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
【適用話題】外形 內(nèi)里 現(xiàn)象與本質(zhì)
自古以來人們對臉就很重視。重視到什么程度呢?說了可能好多人不相信,明朝皇族見人,也是要化妝的?!恫柘闶依m(xù)鈔》援引明朝文獻說:原以為皇帝的帽子,都用珠寶,但不用翠。可是也見過藩王家里有喜事,王爺頭上簪花兩枝的,還都是翠做的,即所謂翠花?!度f歷野獲編》的作者沈德符說,他到都城,和太監(jiān)們聊天,談到皇帝上朝前一定要在臉和脖子上撲粉,這樣顯得更加嚴肅。
不過也真有不在乎自己臉黑的。那就是王安石。有一天他哥們兒呂惠卿跟他說:“你臉上長黑斑了啊,告訴你個偏方,用芫荽洗洗,就能洗掉?!蓖醢彩f:“我臉長得黑而已,不是黑斑?!眳位萸涞溃骸败据匆材馨押谙吹?。”王安石笑了:“我黑是天生的啊,芫荽有啥用呢?”
男人臉黑點兒不是大問題,要是坑坑洼洼就有點兒麻煩。古人把出了水痘在臉上留下的疤痕叫“痘疤”,文雅一點的名字叫“天黥”。明朝有個文人叫徐渭,給一幅人物畫像寫贊,畫上這位是天黥,真夠難為徐渭的。徐渭還真有轍,直接寫道:瓜啊瓠子啊又白又肥,只能做腌菜;松柏樹干多鱗片,卻是棟梁??茨拈L相,必須得不是瓜瓠,是松柏……有這么夸人的嗎?
黥是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字。尤其是在宋朝,運用得比較普遍,魏泰《東軒筆錄》講了個臉上刺字的段子:有個叫陸東的,通判蘇州,并且代理知府行事。他判了一個罪犯,需要流放,就在人家臉上刺了幾個字:“特刺配某州牢城”。
字刺完了,手下人提出不同意見:“領(lǐng)導(dǎo)啊,不對啊。這個‘特字,意思是本不該這么干,但因為某種原因,破例這么干。你這不是說,他罪不至此,但迫于朝廷規(guī)矩只好發(fā)配嗎?這不是事實啊。這人本來就該發(fā)配,又來個‘特,講不通,回頭上面該追究了。”
陸東一聽,嚇壞了,立刻把犯人叫來,重新刺字,把“特刺”二字,給改成“條準”了。
后來,有人向上級推薦陸東升官,上級一聽他的名字,就說:“陸東啊,知道知道,是不是蘇州那位在犯人臉上打草稿的?”
其他還有《教坊記》和《樂府雜錄》都說到了臉的故事,綜合一下,是這樣的:南北朝北齊的時候,皇帝高歡之孫、蘭陵王高長恭“性格膽勇”,就一樣不好,長得有點女里女氣的。高長恭想了個辦法,做了個大面具,臨陣戴在臉上,這回真是威風(fēng)八面。這就是面具的來歷。
類似的事情現(xiàn)在的英超和NBA賽場上還有。
【素材分析】一定程度上,臉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外在形象。誰都想自己的外在形象好,因此在臉上做一些“文章”無可厚非。像明代皇族中人簪花涂粉、北齊高長恭戴面具,是為了給人或嚴肅或勇猛的觀感,似也說得過去。問題是,這“文章”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就不該太任性了。時下,少數(shù)中學(xué)生過分關(guān)注自己的外在形象,甚至“四體不在學(xué)習(xí)間,一心只為小臉蛋”,熱衷化妝整容,忽略了知識的學(xué)習(xí)和內(nèi)在修養(yǎng)的提高,這樣,外形再好,又有什么意義呢?
New視野
得克薩斯大學(xué)的經(jīng)濟學(xué)教授Daniel·Hamermesh在漂亮和經(jīng)濟之間可能存在的關(guān)系方面研究了幾十年,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漂亮的外貌,不僅僅是漂亮的臉蛋和吸引異性的魅力,還能讓你輕松賺錢,擁有更好的就業(yè)前景。Hamermesh在他的《Beauty Pays》一書中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預(yù)估到:在人的一生這個時間長度上,普通工作者如果相貌高于平均水平,他們的收入比別人高3或4個百分點,在23萬美元左右。雖然可能不全對,但是也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