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聰
摘 要:近代文學史上,不諳外文的林紓翻譯了大量的西洋小說,大大開闊了國人的眼界和文學視野。林紓的翻譯小說(以下稱為林譯小說)是在內(nèi)憂外患、人心思變的復雜形勢中產(chǎn)生,這些譯作中不乏大量的啟蒙思想,包過“警醒國人”、“傳播西方自由民主的新思想”和“改革”等。其翻譯成果給這個特殊時代帶來了一定影響。
關鍵詞:林紓;林譯小說;啟蒙思想;影響
1917年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與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先后在《新青年》刊登,拉開了新文化運動“文白之爭”的序幕。林紓,這個走在傳統(tǒng)、改良中間的古文家及翻譯家,極力反對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繼而被推上風口浪尖成了不可饒恕的封建余孽,他的行為被認為違背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
但是,在林紓逝世后,不少文學大家先后為林紓重新做出比較客觀的評價,這其中鄭振鐸的《林琴南先生》最為中肯,可代表絕大部分“五四”一代人的態(tài)度。胡適也曾說“五六年前的反動領袖在三十年前也曾做過社會改革的事業(yè)。我們這一輩的少年人只認得守舊的林琴南,而不知道當日的維新黨林琴南?!盵1]林紓是時代作用下的矛盾體。近現(xiàn)代以來,學界大多從其古文理論、小說理論進行研究,肯定其文學方面的貢獻,但對其翻譯小說中的啟蒙思想研究不多。本文將以“林譯小說”為中心結合其它相關資料,分析林紓在民族危機日深之時以筆為武器,翻譯外國作品警醒國人、啟迪民智的革新立場。
1 林紓及其翻譯作品概況
(一)林紓其人
林紓,1852生,1924逝世,字琴南,號畏廬,福建閩縣人。林紓幼年家境貧寒,但他勤奮好學,嗜書如命,練就了一手優(yōu)雅、凝練的古文文筆。這些都為林紓以后的創(chuàng)作和翻譯積累了寶貴的財富。青年時,林紓曾七次參加禮部試,次次未考取。后通過教書維持生活。
1897年,林紓的妻子因病去世,對他刺激很大,終日郁郁寡歡。其友人為排解其喪妻之痛,邀他一同譯書。于是與王子仁合譯《巴黎茶花女遺事》。這部小說翻譯的內(nèi)容新穎,文筆凄美,在文學界流行甚廣?!翱蓱z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盵2]正是嚴復讀過此書發(fā)出的感慨?!栋屠璨杌ㄅz事》的不俗反響是促使林紓繼續(xù)翻譯西方小說的催化劑。
(二)林紓翻譯作品概況
林紓的翻譯實踐頗為離奇,他不諳外語,翻譯時根據(jù)別人口述,用文言文寫下來。當《巴黎茶花女遺事》出版后,“一時洛陽紙貴,風行海內(nèi)外”[3],此書適應了當時開啟民智的時代潮流,為閉關自守的中國送來光亮,使中國人進一步接觸到了西方文學的瑰寶?!傲肿g小說”主要源于英、美、法、俄、希臘、西班牙等十多個國家的文學作品。許多世界著名作家都是林紓第一次介紹到中國來的,如莎士比亞、狄更斯、巴爾扎克、雨果、塞萬提斯等。林紓文采非凡,譯書頗快,他年年都有譯作出版,甚至一年十幾部。林紓譯書方式、速度、產(chǎn)量、影響在中外文學史上都堪稱奇跡。
2 “林譯小說”中的啟蒙思想
1897年,《巴黎茶花女遺事》的成功促使林紓加深對西方文學的認識,他意識到小說的社會作用。他認為翻譯小說目的應是“以代彈詞,為勸喻之助”[4]。胡適在讀過林紓翻譯的《愛國二童子傳》后稱:“現(xiàn)在上海出了一部極好、極有益處的小說,叫做《愛國二童子傳》。那書真好,真可以激發(fā)國民的自治思想、實業(yè)思想、愛國思想、崇拜思想。這部書狠可以算得一部有用的書了?!盵5]像這樣的“林譯小說”還有很多,包含在其中的啟蒙思想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種:
(一)以翻譯“抨擊丑惡現(xiàn)實”的小說,喚醒同胞的愛國熱情
林紓翻譯《巴黎茶花女遺事》出于偶然,但他后來翻譯實踐中一直是抱著一種警醒國民之心進行翻譯事業(yè)。19世紀末,美國政府為了轉嫁經(jīng)濟危機的矛盾,開始殘酷壓榨在美華工,這讓中國人民極為不滿。為了警醒同胞,1901年林紓與魏易著手翻譯《黑奴吁天錄》。這部小說講的是農(nóng)場主虐待黑奴的悲慘故事,也表現(xiàn)出對受虐待者的同情。林紓翻譯這本小說“蓋非僅悲黑人之苦狀,實悲我四百兆黃人將為黑人續(xù)耳”[6]。譯本一出版,時人爭相購讀。有位讀者作《讀<黑奴吁天錄>》署名靈石,認為此書是“沉醉夢中之一警鐘”[7]??梢娏旨偟淖g作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和警醒作用。
(二)林紓在翻譯小說中傳播了西方資產(chǎn)階級自由、民主等新思想
林紓翻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迦茵小傳》等西方小說,傳播了近代西方追求愛情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新思潮。《巴黎茶花女遺事》中茶花女追求內(nèi)心真正的感情,她與阿爾芒之間的愛情故事,讓青年讀者們震驚地意識到在西方這個自由民主的異域里,仍然有著封建的門第觀念,而且從男女主人公的悲劇中體會他們?yōu)閷崿F(xiàn)愛情自由而做的斗爭。《迦茵小傳》同樣是描寫青年男女反抗封建世俗、追求自由愛情的故事,在促進青年的個性解放意識上是產(chǎn)生了積極作用的??磥砹旨傇谶@一點上頭腦還比較開化,這也許是他敢于翻譯這些愛情小說的原因?!傲肿g小說”中所反映的西方的個性解放、人格獨立等新思潮,進行著反封建、反傳統(tǒng)綱常禮教的啟蒙教育。
(三)林紓主張學習西方、重視教育、發(fā)展實業(yè)等途徑來救國救民
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林紓與康、梁等人一樣是中國最早一批主張維新變法的學人。他在大量翻譯作品中強調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文化、經(jīng)濟及政治制度等。林紓還提出了“學盜以備盜”[8]的主張,不是學習西方侵略者的強盜行徑,而是學習其先進的技術,只有掌握了先進的技術才能抵擋外國侵略。
林紓認為,振興中華關鍵的還是要振興教育。他在《霧中人》的序中他說:“學生,基也;國家,墉也。學生先為之基,基已重固,墉何由顛?”[9]因此,林紓認為沒有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而僅靠“精炮堅船”也是空無一用的,所以“先培育人才,更積資為購船制炮之用,未為晚也”[10],可以說是找到了中國落后的病因所在。
要使中國強大起來,林紓也強調一個重要的基礎是要發(fā)展實業(yè)。這在林紓翻譯的《霧中人》的序中可察。在林紓看來,實業(yè)才是救國的根本?!皩崢I(yè)者,人人附身之能力。國可亡,而實業(yè)之附身者不可亡”[11],然而國人對實業(yè)的輕視,使林紓悲痛扼腕,他只愿:“死固有時,吾但留一日之命,即一日泣血以告天下之學生,請治實業(yè)自振?!盵12]林紓的這種認識在當時時代背景下非常難能可貴。
3 “林譯小說”啟蒙思想的影響
(一)“林譯小說”在當時的社會地位
新文化運動之前,魯迅曾工作于北京政府教育部所屬通俗教育研究會小說股,公開表揚《黑奴吁天錄》等林譯小說。1924年林紓逝世后周作人又說:“他介紹外國文學,雖然用了班、馬的古文,其努力與成績決不在任何人之下……”[13]。鄭振鐸在《林琴南先生》一文中也給林紓很高的評價,他寫道:“……其可以稱得較完美者已有四十余種。在中國,恐怕譯了四十余種的世界名著的人,除了林先生外,到現(xiàn)在還不曾有過一個人呀。所以我們對于林先生這種勞苦的工作是應該十二分的感謝的?!盵14]從《巴黎茶花女遺事》直到1924年林紓逝世,20多年里,他共譯述近200部西方文學作品。這些“林譯小說”起碼有四分之一以上是世界文學名著,這些譯本水平也較高。即便新文化運動取得勝利后,仍有6部“林譯小說”被商務印書館收錄到“萬有文庫”。
(二)“林譯小說”在當時的現(xiàn)實意義與影響
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林譯小說啟蒙了“五四”一代的年輕文人的成長。在《魯迅與清末文壇》中,周作人這樣敘述他與魯迅對林譯小說的喜愛:“我們對于林譯小說有那么的熱心,只要他印出一部,……便一定跑到神田的中國書林,去把它買來”[15],他在回憶自己的學習歷程時“老實說,我們幾乎都因了林譯才知道外國有小說,引起一點對外國文學的興味,我個人還曾經(jīng)很模仿過他的譯文”[16]。林譯小說對中國早期小說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很多作品借鑒過林譯小說的手法。
在思想傳播方面,那時的新派學者大多留學國外接受了先進的思想和文化教育,但他們最初受到的啟蒙卻來自國內(nèi)。林譯小說就是他們最初接受外國文藝思潮浸染的途徑之一。比如《林譯小說叢書》就曾對錢鐘書有較大啟蒙意味,他說“自從接觸了林譯小說,才知道西洋小說那么迷人”[17],進而才去學習西方語言、文學。林譯小說打開了一個新的文學世界,對改造和發(fā)展本國文學有推動作用。所以,林譯小說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起到了過渡和啟蒙作用。
4 結語
林紓的翻譯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雖然由于林紓不通曉任何外國語言文字,他的翻譯也存在不足,但就其整個譯學思想和譯著成就來說,積極一面是占主導地位的。一方面,新一代有志青年通過林紓的譯作,接觸了許多先進的西方思想,繼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人的思想覺醒。另一方面,“林譯小說”又是五四新文學時期部分作家最先模仿的范本,這對促進中國文學的革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傊?,在近現(xiàn)代,林紓對推動中國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中國文學的革新,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對警醒國人、傳播西方自由民主的新思潮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轉引自張俊才.“悠悠百年,自有能辨者”[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5(4).
[2]陳福巍.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132.
[3]寒光.林琴南[M].北京:中華書局,1935.
[4]沛那原.愛國二童子傳[M].林紓,李世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14:4.
[5]胡適.讀《愛國二童子傳》,胡適全集,第19卷[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606
[6][8]斯土活.黑奴吁天錄[M].林紓,魏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0.
[7]靈石.讀《黑奴吁天錄》[C]//薛綏之,張俊才.林紓研究資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128.
[9][11][12]哈葛德.霧中人[M].林紓,曾宗鞏,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14:6.
[10]德富健次郎.不如歸[M].林紓,魏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14:3.
[13]周作人.林琴南與羅振玉[J].語絲周刊,1924,(3).
[14]鄧華祥,肖忠聲.試論林紓的愛國維新思想[J].福建師專學報,1999,(3):27
[15]周啟明.魯迅與清末文壇[M].//薛綏之,張俊才.林紓研究資料.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0:239-240
[16]周作人.知堂文集[M].上海:天馬書店,1933:14.
[17]錢鐘書.林紓的翻譯[M].//薛綏之,張俊才.林紓研究資料.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