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 要:對幼兒而言,良好的師幼互動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題性的凸顯,個性的張顯,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師幼互動意味著教學不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一種意義的構建,是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同時對教師的心智提出挑戰(zhàn)。
關鍵詞:幼兒教育;師幼互動;有效策略
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xiàn)形態(tài),存在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表現(xiàn)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領域,并對幼兒發(fā)展產(chǎn)生難以估量的重要影響,因此,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是勢在必行的。那么如何才能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呢?下面就談談我對這方面的一些觀點。
一、找準幼兒的活動焦點
所謂的焦點通常是受人關注的,因為它常常是聯(lián)系著比較新鮮,比較奇特的事物。一旦形成一個焦點,那么周邊的人大半都會不由自主的被吸引過去,甚至是調起他們潛在的注意力。其實,幼兒在這方面的這種特質表現(xiàn)得更為強烈和明顯。心理學上表明:幼兒期的理智感有一種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即好奇好問。他們特別喜歡問成人"這是什么?""那是為什么?"在好奇感的驅使下,他們會主動的在活動中動腦動手,主動的與教師交流。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時刻抓住幼兒們中間的"焦點",預定生成的主題是幼兒們感興趣的,也是他們希望并期待獲取的知識信息,那么,幼兒的參與性將表現(xiàn)的更為強烈。例如:在課間活動的時候,幾個幼兒在花壇邊發(fā)現(xiàn)了一些小蝸牛,全班孩子就都哄了過去,有的用手摸摸,有的干脆就把他抓起來拿給我看。孩子們表現(xiàn)出異常的興奮,當然那時的情形也顯得擁擠和雜亂,但我并沒有因此而干涉,而是以鼓勵和支持的態(tài)度引導他們去接觸觀察蝸牛。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給予了他們極大的關注,而孩子們的積極表現(xiàn)也是教師難以在一般的教學活動中所能見到的,他們的潛能得到了真正的發(fā)揮。因為這個活動完全是孩子們自己的活動,他們想要了解的完全是他們自己想要知道的東西。很顯然,我們可以看到師幼互動在這種情況下便會展開得積極而熱烈,教育效果也會因此而不斷的提升。
二、把握幼兒的情緒關
情感是人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有時候他會決定人的一種處事方式和態(tài)度。同樣,幼兒有著怎樣的情緒也將會決定他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以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式來參與。試想,如果幼兒帶著一種緊張、膽怯的心情的話,那么我想,不管教師組織如何適宜精彩的活動,也勢必得不到幼兒對活動產(chǎn)生的共鳴,師幼互動更是無從談起。由此,教育效果也必定是令人嘆息的。所以我覺得,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活動環(huán)境,調節(jié)好幼兒的情緒按鈕,才能有效促進師幼互動的形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妨讓自己蹲下來,不要再那么高高在上,讓孩子在你面前顯得唯唯諾諾,不敢有所表現(xiàn),使他覺得你是那么陌生和不可接近。當然,我這里所說的蹲下來并不是真的要你彎曲膝蓋面對孩子,而是要你平等的與孩子相處,讓他覺得你和他是"一伙"的,是公平的,你們能夠彼此互相的幫助和合作。所以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活動環(huán)境和良好的師幼關系中,幼兒才能夠放松心情,消除緊張和膽怯的情緒,使他們對教師有一種安全和信賴的感覺,那么在這樣的情緒基礎上,幼兒才能夠自然的有所表露,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師幼互動這種形態(tài)也就自然而然的在不斷加深。
三、適當滿足幼兒的虛榮心
如果要想更好的延伸師幼互動,讓它真正自然的成為一種教學形態(tài),我覺得,適當滿足幼兒的虛榮心,那將會有異想不到的效果。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幼兒園中的孩子有著比較強的虛榮心。如果當你逮到了他的不良行為,而給予他狠狠的批評或者是嚴厲的警告,讓他覺得難堪和自尊心受損,隨即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就會變得很消極,從而嚴重的削弱他的主動性。那么對師幼互動這種教學形態(tài)就勢必會產(chǎn)生一定的阻礙。相反他們習慣于接受老師對他們正面的引導、肯定和表揚,那會極大的加強他們的積極性。即使他們有了一些反面的不良行為,他們也極不希望老師當眾去說他。其實,如果此時,老師能夠以一個小小的暗示,甚至是眼神的提醒,那么這個孩子將會很樂意并迅速的糾正他那時的不良行為,而且他會因為你給足了他"面子",而在接下來的時間段里在你面前爭取有更積極而優(yōu)良的表現(xiàn),主動的配合你,歡快的展示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在積極情緒的良性循環(huán)下,更有利于促進師幼互動行為的展開和延伸。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模式,不斷提高師生互動的機會
以往我們開展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是集體活動,教師與幼兒個體的交流十分的稀少,甚至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也是很貧乏。這樣的情形對開展師幼互動來說,無疑是一大障礙。那么如何對此進行調節(jié)進而展開有效的師幼互動,不斷提高師幼互動的頻率和效率呢?我覺得不妨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多種多樣的活動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會引導幼兒討論回答問題,由于孩子能力的差異,課堂時間的約束,再加上其它的一些無關刺激的干擾,往往真正能進行師生互動的次數(shù),互動的人數(shù)都是不多的。提出的一個問題通常是一些能力強的幼兒回答了,而能力弱的幼兒卻失去思考和解答的機會。那么在這里我提議不妨采取分組教學,在分組教學中,人數(shù)相對減少,相應的無關刺激也有可能相對減少,但教學時間卻是不會更改的。那么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將會更有機會,教師可以充分的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并且可以有目的進行交流、交往。更有利的是,教師可以把在前一組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下一組進行教學活動時做出有目的、有計劃的改善,不斷的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其實,我們提倡師幼互動的目的,不也正是如此嗎?另外,還有多種的形式,諸如個別形式、自由形式,甚至是給幼兒留出適當?shù)臅r間,讓他們自己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或集體、或小組、或結隊、或個人,展開多種多樣的活動。相信必定能更加有效的促進師幼之間的互動。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可以吸引孩子的興趣,在活動中得到幼兒的支持和積極參與,可以使教學工作既能順應孩子的需要和發(fā)展,也呢過使他們自身的潛能得以發(fā)揮。教師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積極的肯定都會使幼兒獲得自信心的提升,使幼兒始終處于自我認知的主動發(fā)展中,讓幼兒時刻在一個接納、認可、關愛、互助的環(huán)境中,想說、敢說、愛說,教師給予幼兒積極的回應,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讓師幼感情在和諧的氛圍中不斷升華。
總之,在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氛圍中,我們更多需要關注的是幼兒的情緒、情感和需要,做孩子們的大朋友,更多地、有意識地關注孩子間的互動信號,并積極地給予反饋和應答,使幼兒產(chǎn)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當教師和孩子都置身于這種良好的氛圍中體驗到互相尊重、互相寬容所帶來的身心愉悅時,從而促進幼兒主動、積極、富有個性地發(fā)展,讓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