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300384)
品讀中庸,從茶道中感悟溫暖的人生
張麗
(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300384)
茶道深深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之中,品茶,悟道,如同品讀中庸,感悟溫暖的人生。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1982年出版《紫顏色》小說講述了美國黑人婦女的艱辛生活,覺醒后的西麗,與社會、與他人共同建構了溫暖的人際關系。本文從茶道的視角來探討外國文學作品中的中國文化思想,來挖掘善的情感,真誠的人性,最終可以帶來溫暖的紫顏色。這正是多元文化視角帶來的對文學作品新的解讀與新的思維意識。這亦是中庸思維下經典的意義及所產生的影響。
茶道;中庸;紫顏色;真誠
通過品茶悟道,可以感悟人生,感知茶的味道,提高品茶的悟性,同樣,人生就是一種認識自我認識的過程。品茶可以學會沏茶的溫度,既不可溫度過高,也不可過低,剛剛好,才可以品出茶香。這種茶道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體現(xiàn)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的中庸之道。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yǎng)叫做“教”。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不僅中國人民喜歡品茶,世界各國人民也都愛好喝茶,因此茶已經超出了國界,走向世界,品茶不但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就像以中庸視角重新闡釋美國女小說家艾麗斯·沃克的小說《紫顏色》,品讀中庸,感悟溫暖的人生。品茶,最終還是品茶人來完成,這就需要品茶人的品味相似,志趣相投,才能在一起品茶。同樣,通過品讀中庸,讓讀者感悟到,女性需要共同努力,完成女性的自我認識,自我提高,建立真誠的姐妹情誼,共建和諧社會。
黑人女性文學是女性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年出版小說《紫顏色》,近年來不但深受讀者的喜愛,更是獲得了評論家們的好評。《紫顏色》不但摘桂于1983年的美國普利策獎和全國圖書獎,并被改編成電影。小說描述了最底層黑人婦女西麗的種種不幸遭遇,14歲的西麗被處于緘默的地位,備受欺凌的生活狀態(tài),飽受繼父的欺凌與打罵,生下兩個孩子,被繼父賣掉。西麗被繼父當成私有財產一樣地被賣給了“某某先生”,而某某先生答應娶西麗,因為某某先生說“我的可伶的小家伙們現(xiàn)在需要個母親”,就這樣,西麗被某某先生娶走了,與其說是娶,不如說是給某某先生及其孩子們找到一個不花錢的保姆。
西麗不愿意稱呼新主人的名字,所以西麗稱丈夫為某某先生。從此,西麗又成為了某某先生的私人財產,西麗也只好忍著。西麗就是一個任人宰割,任人支配的一件物品,扔來拋去的,而西麗本人仿佛就是一具木乃伊,已經沒有了感覺,更沒有了反抗的意識。西麗覺得女性天生就是要逆來順受,別無選擇,女性就是這樣通過受壓迫被緘默了語言,被剝奪了做人的身份,做女人的權利。
女性的聲音被緘默,成為“他者”,“女人一無所有,所以到不了一個人所享有的尊嚴的高度;她本人屬于男人的財產,首先是她父親的財產,然后是她丈夫的財產”。從茶道的角度看上述小說文字,女性體現(xiàn)了茶葉柔弱的一面,在殘酷的社會中,她們像茶葉葉片一樣飄零落地,被人踩踏。然后,她們忽視了反抗的一面,因為茶道還具備中庸的性質,從茶道精神出發(fā),可以脫離男權,走上自由的道路。
中庸之道,亦在于誠?!拔ㄌ煜轮琳\,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之天地之化育”。真誠才能做人,真誠才能做事業(yè)。真誠是中庸極為強調的部分,這也是茶道的精神。真誠是普天下的道理,真誠的人,是做人的道理。
小說中的西麗不但窮,還丑,比不上莎格貌美與智慧,沒有索菲亞的勇敢,但是西麗有一顆真誠的心,有她獨特的婉柔溫順。她體現(xiàn)了“為下不倍”的中庸之道。西麗把某某先生的家收拾的干干凈凈,照顧孩子們和某某先生,把一個像豬窩的家,凌亂不堪的廚房,終于收拾得是一個家了。
我窮,我丑,但西麗并沒有怨天怨地,她,以自己善良的人性與真誠,獲得了姐妹們的幫助,改變自己所處的不利環(huán)境,認識到了自己有感情、有能力、有親情、有權利追求自己幸??鞓返纳睢?/p>
西麗幫助兒媳索菲亞縫制窗簾,做被子。西麗受到了索菲亞勇敢的鼓舞,面對某某先生時,西麗看到索菲亞勇敢地對哈波說“我和娃娃等著你,等到你自由了的時候”,索菲亞最終抱著孩子和哈波舉行婚禮。當西麗告訴哈波“打她”,索菲亞對西麗說道,“我這一輩子都在抗爭,對我爸爸抗爭,對我舅舅抗爭,對我的兄弟抗爭……上帝知道我是真心愛他,我會揍死他的,如果他想揍我的話”。這對逆來順受的西麗來說,真是大吃一驚。
真正改變西麗的是莎格,莎格的話對西麗來說,簡直是醒醐灌頂。某先生把自己的情人莎格帶回家養(yǎng)病,這在當時,甚至是現(xiàn)在,也沒有多少女人愿意。在沒有人幫助莎格的時候,沒有人讓莎格住在自己家里的時候,在莎格患病的時候,是西麗出手相助。西麗不但沒有反感莎格住在自己家里,沒有對莎格置之不理,而是對莎格表示出了及其真誠的關心。西麗對莎格無微不至的照顧,幫她洗頭,梳頭,洗澡,給她做飯,說著悄悄話,給她做襯衫,做被子送給莎格,西麗的真心相助,使得姐妹倆無話不說。而莎格為西麗的真誠所感動,莎格唱的這首歌名叫《西麗小姐之歌》,為的是答謝西麗對她的照顧。
每次莎格來的時候,莎格都會與西麗擁抱,就像是老朋友一樣的親密。盡管莎格有房,有車,有錢,在舞臺上演出光彩照人,但是莎格是真心的平等看待西麗,表現(xiàn)出女性之間的平等與真誠。
女性的覺醒和醒茶一般無異。醒茶是指讓沉睡或塵封的茶葉通過與空氣和水份的接觸蘇醒過來,吸收天地人氣,重新煥發(fā)出茶葉的本質以便于沖泡飲用的過程。在莎格的幫助下,西麗慢慢的明白了,自己是個女人,活生生的女人,她要追求自己的生活,此時的西麗開始了覺醒,下定決心離開某某先生,跟隨莎格來到大城市,開始了自立的生活,創(chuàng)辦了西麗小姐褲子店。西麗的覺醒和醒茶一樣重新煥發(fā)出自由的芬芳。
《紫顏色》彰顯了中庸強調的價值觀,真誠的外化作用,“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進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進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真誠的外化作用就是你愛別人,別人也就愛你了。真誠使得女性得以團結在一起,互幫互愛,學會善待自己,亦善待他人。西麗的覺醒與追求并沒有使她脫離姐妹,覺醒后的西麗,開始幫助別人,她的真誠,給西麗帶來了溫暖如春的紫顏色和幸福。
覺醒后的西麗并沒有走極端,而是如《中庸》一書寫到“君子素其位而行”。西麗依然安分守己,依舊每天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這里的素其位,不是消極的順從,而是積極地去適應環(huán)境,素其位而修身的人性之本。西麗的真誠改變著人們對她的看法與態(tài)度,成為對自己有利的生活環(huán)境。
索菲亞和哈波在西麗的幫助下又生活在一起,經營著酒吧。西麗,某某先生,和哈波一家,經常聚在一起吃飯,說話,聊天,大家在一起感到無比的溫暖。當田野里開滿了紫色的小花,西麗迎來了親愛的妹妹耐蒂一家,自己的兩個孩子,好朋友莎格,索菲亞,吱吱叫。還有黑人男朋友,某某先生,哈波,格雷迪等等。這是一個大家庭。就是因為這些黑人,黑人婦女,底層勞動人民,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貢獻。
真誠使得大家攜手同行,因真誠改變了大家看待世界的態(tài)度,改變了看待世界的視角,改變了對待他人態(tài)度,正如《中庸》寫到“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真誠使得大家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社會的成員,不論男女老少,沒有膚色的偏見,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共同見證和諧社會的建立,那么這個社會一定是和的結局。此時的西麗和姐妹們,每個人都有值得贊賞的優(yōu)點,就是一道風景,和諧的風景。
茶之境,以生命體悟茶之味、茶之髓。品茶的人都被茶之溫暖融化,好像這世間的一切都是那么溫暖美好。茶道可以看出人們對生活的認真和熱愛,會感覺到時間靜止般的溫暖美好。同樣,《紫顏色》,也如茶道一般,彰顯了西麗溫暖的心房。
中國茶道深深植根于華夏文化,品茶的重點是心,由心悟道,“道”寓于飲茶之中,方能品出茶的細膩滋潤,品茶人的心態(tài);體現(xiàn)茶人的溫潤雅致,中國已故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曾經這樣解釋茶道,“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沃克的小說《紫顏色》在中庸視角下解讀,彰顯了以誠待人,和諧相處的為人處世。
品讀《中庸》,感悟溫暖的人生,如同品茶,可以悟道。生活需真誠,以真誠的心去經營一種古典主義的生活方式,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以最純粹的心,慢慢地煮水、刷壺、放茶、倒水、出湯,可以不是曠世之茶,放心就好;可以不是極品之水,利茶就好;可以不是名貴之器,順手就好。熏一爐沉香,可以不是極品之香,喜歡就好!難得的,是一顆誠懇的要泡茶之心。沃克的《紫顏色》,在茶道中庸視角下,展示了真誠的人性,以及由真誠帶來的溫暖。這種新的東西方的結合,使得經典真正成為經典。該論文闡述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角下一個新的故事意義,使得西方文學作品能夠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女性身份的認同與構建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同,女性覺醒后的溫暖的人性,這是一個溫柔的時光,帶來了一個溫暖的紫顏色。
[1]艾麗斯·沃克,《紫顏色》譯者:陶喆.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6
[2]劉海平.《中美文化的互動與關聯(liá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11
[3]子思.《中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1
[4](宋)朱熹.《論語大學中庸》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8
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資助項目:中庸視角下孤獨的《覺醒》與溫暖的《紫顏色》,項目編號:TJWW15-002。
張麗(1963-),女,天津人,碩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