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閣
(陜西理工學院 文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
論劉震云小說《手機》的孤獨意識
王煥閣
(陜西理工學院 文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摘要]在故鄉(xiāng)系列之后,劉震云轉而關注人的精神狀態(tài)。小說《手機》中,無話可說成為常態(tài),每個人都渴望找到能夠說得上話的人,但終難遂愿。小說形象揭示了說不上話的原因:審美疲勞,科技異化,人與人關系的冷漠。友情、愛情、親情則是走出孤獨閉鎖的佳徑。
[關鍵詞]劉震云;小說;《手機》;孤獨
《手機》是劉震云認為他寫的最好的一部小說。小說《手機》發(fā)表于2003年,首先上映的是電影《手機》,隨后出版了紙質版小說。小說《手機》以通信手段變革為線索,分為三部分,每一部分寫一個時代。第一部分,寫嚴守一父親那一代,即嚴守一童年時期。當時鄉(xiāng)鎮(zhèn)剛興起公用電話,人們對電話充滿新奇。第二部分,寫嚴守一成年時期,這時,手機已很普遍。這一部分是小說的關鍵,著重敘述嚴守一與妻子于文娟、情人伍月、未婚妻沈雪之間以及他唯一說得上話的朋友費墨之間的關系。第三部分,寫嚴守一的祖父時代,那時候,通訊極不發(fā)達,消息靠口耳相傳,但是人們之間關系很好?!妒謾C》三個部分反映了不同時代人們的聯(lián)系方式,從古老的口耳相傳到現代化的通信。如今人們通過手機足不出戶就能與他人聯(lián)系,卻很難找到一個真正說得上話的人,人的內心充滿孤獨。正如劉震云所說:“中國人的痛苦不是生活的艱難,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單,人多的孤單。”[1]
一、找不到說得上話的人
著名魔幻現實主義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告訴我們“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惫陋毰c生命同在。劉震云在小說《手機》中向我們展示了這無所不在的孤獨。小說中,表現孤悶的有17處,沒話說的有13處,作品藉嚴守一這個“有一說一”以說話為業(yè)的節(jié)目主持人來表現孤獨。嚴守一可以對許多人說話,卻難以找到一個能夠說得上話的人。
1.夫妻、情人之間沒話說
嚴守一與妻子于文娟結婚十年零三個月。他們在舞會上初識時,于文娟喜歡嚴守一,是由于喜歡聽嚴守一說話。嚴守一說話很逗,讓于文娟很開心。而嚴守一看上于文娟則是因為于文娟不愛說話,并且說起話來臉上帶笑,慢條斯理的。他們的愛情婚姻建立在互相喜歡的基礎上,理應有共同語言,但也僅僅是開始幾年有話說,之后便說不上話了。說不上話不是因為不愛說話,嚴守一拿說話當飯吃,于文娟也對著毛絨玩具說話,說不上話是因為他們夫妻之間沒話說。
嚴守一和伍月是情人關系。每一次面對伍月,“伍月嘴里都在說著世界上最臟最亂的話。嚴守一被她勾得也把心底最隱秘最臟最亂平時從無說過的話都說了出來?!盵2](P46)嚴守一陰暗的心理總能夠得到滿足,欲望得以放縱。叔本華說:“獲得幸福的錯誤方法莫過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們企圖把悲慘的人生變成接連不斷的快感,歡樂和享受。這樣,幻滅感就會接踵而至,與這種生活必然伴隨而至的還有人與人的相互撒謊和哄騙?!盵3](P136)表面上看,和伍月在一起時,嚴守一很快活,實際上他內心空虛孤獨,他明白“如果夫妻之間夜夜說臟話,就不是解渴而是中毒了。”[2](P68)嚴守一用一時快感來麻醉自己,清醒之后則是更大的失落和對妻子的愧疚,也最終導致他婚姻失敗。離婚后,嚴守一強制自己不和伍月聯(lián)系。
卡西爾說:“人不僅僅生活在物理世界中,更生活在精神世界中,人并不是根據他的直接需要和意愿而生活,而是生活在想象的激情中,生活在希望與恐懼、幻覺和醒悟、空想和夢境之中?!盵4](P34)嚴守一同樣如此。與妻子離婚之后,嚴守一生活中出現了沈雪。生活中嚴守一覺得沈雪很適合他,“看著沈雪醉酒的臉,一切都渾然不知,嚴守一在床前愣了半天,像突然在陌路上遇到了親人?!盵2](P78)但在精神世界中嚴守一內心仍然沒有真正的歸屬。沈雪的樂趣、行為藝術他不懂,與沈雪越來越說不上話直至與她在一起的希望破滅。
第二對夫妻是費墨。結婚二十幾年,到最后卻沒有話說,以至于費墨發(fā)出了“陌生人成了親人,親人倒成了陌生人”的感慨[2](P53)。在費墨找美學研究生的事情發(fā)生后,費墨說:“二十多年了,確實有些審美疲勞?!盵2](P160)“也不怪疲勞,多少年了,話總說不到一塊。”更是直接明白的告訴我們夫妻之間沒話說。
第三對夫妻是牛三斤夫妻。牛三斤當時要娶呂桂花時,急切的不得了,可是到后來,則由他們的女兒說出了“他跟我媽沒話”這樣的結局。
2.朋友之間沒話說
劉震云認為:對朋友的判斷,“不在于當面的表白,而是看背后說起朋友的時候,是否提到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卻說:‘咱們有這么熟嗎?’”[1]嚴守一他爹不愛說話,一輩子就和賣蔥的老牛說得來,他把他當做他最好的朋友,以至于吃飯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撲哧”笑一聲說:“這個老牛”,心里、嘴里總是念念不忘老牛,就連生病、癡呆,還是記著老牛。老牛卻不拿嚴守一他爹當朋友,不僅收花帳,背后還嘲笑他是傻X。此后,老嚴就不再說話,也沒有能夠說得上話的人。
對于嚴守一自己來說,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時候,好朋友很多,“天天聚在一起聊天,場面熱鬧得像沸騰的火鍋;過了四十歲,男人中,就剩下這一個,像凌晨兩點的酒店大堂,偶爾有一個人坐在那里,低頭喝咖啡。嚴守一有時回想,熱鬧時朋友們說過那么多話,竟沒有在腦子里留下一句;現在朋友剩一個,也不知說了些什么。”[2](P20)嚴守一不斷地想要找到一個能夠說得上話的人,可找到最后只剩下一個費墨,因此,嚴守一為了這一個能說得上話的人,要不斷忍讓費墨的缺點。
二、 說不上話的原因
人們渴望找到說得上話的人,排遣內心的孤悶,實現心靈的溝通,然而又說不上話。是什么原因導致人與人之間隔膜疏遠呢?
1.科技對人的異化
手機和互聯(lián)網等現代通信技術發(fā)展之后,人們在享有自由便捷的通信的同時,也被電信技術束縛,甚至“綁架”。夫妻兩個人之間沒有話說的時候總想找個說話的人,手機就給人們提供了這種方便。人們依賴于手機來排遣寂寞,但是無聊情況下的交流,得到更多的是孤獨和寂寞。手機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甚至像手雷會隨時爆炸。嚴守一上班沒帶手機,一路上就一直心神不寧,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做了虧心事,但更多的是,他的虧心事保存在手機里,害怕妻子于文娟發(fā)現。最后,由于于文娟發(fā)現他手機里藏有與伍月的曖昧信息,而導致離婚。費墨夫妻,也是因為費墨妻子懷疑丈夫,然后查丈夫的手機賬單,確認費墨與女研究生的事。沈雪同樣是通過手機通訊錄發(fā)現嚴守一的問題,才分手的。村民黑磚頭也指著手機說:“沒它吧,不想它,有了它,不用還真悶得慌”。在手機的監(jiān)控之下,一切的私密都不存在,現代化技術讓人無處可逃,也讓人感到窒息。費墨就曾指著手機說:“近,太近了,近的人喘不過氣來!”正如劉震云自己所說:“本來用手機是為了給大家?guī)矸奖?,但是慢慢地卻發(fā)現手機本身似乎就有生命,它好像在控制著每一個人,控制著大家說話的時間,控制著話語量,甚至控制著話語里面所包含的成分。”[5]同樣法國哲學家德里達更是認為:“特定的電信技術王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意義倒在其次)整個的所謂文學的時代,(即使不是全部)將不復存在,哲學、精神分析學都在劫難逃……甚至連情書也不能幸免?!盵6](P17)現在社會科技迅猛發(fā)展,各種APP層出不窮,手機監(jiān)控人的生活,隱私無法存在,心靈無法寧靜,這就是現代人的悲哀!
2.審美疲勞
夫妻關系是最親密的關系,但隨著生活時間增長,情感退潮,夫妻之間關系逐漸變得缺少熱情以至冷漠。小說中多處寫到夫妻之間因審美疲勞而說不上話。嚴守一和于文娟剛結婚的時候,有說不完的話,能從天黑說到天明,現在絞盡腦汁地想找些話題,但找出來還不如不找。最明顯的是吃飯的時候,兩人坐在桌子前,一頓飯吃下來,只有碗筷的聲音。有時候,嚴守一甚至羨慕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吵架的夫妻,“他們相互罵出來的話,怎么那么有激情、那么愣和那么有創(chuàng)造性呢?”費墨夫妻吃過飯后,妻子李燕就上網和陌生人聊天,聊得“陌生人成了親人,親人倒成了陌生人”,夫妻之間卻沒話說。當費墨與女研究生的事被李燕發(fā)現后,費墨自我解嘲到:“二十多年了,確實有些審美疲勞”。審美疲勞之后,夫妻之間愈沒有話說,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夫妻雙方愈感到寂寞孤獨說不上話。
3.人與人之間的冷漠
弗洛姆認為現代人擺脫了經濟和政治的束縛,變得更加的自由,但他同時也受到強大的超人力量、資本和市場的威脅,陷入一種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關系。他自由了也意味著他是孤獨的、被隔離的。個人所享受的自由給他帶來了深深的不安全、無力量、懷疑、孤獨和憂慮。上培訓課時,沈雪很認真地對待這次講課,嚴守一則說:“沈老師,班上每個學生都比你大,世界觀、人生觀都已經確立了,是死是活由他們去吧,咱就別自己給自己找罪受了?!闭鎸嵉莱鋈伺c人之間的冷漠無情。嚴守一為于文娟找工作時,嚴守一感受到了社會的這種冷漠,“這時嚴守一才知道自己這個名人有些虛。表面上人家慕名與你交往,但背后你并無實質性的東西與人交換,雙方這時就不對等了?!盵2](P127)小說中,人與人的交往帶有很強的功利性,沒有真誠真情,宛如逢場作戲,臺上親密無間,臺下形同陌路,人自然感到孤獨、苦悶。
三、消解孤獨的路徑
《手機》中,人物總是在努力尋找說得上話的人,從嚴守一與于文娟、伍月、沈雪,到費墨以及他的兒子,莫不如此。那么如何走出孤獨,找到能夠說得上話的人呢?
1.個人內心升華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與生命相伴,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學會與它相處。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盵7](P339)獨處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和體驗,它帶來的不僅是寂寞,更多的是靈魂的充實。并且也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能獲得那種完全、真正的內心平靜,靈魂的絕美安寧。拉布呂耶爾曾說:“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在現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速多變,人也變得愈加浮躁,更是無法忍受孤獨。為了擺脫孤獨,人們追求世俗狂歡,將人生變?yōu)椴粩嗟南順?。但是這種方式常會使人感受到更大的沮喪和孤獨,甚至感到人生的無意義,從而帶來悲劇。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忍受孤獨,學會與自己獨處。小說中嚴守一不斷想要找到能夠說的上話的人,這是寄希望于外部世界,而沒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聲音。西賽羅說:“一個完全依靠自己、所有東西都存在于他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盵7](P342)只有一個人內心充實強大,對外部需求越少,才會更少感到自我的孤獨,尤其是置身現代浮躁的社會,更需要一方心靈凈土,靜靜地感受生命,實現內心的升華,詩意的棲居。
2.朋友之間尊重
馬斯洛認為:“除了少數病態(tài)的人之外,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種獲得對自己的穩(wěn)定的、牢固不變的、通常較高的評價的需要或欲望,即一種對于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欲望?!盵8](P23),“自尊需要的滿足導致一種自信的感情,使人覺得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有價值、有能力、有位置、有用處和必不可少。然而這些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會產生自卑、弱小以及無能為力的感覺?!盵8](P24)嚴守一他爹老嚴和老牛因一起販蔥,成為朋友,老嚴連吃飯都會笑出來。老嚴是打心里把老牛當作好朋友,連老牛記花賬都能忍受,可是老牛在心里不承認老嚴,背后說老嚴“他是傻X”。這使老嚴潸然淚下,也讓老嚴心里一直發(fā)悶。此后,老嚴就不再說話了。老嚴認為與老牛交了朋友,感覺到他在社會上得到了尊重,獲得了認可,自尊得到了滿足??墒?,卻發(fā)現他在老牛心里只是一個傻子,受到了打擊,從此就感覺到苦悶。可見,尊重作為人的基本的心理需要,對人的生存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嚴守一認為費墨是最能和他說得上話的人,因為費墨最懂他,也能夠聽得懂嚴守一的話。費墨說過:“嘴里貧,是證明心里悶呀”,這與嚴守一內心產生共鳴,從此費墨便成了嚴守一的朋友,許多事不跟妻子說也要跟費墨說,因為他知道費墨會為他保守秘密?;乩霞視r,費墨一句:“不為別的,老聽你聊你奶奶,想去看看她老人家。”更是讓嚴守一心頭一熱,感受到了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正是費墨對嚴守一的尊重以及對嚴守一敬愛的人的尊重,才會讓嚴守一感到內心一熱,倍加珍惜費墨這個朋友。
3.夫妻之間忠誠
小說的主人公嚴守一,他已經結婚,卻總是有婚外情,不斷地放縱自己,致使他在婚外情中焦頭爛額。未離婚時擔心被妻子發(fā)現他和伍月的關系,離婚之后,他決定與伍月不再聯(lián)系,可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與伍月又有了沾染,這時,他又開始擔心沈雪發(fā)現他和伍月的關系而惴惴不安。嚴守一總是企圖從外面來尋找能夠說得上話的人,卻不知道能夠說得上話的人就在自己的身邊。
由于嚴守一對婚姻不忠誠,視婚姻為兒戲,導致他最后孤獨痛苦。小說《手機》旨在借嚴守一的經歷揭示對婚姻忠誠的重要性。朱光潛說:“維系婚姻的第一個因素是社會的。社會所賴以維持的是倫理、宗教、法律和風俗習慣所釀成的禮法,‘男女居室,人之大倫’,沒有禮法便不足以維持……其次是劃清責任。性的沖動是飄忽游離的,常要求新花樣與新口味,而家庭責任卻需要夫妻固守拘束,‘一與之齊,終生不改’”。[9](P118)嚴守一并沒與認識到自己在婚姻中的責任,一味放縱自己,結果欲望得到一時滿足,心靈卻無法找到寧靜和幸福。
4.親情撫慰人心
小說中,當嚴守一把戒指給奶奶時,嚴守一的奶奶講起了戒指的來歷:“我小的時候,娘家窮,一年有半年接不上頓。但幾個姊妹中,爹最疼我。我出嫁那年,爹賣了他的皮襖,給打了這個。我十六歲到你們家,出嫁的第二年,爹得了傷寒,死了?!薄耙惠呑?,兩個人死時,我最傷心。一個,十七歲那年,俺爹;一個,八十二歲了,你爹。一輩子,人最傷心的兩檔子事,都讓我趕上了。可我從來沒對人說過?!盵2](P80)奶奶看似風淡云輕的幾句話道出了她一生中最深重的痛苦、最珍貴的感情,沒有華麗語言卻情深意濃,令人動容。原因很簡單,親情是最可貴的,它是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而這也是作者所推崇的最美最善的情。
到嚴守一這一代,親情更是聯(lián)系夫妻之間、父子之間關系的紐帶。于文娟想要孩子是為了能夠找一個說得上話的人。費墨家,兒子是夫妻交流的話題所在。兒子沒在家,夫妻之間便沒有話說。即使最開始嚴守一知道有兒子時,認為兒子是一個麻煩,也并沒有阻斷這種血脈親情?!爸浪膬鹤映錾鷷r第一感覺也不是高興,而是不解;不是覺得這是上帝送來的一份禮物,而是覺得這是上帝送來的一個麻煩。”[2](P102)之后他一直覺得兒子是個麻煩,會阻礙他的新生活。但是血緣關系已經注定了一些事情,他的兒子現在和他說不上話,不代表以后也說不上話,直到嚴守一的奶奶去世時,“嚴守一還沒有說話。但他發(fā)現,懷中的孩子,似乎突然懂事了,開始把臉蛋漸漸貼到嚴守一的臉上……現在,他突然對他有了親人的感覺。他看了他一眼,發(fā)現他也正看自己。一個不到一歲的孩子,眼中竟有淚光?!盵2](P177)幼小的孩子竟能感受到父親內心的悲傷,父親得到莫大的安慰,這就是親情的力量。
小說《手機》告訴我們,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交流方式改變,人們之間本應是親近的關系卻變得異常疏遠,人與人之間交流阻滯,內心的孤獨無法排遣。面對社會變化,科技發(fā)展,人與人關系變得異常復雜,我們應該懷揣赤子之心,堅守本真,讓愛善美永駐心田,流芳人間,這樣才可以消解內心的苦悶和孤獨。
[參考文獻]
[1]劉瑋,陸絲.劉震云:中國人最大的痛苦是孤單[N].新京報,2009-3-18.
[2] 劉震云.手機[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3][德]叔本華,韋啟昌譯.人生的智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德]卡西爾,甘陽譯.人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5]張英.訪劉震云:“一腔廢話”說完“手機”又響起[N].南方周末,2004-2-5.
[6][美]J·希利斯·米勒,國榮譯.全球化時代文學研究還會繼續(xù)存在嗎?[J].文學評論,2001,(1).
[7][德]叔本華,張寧譯.要么孤獨,要么庸俗[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
[8][美]馬斯洛,許金生譯.動機與人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9]朱光潛.朱光潛談修養(yǎng)[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舟舵]
[收稿日期]2015-11-22
[作者簡介]王煥閣(1991-),女,河南洛陽人,主要從事現當代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330(2016)01-00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