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燕(太原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山西省 太原市 030000)
“以人為本”
——公共建筑中的無障礙設計
孟 燕
(太原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山西省 太原市 030000)
本文分析了無障礙設計理念和意義,針對公共建筑中無障礙設計的幾個要點進行探討,并立足公共建筑無障礙環(huán)境設計的幾個原則對如何促進公共建筑無障礙環(huán)境的設計與建設展開思考。
公共建筑;無障礙設計;人性化
無障礙環(huán)境是殘疾人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是方便老年人婦女兒童傷病人等弱勢人群日常生活的重要條件。無障礙環(huán)境的建設,為所有需要的人們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時也為全社會創(chuàng)造了一個方便的良好環(huán)境,是尊重人權的行為,是社會道德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標志。所以,在公共建筑的設計中,設計人員要重視這一點,做好無障礙環(huán)境設計,保證對老人、兒童、殘疾人的人性化服務。
無障礙設計最初是由聯(lián)合國組織在1974年提出的新的設計理念。無障礙設計涉及所有與人類日常生活相關的公共環(huán)境、建筑設施以及建筑設備的設計規(guī)劃,旨在讓這些設計都能比較全面的考慮殘疾人士、老年人以及兒童的需求,通過設計相應的功能和設備,為所有人提供良好、貼心的服務,保證人們隨時處于安全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中。無障礙設計的最終目標是達到無障礙。無障礙設計的核心內容是,通過對人類行為特征、意識形態(tài)以及動作的相關研究,對所有可以供人類使用的設施與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設計,讓設備的使用更加貼合各類使用者的情況,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使用者的困難與障礙。在這一理念的驅動下,社會對公共建筑的無障礙設計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和重視,成為公共建筑設計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無障礙設計的設計有很多種,例如,緣石坡道、盲道、輪椅坡道、無障礙電梯等等,在進行全面的無障礙設計的公共建筑中,無論是殘疾人、老人還是兒童,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生活體驗。
2015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74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80萬人。從年齡構成看, 60周歲及以上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65周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總人口的10.5%。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殘疾人人口的總量增加,占人口比例上升,人數(shù)已達829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6.34%。
從大數(shù)據(jù)看來,越來越多的行為障礙者需要正常的生活體驗。由于環(huán)境障礙使得那些行動能力喪失或不健全者被排除在外而不能實現(xiàn)共享,加上無數(shù)老人因體力不支而遇到類似的情況,因此在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問題下“環(huán)境障礙”的矛盾更加尖銳。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勢在必行。
3.1 建筑出入口和出入口平臺
建筑出入口是公共建筑的最基礎的組成結構,包括以下幾種類別:①平坡出入口;②同時設置臺階和輪椅坡道的出入口;③同時設置臺階和升降平臺的出入口。建筑入口平臺,是進入建筑時人們的匯集地點,通常人數(shù)比較多,有關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考慮到各類人群的需求,盡量保證入口平臺地面的平整,方便輪椅的行進和轉向,還要做好防滑設計,保證人們在經過和停留時,能夠更加舒適和安全。在公共建筑的無障礙設計中,對入口平臺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應當合理設計,保證入口平臺的面積與深度。
3.2 輪椅坡道及電梯設計
對于高度不同的地面,正常人需要樓梯來進行過渡,而輪椅則需要專業(yè)的輪椅坡道。輪椅坡道的設置位置要保證方便和明顯,讓有需要的人群能夠很快找到。根據(jù)不同的高度差別,輪椅坡道可以設計成直線型、直角形以及折返性,公共建筑的設計人員在設計輪椅坡道時,要結合建筑的特點,選用最合適的設計方案。對于高層公共建筑來說,電梯是最重要的上下通行方式,對于電梯前室以及電梯轎廂的無障礙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①電梯前室的面積設計要合理,保證能夠滿足多人候梯的需求;②電梯的呼叫按鈕高度設計要適中,最佳為0.9m到1.1m之間;③對于電梯轎廂內部,要設計高度適中的扶手,并且設置電梯運行顯示裝置和報層音響。同時轎廂尺寸要盡可能的大,在發(fā)生緊急事件時,方便用醫(yī)療擔架將病人抬入電梯,送達地面,保證病人送醫(yī)的速度,縮短耽誤的時間。
4.1 可及性
可及性包含三個方面。
其一,可感知性。人類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形成外界情況的了解,從而對外界情況進行反應,調整自身或周遭環(huán)境的狀態(tài),提高環(huán)境與自身的適應性。在這里,人類通過感官了解外界環(huán)境是做出其他反應的基礎,公共建筑的無障礙設計,要求能夠滿足一些視覺障礙、聽覺障礙的人員的感知需求,通過應用有效的設計方法,提高環(huán)境的可感知性。在公共建筑中,要合理設置盲道、凸字、音響設備、電子屏幕等設備,從觸覺、視覺以及聽覺三個方面提供較為全面的環(huán)境信息,保證各類人士的正常使用。
其二,可達性。很多殘疾人以及老年人的行動非常不方便,很多公共建筑都沒法方便的到達、進入以及使用。這需要公共建筑在有關結構的建筑規(guī)格、設備布局等方面進行無障礙設計,保證公共建筑的可達性。
其三,可操作性。操作是改變環(huán)境的過程,很多殘疾人士以及老人是獨自進入公共建筑的,使用各種設施也需要獨立完成。公共建筑要針對殘疾人及老人的操作需求,合理設計各類裝置,盡量設計單手操作即可完成的裝置。
4.2 安全性
安全性一直以來都是公共建筑設計的重點,對于無障礙設計的安全性,主要是考慮殘疾人、老年人由于身體條件的限制,在使用各類設施時,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性問題。公共衛(wèi)生間和浴室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進入的場所,同時也是殘疾人和老人最不方便的場所。在公共廁所和浴室中,由于地面比較濕滑,如果防滑設計不夠到位,老人和殘疾人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摔倒的情況。對于浴室,針對老年人和殘疾人的需求,應當設計輔助身體平衡的橫桿,保證老年人和殘疾人能夠順利方便的進入浴盆,還要設計座位,方便老人和殘疾人坐在座位上進行洗浴,有利于對老人和殘疾人安全的保護。
4.3 適用性
無障礙設計的初衷是為了讓殘疾人、老年人等身體素質較低,行動不便的人群更加方便安全的使用各種設施,無障礙設計在滿足這一初衷的同時,要注意不能影響到身體健全的人群的正常使用,適用性是無障礙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例如對于衛(wèi)生間中洗手池的設計,既要滿足殘疾人和老人的使用方便,又要滿足正常人的使用,很難找到兩者都適宜的高度設計,對此,可以設計洗手池的高度為可調節(jié),各類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使用需求進行調節(jié)。所以,對于這些方面的設計,相關人員應當結合公共建筑用戶的情況,做出最好的選擇。
4.4 系統(tǒng)性與經濟性
無障礙設計并不是獨立的某一部分,而是對公共建筑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設計,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緊密連接起來。公共建筑不能只在入口平臺部分進行無障礙設計,建筑內部各個走道、房間以及各種設施也要進行合理的設計,保證殘疾人與老人能夠全方位的體會到方便的設計,平等的使用公共建筑和設施??茖W合理的無障礙設計其實并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有些設計人員和投資者為了減少資金投入,常常會在無障礙設計上做的不夠到位。根據(jù)市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無障礙設計所需的資金投入僅僅占建筑總投入資金的1%,而且很多結構的無障礙設計并不需要另外投入資金。例如,地面門坎的取消、洗手池高度的調節(jié)等等。
公共建筑的無障礙設計不只是為了殘疾人和老人的方便,更體現(xiàn)了對社會各類人士的關懷和尊重。無障礙設計能夠讓人們跨越身體條件的障礙,平等的使用公共建筑,享受公正的服務,這是文明社會的需要和體現(xiàn)。
[1]周霞 酈文靜.北京市公共建筑無障礙建設現(xiàn)狀及改進措施[J].城市問題,2014,(6):34-35.
[2]孫海秦.公共建筑無障礙環(huán)境設計探討[J].建筑設計管理,2015,(5):23-24.
[3]代小俊.公共建筑無障礙環(huán)境設計[J].房地產導刊,2015,(21):45-46.
TU7
B
1007-6344(2016)04-00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