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模擬導游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模擬導游課程教學中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模擬導游課程 教學內(nèi)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B-0092-03
模擬導游是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實訓課程,也是廣西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必考的科目之一。本文通過闡述模擬導游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模擬導游課程提出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技能方面得到提高,能充分勝任導游工作。
一、模擬導游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
1.導游講解。導游講解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景點講解能力。
(1)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流暢性、邏輯性、生動性、感染力、說服力及肢體語言的運用等。其中要求語音、語調準確,吐字清晰;語法準確;語言流暢,語匯豐富,表達準確生動,有較強的感染力。
(2)景點講解能力。景點講解能力的要求是講解景點要具備正確性、全面性、條理性,對景點知識的把握、講解方法的運用要到位,講解內(nèi)容全面,突出重點,內(nèi)容正確、生動有趣。
2.導游工作程序。主要要求學生掌握導游工作的運行程序,通過對游前、游中和游后導游活動知識點的講解和模擬,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意識和帶團能力。
3.特殊問題的處理。主要考查學生在帶團過程中遇到的突發(fā)事件和特殊問題的應變處理能力。
二、模擬導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語言能力方面。學生在語言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少數(shù)同學受方言影響語音不準,少數(shù)同學的語調平淡,大部分同學在表達能力方面語言不夠流利、不夠生動。
(1)語音不準。廣西的普通話發(fā)音往往受方言影響,如北海的學生主要以講白話為主,在發(fā)音方面X和S發(fā)音不準,例如,“廣西”讀作“guǎngsī”,“市花”讀作“xìfā”;桂柳一帶在發(fā)音方面f和h、n和l不分,例如,“回來”讀作“féi nái”,“漓江”讀作“ní jiāng”。
(2)語調平淡。在語調方面由于大部分同學是死記硬背,沒有加入感情,因此講出來的導游詞不生動、乏味。例如,漓江導游詞中賀敬之的詩“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啊 ,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生動地描繪出桂林山水那種迷離朦朧的美、引人遐想的美、令人心醉的美。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用一個調就念完整段詩,沒有將其情感內(nèi)涵表達出來。
(3)語言表達方面。大部分的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較差,知識面窄,因此表達能力較差,基本上講解導游詞都是靠死記硬背,碰上忘詞的時候就沒辦法再繼續(xù)講解,總是要照著書上的一字一句才能講解,即使提醒了一些內(nèi)容,還是有很多學生沒辦法通過對內(nèi)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例如,2007年廣西全國導游考試現(xiàn)場導游考試,有一位考生抽到的題目是《廣西概況》,他講解完第一段歡迎詞之后就忘詞了,一直在想第二段開頭的第一個字是什么,考官就提示廣西概況主要是講解什么內(nèi)容,考生能回答出“主要講的是廣西的位置、歷史、氣候、旅游資源”,等等,但是叫他針對這些內(nèi)容繼續(xù)講解,考生還是講不出來,還在想第二段開頭的那個字,沒辦法用自己的語言繼續(xù)講解。
2.景點講解能力方面。中職生由于社會經(jīng)驗不足,知識面較窄,學習能力不強,景點講解能力比較薄弱。很多學生對景點了解主要來源于書本,死記硬背,不了解景點的內(nèi)涵、歷史和文化,所以往往是不能較好地把握景點的講解要點。例如,某學生在參加導游比賽的時候,她選的景點是《漓江》,筆者看了她的導游詞,開場白寫得太多,漓江精華部分提得太少,當問到是否了解漓江的由來、漓江的精華所在,學生說不知道。學生在理論基礎知識方面還是不夠扎實,在景點講解時往往把握不夠準確,不夠全面,從而造成在講解的時候總是停頓,語言表達不流利。
3.心理素質方面。中職學生年齡偏小、缺乏社會實踐經(jīng)驗、心理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普遍存在膽怯、害羞的特點,因此在模擬導游時總是會出現(xiàn)很多小毛病,心理素質方面還是比較差的。例如,有些學生練習講解時,發(fā)抖、冒冷汗;有些學生一上臺腦袋一片空白,原本背得很熟的景點忘得一干二凈,什么也想不起來了;還有一些學生缺乏自信心,心里總認為自己肯定不行,甚至有少數(shù)學生剛上臺講解馬上就放棄了。
4.導游帶團能力方面。導游規(guī)范服務能力是指導游員在實際工作中對工作職責、服務程序與標準的掌握及運用能力。大部分中職學生沒有社會經(jīng)驗,對導游服務規(guī)范程序的學習感到比較困難,都是靠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這些工作服務程序,因此容易混淆在一起。例如,行李托運,送站時國內(nèi)團隊和入境團隊的行李托運是不一樣的,國內(nèi)團隊送站時,如有行李員則由行李員負責辦理好托運手續(xù),而國際航班只要行李員把行李運送至機場,無需辦理托運。
5.應變能力方面。應變能力主要考查考生處理突發(fā)事件和特殊問題的能力。中職生由于缺乏社會經(jīng)驗,而且在分析能力方面也比較薄弱,對于這方面的考核只能死記硬背復習題,因此當他們記不住答案的時候,往往就不能自己分析處理。例如,送機的路上遇到堵車,地陪應該怎么處理?有些學生答不出來,我們提示學生,假如是你去機場的路上遇到堵車你怎么辦?學生還是受課本答案的影響,無法切換角色來回答。
三、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
1.情境模擬法。情境模擬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jù)某一教學內(nèi)容,通過設計與導游帶團工作過程的場景、人物、事件,讓學生扮演其中的各種角色,將整個工作過程模擬出來,使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從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并且提高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運用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像導演一樣,編寫劇本,導演整個模擬過程。例如,在“致歡迎詞”的教學內(nèi)容中,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情境模擬致歡迎詞,小組成員自己分配好角色,設計有個性的車輛、扮演導游和游客,小組的同學輪流扮演導游,并且根據(jù)游客的情況設計歡迎詞,游客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提問導游。通過情境模擬,學生在心理素質、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并且課堂氣氛活躍,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案例教學法。在處理特殊處理問題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模擬或者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場景,通過討論或者研討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運用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吸收知識,提高運用學過的專業(yè)知識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旅游安全事故的處理和預防教學中,由學生將整個事故表演出來,然后由全體學生分組討論,找出正確的處理方法,最后教師點評。這種將課本的理論知識有效地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教學方法,既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興趣,又鍛煉了學生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使課堂氣氛更活躍、輕松。
3.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導游講解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景點內(nèi)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講解能力。多媒體技術是指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數(shù)字資源通過編程方法整合在一個交互式的整體中,再以單獨或合成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一體化技術,并用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動態(tài)形式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留下深刻印象。由于中職學生去旅游的機會不多,在景點講解時,學生對沒有到過的景點存在不熟悉的現(xiàn)象,都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住導游詞,這樣的講解很容易忘詞、而且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動感及多方位的圖片展示,加深學生對景點的基本知識理解和掌握。例如,北海的潿洲島很多學生都沒有去過,對豬仔嶺這個景點不熟悉,為什么叫豬仔嶺?光憑書上描述,很多學生也想象不出是怎樣的一個景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潿洲島豬仔嶺的圖片展示給學生,這樣會加深學生對豬仔嶺這個景點的印象。然后再要求學生根據(jù)景點的內(nèi)容,結合有關材料,設計出適合自己的導游詞來。只有這樣,導游詞才不會拘泥于書本,才能講得更全、更透,形成自己鮮明的講解風格。
4.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已成為職業(yè)教育積極力推的一種教學模式,利用學校和企業(yè)兩種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資源,培養(yǎng)適合企業(yè)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跟團、到景區(qū)做景點講解員進行頂崗見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導游講解能力、處理問題的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等等。例如,安排學生到北海海洋之窗、北海銀灘和北海老街等實地去現(xiàn)場導游教學,課前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熟練地把旅游景點講出來,然后再帶領學生到旅游景點進行實地導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景點的文化內(nèi)涵和景點內(nèi)容的把握,提高學生講解技能。通過安排學生到校企合作企業(yè)參加實地導游,學生在課堂里所學的知識得到了檢驗,實踐性強,真實的現(xiàn)場感又利于現(xiàn)場的發(fā)揮,有利于學生掌握崗位操作流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5.以賽促學模式。近年來,學校很重視學生的技能大賽,區(qū)的技能比賽的內(nèi)容主要有理論考試、導游講解和才藝表演。以北海市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選手參加區(qū)導游服務技能大賽為例,從備賽到比賽,學生無論是在知識方面,還是技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綜合素質能力也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1)備賽階段。具體如下:
第一,編寫導游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要選擇符合比賽要求的景點,修改和編寫導游詞,并制作PPT。一般教學中所使用的導游詞千篇一律,所以必須重新修改和編寫導游詞,創(chuàng)新導游詞。例如,在編寫煙雨漓江的導游詞時,添加當今熱門話題:“漓江煙雨是漓江風景一絕,當今霧霾是最熱門的話題,制造漓江煙雨的究竟是霧還是霾?”通過修改和編寫導游詞,學生在資料的整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景點內(nèi)容的把握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通過制作PPT,學生在PPT制作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高。
第二,導游講解訓練。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景點講解能力方面的訓練。學生通過修改和編寫導游詞后,對導游詞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接著將導游詞進行分段講解,逐個攻破。主要采用“理解—背誦—講解”,最后達到語言流暢、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講解效果。在這個訓練過程中,要糾正學生的發(fā)音、語音語調,情感的運用、肢體語言的運用要到位,提醒學生注意儀容儀表儀態(tài)等。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學生在語言能力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心理素質和講解能力。
第三,才藝表演訓練。新時代的導游不僅要求能講解,還要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要選擇有特色的才藝,既能突出選手的才藝表演能力,又具有特色。例如,學生在參加區(qū)導游服務技能大賽時,選擇有濱海特色的疍家舞蹈,在比賽時就不會容易出現(xiàn)和其他選手雷同的才藝表演了。但如果選擇疍家舞蹈的學生也有一些,就要考慮到通常疍家舞蹈都是群舞表演,在比賽時自己只能是獨舞,因此要改成適合獨舞表演的形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改編舞蹈,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比賽階段。這一階段最考驗學生的是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一是來自自己的發(fā)揮程度的壓力。在辛苦備賽后,學生將在比賽中展示自己的成果,心理總會有壓力,擔心臨場發(fā)揮不好,發(fā)揮失常。二是來自其他選手的壓力。在比賽的過程中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是不容忽視的。通過比賽,選手可以積累經(jīng)驗,學習到別人的優(yōu)點,對自己的專業(yè)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比賽,學生形成頑強的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承受能力等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譚穎.《模擬導游》課程情景教學法的設計[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1)
[2]汪威,楊曉峰.《模擬導游》課程導游講解技能培養(yǎng)淺談[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12)
[3]陳萍.“以賽促學”模式在《模擬導游》課程中的應用[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4(2)
【作者簡介】何素梅(1980— ),女,廣西北海人,北海市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