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軍榮
村干部“微腐敗”需要“重懲罰”
文/王軍榮
背景:隨著越來越多的扶貧項目和資金下?lián)艿交鶎樱斍鞍l(fā)生在這一領(lǐng)域的腐敗風險上升。記者近期在多地采訪發(fā)現(xiàn),一些地方基層干部特別是村組干部頻頻將“黑手”伸向扶貧領(lǐng)域,使脫貧對象的“獲得感”被嚴重剝奪。除了虛報冒領(lǐng)、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層干部慣用的違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敗,正在成為基層干部蠶食群眾利益的新變種,即“給你爭取一碗肉,你得讓我喝口湯”。多地檢察機關(guān)工作人員反映,相較于扶貧領(lǐng)域公職人員的職務(wù)犯罪,對人數(shù)更多、范圍更大的村組干部“微腐敗”,懲處起來掣肘頗多,力度也顯不足。(6月16日《經(jīng)濟參考報》)
扶貧資金被一些無良村干部當成“唐僧肉”,遇到了要“吃”一口,而且吃得那么理直氣壯,讓人感慨。在那些無良村干部看來,自己辛苦付出了,錢全給了村民,自己豈非吃虧了?于是利用種種手段來“拿回扣”,甚至狂叫“給你爭取一碗肉,你得讓我喝口湯”。一個很荒唐的例子。一國家級貧困縣申請了100萬元資金為一個村修橋,經(jīng)各級干部層層截留,最后真正用于工程的竟然只剩下7萬元。這些村干部的“胃口”是越來越大了,膽子也越來越大了,苦的只是那些村民。
村干部如此囂張,無非是一方面有“土皇帝”意識,覺得山高皇帝遠,監(jiān)管部門很難管;另一方面是懲罰輕,自己的行為屬于“微腐敗”,不可能受到重罰,也就會變得肆無忌憚了。村干部的想法不是空穴來風,相反,卻是從實踐中得出來的寶貴“經(jīng)驗”。據(jù)了解,近年來判處的基層干部腐敗案件,由于涉案金額較小,逾八成最終被判處緩刑。緩刑對于村干部來說,毫發(fā)未損,照樣當村干部,自然不會形成震懾效果。
本來,對于村干部來說,最大的監(jiān)管力量就是村民,可在村干部眼中,村民的力量實在不值得一提,基本上是不敢和自己作對的。在一些地方,村干部都是所謂的“能人”“強人”,有的通過家族勢力甚至黑惡勢力維系村組治理秩序。整日“抬頭不見低頭見”,辦事還要有求于他們,村民便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有的村民即便反映了情況,當有關(guān)部門去實地調(diào)查時,他們怕被報復,又不敢出面舉證。正是村民的軟弱,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村干部的囂張。
村干部的一些腐敗相比于貪官來說,只能算是“微腐敗”,但對于村民來說,危害卻甚大,不僅指望不上村干部帶領(lǐng)自己奔小康,反而受盡村干部的欺凌。或許有的人會說,可以不選這些人當村干部,但在環(huán)境惡劣的基層,村民手中的選票是相當無力的。
對于村干部的“微腐敗”,需要嚴厲懲罰,一方面要選好村干部,管好村干部,在監(jiān)管上要多下功夫,并且要利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的監(jiān)管優(yōu)勢;另一方面則需要加強懲罰力度,要以零容忍態(tài)度加大打擊力度,對影響惡劣的扶貧領(lǐng)域腐敗案件,嚴格緩刑的適用范圍,在法律范圍內(nèi),適當以輕刑替代緩刑,發(fā)揮刑罰的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