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菊
(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杭州311121)
戲劇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研究*
余慧菊
(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杭州311121)
戲劇是廣受大學生喜愛的藝術形式。從歷史發(fā)展和戲劇藝術特點來看,戲劇在感染人、影響人、緩解人的心理、引導人的思想觀念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結合對大學生的訪談發(fā)現,戲劇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主要表現為改變了大學生原有心理結構中“知”“情”“意”。心理健康工作應與戲劇教育一起協同創(chuàng)新,形成合力,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戲劇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轉型的加快,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模式都在發(fā)生著迅猛的變革,面對節(jié)奏快、競爭強、壓力大,人們的心理負荷前所未有的加大,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大學生作為承載著社會和家庭高期望的群體,面臨著學業(yè)、就業(yè)、情感、人際關系等多重壓力,心理狀況也不容樂觀。
戲劇教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戲劇教育是指專業(yè)戲劇教育,培養(yǎng)專門的戲劇從業(yè)人員;廣義的戲劇教育是指非專業(yè)的戲劇教育,它面向社會全體人群,旨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是戲劇融入教育的一種方式。①文章中所用的“戲劇教育”即是指廣義的通識性的戲劇教育。在戲劇教育過程中,施教者與受教者相互融合、共同努力,提高廣大受教者的戲劇審美能力,即對戲劇藝術的感受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及鑒賞能力,使受教者的人生觀念、行為方式、心智能力都得到了培育,從而實現對人的塑造。②近年來,高校戲劇教育的發(fā)展勢頭喜人,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浙江高校幾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學生戲劇社團,每年都開展校內外演出活動。校園戲劇受到大學生們的喜愛甚至是追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大學生的心理、人格乃至是精神、氣質,成為他們一生中都無法抹去和忘卻的大學印記。
文章認為,戲劇教育可以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聯系,發(fā)揮其在大學生群體中廣受歡迎的優(yōu)勢和其獨特的藝術優(yōu)勢,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根據“心理健康”定義中的知、情、意三個維度,可將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一)知:自我中心,漠視外界
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從小處于升學考試的重重壓力中,一心只讀圣賢書。許多大學生入校后,除了學習,不知道該如何度過大學;在人際關系中,以自我為中心,不知如何與人交往,缺乏社會支持。
(二)情:情感缺失,與外界隔膜
由于中小學階段的升學重壓,學生的心理需求經常被家長和老師忽視,個人的情感、情緒都無法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導致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情感缺失、隔膜,冷漠,彼此間缺乏關愛與理解。
(三)意:意志薄弱,挫敗感強
當前大學生大多是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沒有經受過磨練,意志力薄弱,挫折感強,容易因為一點小挫折就一蹶不振,容易全盤否定自己,缺乏“自我勝任感”,行動力遲緩。
據大量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大學生人群中心理障礙患病率在16-25%之間,已對大學生的學習、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危害③。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然成為全體高等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從戲劇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來看,我國歷史上就有利用戲劇搬演來緩解、釋放人們心理壓力的淵源
從戲劇的發(fā)生學角度來看,戲劇乃至文學的發(fā)生本身就是創(chuàng)作者情緒、情感的宣泄和釋放。中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十分推崇創(chuàng)作者個人性情的流露,“發(fā)其心所欲言,使人誦之至有泣下者”。在眾多的文學藝術樣式中,戲曲這類“俗謠悝曲”因為關注世俗生活和小人物的情感,最能“見其真情而反能蕩人血氣”,尤其為廣大民眾所喜愛。無論在題材內容上,還是傳情達意上,戲劇都有著貼近人、感染人的天然優(yōu)勢。
其次,從戲劇的場上搬演與傳播成效來看,戲劇通過對觀眾產生強烈的帶入感,使觀眾暫時脫開了現世的生活,走進戲曲故事中過了一回別人的生活,緩和了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矛盾,撫慰了心靈,使觀眾重新有勇氣面對現實的生活。梅蘭芳先生曾經說過,廣大平民百姓看戲的目的是“為找樂子來”。看戲滿足了勞苦大眾釋放壓力、調劑生活的心理需要,因而受到了廣大民眾的喜愛,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接受基礎。戲劇在民眾中的廣泛接受度和喜愛度被統(tǒng)治階層所利用,于是演變出后來的“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高明《琵琶記》)的戲劇創(chuàng)演思想。自此,戲劇擔當起傳播主流價值觀、進行道德教化的“大任”。戲劇與“教化”大義的結合,絕非偶然,它恰恰說明戲劇有著天然的感染人、影響人、引導人的優(yōu)勢,這為戲劇教育風靡當前大學校園、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埋下了伏筆。
(二)從戲劇藝術本身來看,扮演與對話的藝術特點使得戲劇能夠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戲劇是與其他文學和藝術不同的綜合性的藝術樣式,它的特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為“扮演”。戲劇是一種通過演員來扮演角色的藝術形式。這種扮演是兩個層面的,一是在具象的外形層面;二是在抽象的心理層面。通過扮演,演員完全變成了“角色”本身,過著“角色”的生活,體味著“角色”的情感。這樣的“扮演”是深入骨髓、入木三分的,能產生強烈的藝術帶入感,感染觀眾們的心靈和情感,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通過角色扮演,無論演員還是觀眾都實現了與現實生活拉開距離的效果。人生如戲,人生其實就是在“扮演”各種角色。但現實中人很難脫離開各種角色和關系,去關照和反思自我。在戲劇角色的“扮演”中恰恰可以營造這種安全的距離,使演員和觀眾安全地評價他人,審視自己,反省本我,去重新審視自己所扮演的各種“角色”,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關系。
二為“對話”。戲劇通過人物間的對話來還原生活場景,完成達意和傳情。語言形式的改變預示著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變化。對話意味著交流的產生和關系的建立,意味著在與外界的交流中實現自我表達、自我確認、自我思考。獨白實質上也是一種對話,是對自我內心對話的外化。戲劇對話與獨白的共同特點在于富有情感性的表達外化,能起到感人至深、引人共鳴的藝術效果。這樣的對話,一方面為觀眾們學會自我表達、擺脫失語困境做了很好的示范,另一方面也改變了觀眾們對他人的感知和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即通過對話去與他人建立平等的溝通關系,用溝通的方式去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戲劇所特有的“扮演”與“對話”的藝術特點,使得它成為天然與人的心理親近的藝術形式,為戲劇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更好地調研戲劇教育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影響和作用,本課題組對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流霞劇社近五年的社員進行了焦點訪談,訪談主要圍繞“戲劇教育對你的影響和改變”這個話題。根據訪談結果可以得出,戲劇教育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主要表現為突破大學生原有心理結構中的“知”、“情”、“意”的局限性,引導大學生們做出積極改變,做更好的自己。具體如下:
(一)戲劇教育作用于“知”:使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戲劇擅長人物的內心獨白,常用大量的筆墨、大段的篇幅將戲劇人物的內心沖突、無法言說的情愫一一道來,使演員和觀眾在戲劇表演中看到那個被忽略、被壓抑的“自我”,認識到“自我”的另外一面。戲劇擅長人物間的對話,通過對話營造出源于日常生活、又高于日常生活的情境,一方面將演員和觀眾帶入其中,另一方面又給人啟迪、促人思考。不論獨白還是對話,戲劇讓大學生們走出現實的小圈子,重新全面地認識“自我”,重新回到由人與人的關系構成的日常生活情境,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重拾理想與信念,重新找尋自己。據傅素芬、黃愛華(2009)在杭州師范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在應對方式上,參加過戲劇表演組的應付方式采用成熟的“求助”要明顯高于從未參加過戲劇表演組,而不喜歡戲劇組的大學生更容易采用不成熟的“幻想”應付方式。④“求助”就是一種對話基礎上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同。14屆中文系畢業(yè)生岳同學在訪談中談到:“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從小到大一直不愿意、排斥當眾講話……大二開始,我逐漸喜歡上了舞臺,喜歡上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再懼怕當眾講話,變得開朗許多,這種開朗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從社恐變成了話嘮,而是變得更加獨立,更加能夠傳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與感受,能夠與各種各樣的人或事打交道?!睂W生通過戲劇,認識到過去自己的不足,變得開朗,變得善于表達,變得能夠與各種人事打交道,這些正是對自我與外部世界的發(fā)展和再認識。
(二)戲劇教育作用于“情”:使學生宣泄情感,凈化心靈。
由于戲劇教育能營造安全的心理距離,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貼近自己的情感,能夠直面自己的情感變化而不再是逃避或者隔離。精神分析學說認為,那些過往的被長期壓抑的、無法言說的情感或情愫,如果被本人“看見”而不是回避,就會安分地呆在原地,而不是時時跑出來攪亂人的心緒和生活。戲劇表演中,演員在表演中重新“看見”并體會到昔日被壓抑的情感,觀演者在觀看過程中由于情感的“帶入”仿佛“看見”過往的自己,這種“看見”會引起極強力量的情感反應,讓演員、觀眾淋漓盡致地釋放,直至情緒重新回復平靜。這個過程既是一種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種情感的凈化。這種凈化使人心情舒暢、松弛,并最終回歸到情感上的寧靜。14屆畢業(yè)生劉同學說:“于我而言我覺得話劇更像是藥,一種解藥,解我眉上之愁,緩我心頭之痛,化我心中之苦。我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經歷,每個人的經歷都可以是一個故事,我也有我的經歷我的故事。我曾經覺得很多話無處述說,很多事不知道如何提起,就那么放在心里,任它瘋長,當作寶藏,幻想有一天化成文字,寫成文章,講給這個世界。直到遇到話劇,我才覺得好像找到了一點光亮?!睉騽∈莻€人情感的“慰藉”,也是情感排遣的“光亮”。15屆畢業(yè)生律同學說,“每個人心中都存在著一份孤獨感和恐懼,面對迥然不同的人,面對千頭萬緒的事,面對高樓深井和車水馬龍……我們需要有一份嘗試和堅守去對抗這種恐懼和孤獨,于是我們找到戲劇,然后一提到要去做這件事,心里是油然而生的歡喜,那么你知道:對了?!睉騽〗逃箓€人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得以凈化乃至是升華,轉化為堅持和嘗試,以及堅持和嘗試后的歡喜,這便是戲劇教育的情感凈化力量所在。
(三)戲劇教育作用于“意”:使學生腳踏實地,堅持不懈
不同于專業(yè)院校的專業(yè)戲劇活動,非專業(yè)的學校戲劇活動,人力、物力、財力都無法和專業(yè)戲劇團體相比,因此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做出一臺像樣的戲劇,在此過程中,堅持、意志是不可或缺的因素⑤。腳踏實地、堅持不懈,便是戲劇對學生意志的磨練。無論對于戲劇演員還是觀眾來說,由于在戲劇演出中情感被深深地觸動,“自我”被重新看見,對于自我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認知,因而會產生一股從心底而發(fā)的強大力量。這種強大的力量便是對意志力的一種增強。14屆畢業(yè)生李同學回憶起大學時的排戲:“印象最深刻的是還是某個五一節(jié)三天寢室一群人在排練廳沒日沒夜排練的場景。我或許演過很多戲,經歷過很多排練的場景。但那一次卻是完全憑著一股熱情去做的事情,大家對于話劇基本上沒有經驗,也沒有指導老師,甚至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這三天卻造就了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永生難忘的記憶?!薄芭艖虻倪^程是艱難的,意見的分歧、看不到希望的迷茫、身心俱疲的失落,但終有一天,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會化作幫助你成長的力量?!边@段回憶是戲劇教育對大學生意志磨練的真實寫照,是大學生們不斷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tài)去達成排演戲劇目標的生動描繪,迷茫、失落,甚至無人指導,但就是憑著一股熱情,他們超越了自己的極限,堅持排練,通宵達旦,并最終得到老師的認可,自己也得到成長。15級研究生張同學回憶起自己從劇務到演員再到導演的心路歷程,說:“從劇務到演員再到導演,對話劇的了解也越來越深。表演是可以給你力量的,當你面對那么多的目光,你會覺得害怕;而當你戰(zhàn)勝了,你會讓自己的心理越發(fā)強大。在千千萬萬雙眼睛中嬉笑怒罵,你的勇氣千錘百煉?!睉騽〗逃窃谧屓撕ε隆蝗藨?zhàn)勝的過程中磨礪大學生們的意志,賦予大學生們以力量,讓大學生們變得有勇氣,變得心理強大。
當前,不少高校校園戲劇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作為一名高校心理工作者,應思考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如何與戲劇教育一起協同創(chuàng)新,形成合力,以便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文章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將戲劇作為媒介引導學生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教學過程,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教育和組織實施方式,提高心理健康公共課的實效
荒誕派戲劇家尤涅斯庫說:“戲劇是人的本質需要。”戲劇的藝術特點決定了它能夠作為一種順暢的媒介,去引導人自然而然地參加到其他的活動中去。目前影響高校心理健康課的因素主要有以教師為中心和課程化傾向,學生缺乏體驗性與參與感,情感和心靈難以被觸動。應緊抓戲劇與人天然親近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利用角色扮演等方式,將課程內容進行重新的設置和編排,以戲劇為媒介,讓每個大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宣泄情感、凈化心靈,讓心理健康課成為富于心靈體驗、幫助心靈成長的實踐課,更好地發(fā)揮其普及心理知識、塑造健全人格、開發(fā)心智潛能、指導人際交往的作用。
(二)大力推廣校園心理劇,激發(fā)大學生們的主體性,將校園心理劇作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隱形和有力的載體,擴大心理工作的受眾面
戲劇是大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校園藝術樣式。校園心理劇是戲劇教育深入高校大學生的隱形和有力的載體。要把校園心理問題采集歸類,調動大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體性,在心理劇的內涵上、藝術表現上狠下功夫,編、排、演符合自身心理特點、反映自身心理需求的心理劇,在戲劇情境中,再現大學生心理問題和困惑,推動大學生對自身角色和境遇的思考,從而實現戲劇的療愈功能。使心理健康的理念傳播得更遠,傳遞給更多成長中的大學生。
(三)以戲劇教育為美育載體,營造富于激勵性和包容性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大學生構建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曾大力倡導“戲劇教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他認為,“美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能帶來人的身心和諧。戲劇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校園戲劇通過塑造美好的藝術舞臺形象隱性地傳達對人性、人情的理解與領悟,寄予對人生的思考與憧憬,活躍和引領了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氛圍反過來又滋養(yǎng)著校園中的大學生們,或激發(fā)鞭策,或鼓舞包容正在成長中、困惑中的大學生們。如今,在不少高校,戲劇教育已然成為大學校園文化品牌,成為一所高校自身精神氣質的獨特所在,如浙江大學的青騎士劇社,浙師大的阿西劇社,杭師大的流霞劇社等。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需要依托戲劇教育等校園文化品牌所營造的富于激勵性和包容性的校園氛圍。通過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心理健康教育將收獲更加寬廣肥沃的土地。
注釋
①黃愛華.戲劇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運用[J].上海戲劇學院學報,2010(1):69.
②雒社揚,揚戈.戲劇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
③馬建青,王東莉,王曉剛.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干預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1998(4):47.
④傅素芬,黃愛華.戲劇教育與大學生幸福感指數及應付方式的關系分析[J].健康研究,2010(1):31.
⑤張艷梅.論戲劇教育對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促進作用[J].藝術教育:2010(3):90.
[1]馬建青,王東莉,王曉剛.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干預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1998(4):47-52.
[2]黃愛華.戲劇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運用[J].上海戲劇學院學報,2010(1):69-77.
[3]黃愛華.戲劇教育:學生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02-107.
[4]楊春萍,劉峰.高校心理健康課參與式教學模式探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4):122-124.
[5]黃岳杰.校園戲劇的特性及其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作用:論校園戲劇文化功能之一[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15-19.
[6]陸佳穎,李曉文,蘇婧.教育戲劇:一條可開發(fā)的心理潛能發(fā)展路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3):50-55.
s:Drama is favored and accepted by many college studen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drama took great superiority in moving people,influencing people,alleviating pressure psychologically and leading views and values.Drama education changed cognition,emotion and willpower of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with them.Mental health work should collaborate and innovate with drama education,so as to form the join forc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situation.
drama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G641
A
2096-000X(2016)24-0042-03
文章系作者承擔的浙江省教育廳2014年思政專項課題“戲劇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作用的研究”(編號:Y201432887)的研究成果。
余慧菊(1980-),湖北武漢人,現為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團委書記,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