
[3]楊清玲.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第10期.
[4]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
[6]孟慶娟.淺議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J].現(xiàn)代交際,2015年2月.
1004-7026(2016)09-0155-02
H319
A
楊澂,女,碩士研究生(法國留學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