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琳
一、自主學習,提升教師智慧
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笨梢酝ㄟ^經典閱讀、網絡研修、專題培訓這三種最常見的學習方式提高新教師的教學水平。
1.經典閱讀,文化耕心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可以讓博學和睿智豐富我們。閱讀經典就是新教師最簡單、最快捷、見效最快的成長方式。
(1)閱讀摘記。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能夠有效地消化書本知識,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撰寫感悟。讀后感一定要建立在“讀”的基礎上。書讀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豐富?!芭f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經典的作品更要反復讀,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還可以把自己的感悟寫成文章,在加強理解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3)讀書交流。蕭伯納曾說:“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之后,我們就各有了兩種思想?!泵總€月舉辦的“讀書交流會”就是大家自由展示讀書感悟的平臺。交流會上,發(fā)言者借助自身的生活經歷分析所讀之書,生動而真實;聽者邊聽邊記邊思索,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融入其中,獲得人生之共鳴。
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教育擁有思想。通過讀書,讓教師轉變教育觀念;通過反思總結,提升教育智慧。
2.網絡研修,實時互動
網絡研修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促使新教師主動學習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1)Q版沙龍。為了能及時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利用現有的網絡平臺創(chuàng)建了“Q版主題沙龍”,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分享彼此的想法、觀點,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而主題沙龍中的成員的差異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源,讓教師在百家爭鳴的氛圍中獲得理論的提升。
(2)遠程教育。遠程教育網是現代化教育的信息高速公路,它傳遞著教育改革的動態(tài)信息,帶來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研修資源的載體。學校運用資源網絡,每月開展一次網上自主學習活動,拓寬教師的視野。
(3)教育博客。在博客平臺上,教師可以記錄自己對教育的思考,并在不斷地閱讀、書寫、積累、交流中轉變教育觀念,成為一名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閱讀其他教師的博客時,教師也會在評論和留言欄里寫下評論及不同的見解,以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博客讓學習、反思成了教師的一種習慣。
網絡研修能實現教學信息與教師之間即時的、同步和異步的交互,為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二、立足課堂,錘煉教學藝術
校本研修的生命在課堂,要把課改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師的教學行為中,唯有立足課堂,才能讓教師在課堂實踐中感悟教學,在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中成長。
1.吃透教材,準確備課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越是能夠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述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所以我們要引導新教師吃透教材。
(1)研究標準。首先,新教師應認真研究新課標,了解整個課程的內容、結構、編排體系,從整體上認識本節(jié)課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精讀教材。對于新教師來說,除了認真分析教材的語言、邏輯和圖表外,還可以多翻閱一些教學參考書。一定量的習題訓練也能幫助他們更深入、更清晰地挖掘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掌握教材。新教師要能夠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進而掌握教材。以獨立閱讀教材后的感悟為依托,逐步將普遍性的知識與具體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可以說,新教師備課時經歷這樣的過程所得到的收獲,是任何“教參”都無法提供的,是非下功夫不可的。
熟悉教材、準確備課是立足課堂教學的第一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
2.三研活動,胸有成竹
課堂是教師的戰(zhàn)場,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要開展“三研活動”,通過研學生、研課堂、研教學來提高新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1)研學生。一般認為,教師是教學生的,學生是向老師請教的,哪有老師向學生請教的道理?殊不知,我們在教學生之前,應該明白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認知基礎,應該清楚學生在想什么——心理需求,應該把握學生學習的最佳方式——外部刺激,只有這樣,新教師在教學中才能收放自如。所以我們制定了“研學生”方案,教師必須一學期兩次(開學初和學期末)了解學生的需求,并歸類存檔,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服務。
(2)研課堂。要鼓勵教師聽課,多跨學科聽課,融合不同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思想,可以把簡筆畫、韻律、節(jié)奏、動漫、故事、現代教育技術等教學元素引入課堂,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在“研教學”的過程中為科研積累材料。
(3)研教學。任何先進的教學理念最終都要在三尺講臺上得到驗證。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一試講,二上課,三說課”的三環(huán)模式,讓新教師在不斷的“研課”中磨煉自己,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驗證研究的合理性。
三研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新教師快速熟悉課堂,走近學生,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三、協(xié)同科研,促進持續(xù)發(fā)展
為使教師快速成長,學校專門為教師創(chuàng)設了多元輔導的空間,讓教師在交流中提煉思想,認識到科研原來并不難,從而在共進中出成績。
1.科研菜單,自由挑選
科研菜單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科研培訓模式,以自主、個性為前提,為新教師的快速成長提供了新的可能。
(1)菜品篩選。菜品篩選即活動前調查,對老師們的需求進行摸底。然后根據前期的調查結果,對教師的科研需求進行匯總,例如,論文修改要注意什么;論文寫作的步驟是怎樣的……最后把這些菜品進行合理的搭配組合,每月定期推出5個學習“菜品”,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
(2)單菜解讀。單菜解讀即根據教師的選擇安排專門的時間進行點對點的指導。每周一次,一次40分鐘,學校安排專人為新教師排憂解難。這種培訓滿足了新教師特定的發(fā)展需要,使培訓更有針對性。
(3)套餐組合。教師的能力有強弱之分,對于能力強的教師,我們設定了“套餐組合”,由教師根據自身的工作實際和研究興趣選擇一個模塊進行學習,通過捆綁式的培訓來提高其綜合能力。
科研菜單為新教師的科研培訓拉開了序幕,通過專家的指點,有了想更進一步實踐的想法,為后期實現成果的撰寫奠定基礎。
2.項目研修,步步為贏
項目研修是指每位教師都要根據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發(fā)展需求,根據前期的科研菜單,通過解讀明確目標,在個人專業(yè)發(fā)展內驅力的推動下,立足課堂教學,自覺進行研修活動。
(1)項目設計。項目設計是研修的關鍵,我們設計了一個基本項目表,里面包括實施內容和過程性目標以及完成時間等模塊。教師根據前期思考進行初步設計,然后在教科主任的指導下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反復修訂后的方案,經過論證,得到批準,并在學校存檔,委派特定的指導教師進行跟進。
(2)項目實施。根據設定的方案進行分步實施,同時在師傅的指導下不斷進行修正。在實施的過程中,學校會安排兩次項目展示,即實施者口述項目實施的進程、完成的情況以及在實施中產生的困惑,為項目的最終完成奠定基礎。
(3)項目成型。經過上述的流程,老師把自己的項目進行整理并提煉撰寫得到一個項目的初稿,同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力求完美。在項目撰寫過程中,提升了教師落實研修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從研修實踐的過程中受到激勵、鼓舞,獲得專業(yè)發(fā)展?!?/p>
(作者單位: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