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強
摘 要:與其它學科相比,數(shù)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非常強,這也就增加了數(shù)學教學的難度,也使得學生學習數(shù)學時易枯燥、疲憊。本文的寫作,針對數(shù)學教學的這些基本特征,提出了新時期做好數(shù)學工作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345-01
新教材各單元warming up的內(nèi)容,每一話題都是緊扣該單元的主題。多數(shù)單元都提供了圖片,要求學生看圖說話,優(yōu)點是形象生動,色彩感強,想象空間大;不足之處是有些圖片的設計缺少必要的語言提示,內(nèi)容太抽象看不懂,背景信息不足,教師和學生有時反映無話可說。遇到這類情況該怎么辦?答案是改編或自編!教師要在深入挖掘每一單元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設計出新穎別致、交際性強、生活氣息濃、融趣味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英語單元教學的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導入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導入得法可以使學生在心理和知識上做好學習的準備,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集中精神學習新的內(nèi)容。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巧妙的導入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我認為以下方法值得一試。
一、隨意交談導入法
教師可以利用新課開始前幾分鐘和學生作隨意交談(Free Talk),以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課。如教after和before引導的狀語從句這一新內(nèi)容時,教師問了值日生有關天氣、日期等情況后,便可以開始與學生作諸如下列的交談 。通過復習導入新課,自然流暢,水到渠成,學生易于接受。 這種師生之間的隨意交談,能使學生感興趣。此時,教師因勢利導,點明新課已經(jīng)開始。這種方法過渡自然,能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對新課的印象,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聯(lián)系生活法
在教新課時,教師可以把身邊的事物同所學內(nèi)容巧妙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學習M6U3 A healthy life一課可以從某個學生感冒談起入手,談到感冒與一個人的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習慣生活態(tài)度密切關系。這看似漫不經(jīng)心,非常隨意,實際上要求教師處處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擷取生活中有意義的內(nèi)容為我所用,此法運用得當可以使學生印象深刻,經(jīng)久不忘。
三、聯(lián)系時事法
現(xiàn)行教材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所選內(nèi)容都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nèi)容,所以要找到教材和現(xiàn)實社會的結(jié)合點是很容易的。例如:在學習 M2 Unit2可以倫敦奧運會聯(lián)系起來,由最近的賽事導入。利用時事導入新課,不僅使學生感到親切,而且,把課本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起來,避免了紙上談兵,賦予書本以時代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實現(xiàn)中國夢的熱情。
四、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進行導入
1、直觀導入法。直觀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它要比言語描述更為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2、音樂欣賞導入法。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的需要,直接讓學生欣賞有關音樂、歌曲,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討論音樂的作者、主題等??勺寣W生先欣賞一首搖滾樂,并通過對畫面和歌詞的討論,引出這個主題,進一步說明搖滾樂的內(nèi)容,使學生感到興趣盎然。
3、背景知識導入法。對于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讓學生事先通過各種途徑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增加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或以課文的關鍵詞出現(xiàn)、或以課文的時間為序、或以圖片形式展示。采用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符合語言的輸入大于輸出的原則。
4、電教媒體導入法。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豐富的信息資源給了我們廣闊的選擇空間。目前,可利用的電化教學手段已非常豐富,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有選擇地使用多媒體技術(shù),借助聲音、顏色和動感畫面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無論是精美的圖畫、美妙的音樂,還是精彩的電影片段、巧妙的課件都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利用,使之成為構(gòu)思新穎的導入形式。例如:在學習M1U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一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Beyond 的《光輝歲月》導入;學習M6U1 Art這單元時,可以先放一首動聽的音樂,再讓學生們欣賞一些達芬奇的畫;這樣直觀形象的導入能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很好的“激趣”作用。
五、創(chuàng)設問題導入法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問題也會產(chǎn)生懸念效果。例如,M1U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Who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read the title? Think of as many words and idea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hero” as possible? 等問題,讓學生的腦筋開動起來,以求對的正確理解。又如在教像M2U3 Computer 這類材料時,一般可用Let me describe our new computer and then show us its characteristics. First,… Second… Finally,…等開始,然后停頓一下,制造一個懸念,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再問What is it about?讓學生猜想一下。“導入課”的教學設計應該新穎別致,趣味橫生,從一開始就以強烈的魅力吸引學生。
至此,學生急于找到答案,肯定會帶著極大熱情去讀課文,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課文的導入。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要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互轉(zhuǎn)化的規(guī)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并根據(jù)新的語言材料的特點來進行。對不同題材的語言材料,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導入方法。在教學中,如果能恰當使用隨意交談、自我介紹、溫故知新、看圖提示、創(chuàng)設問題和電教媒體等導入法,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拓展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春洞.《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楊連瑞.《英語教育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
[3] 王懷彬等.《新教學方法》,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
[4] 李文海等.《語言教學與文化研究》,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99
[5] 劉道義.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 吳浩良,劉敏.高中英語新教材課堂教學導入技巧的探討,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