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林,黃 靜,王曉賢
(安慶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 安徽 安慶 246011)
?
海外回歸醫(yī)籍《風(fēng)科集驗名方》疑難字詞續(xù)考
劉敬林,黃靜,王曉賢
(安慶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安徽安慶246011)
摘要:是文為拙作《海外回歸醫(yī)籍〈風(fēng)科集驗名方〉疑難字詞考辨》的續(xù)篇。再對近年從日本回歸我國的元代刻刊的中醫(yī)方書《風(fēng)科集驗名方》校注本所存在的疑難字詞“以附、讠斤、瘖、很、煤、葷、跌、煙、金亂”等進行商兌。
關(guān)鍵詞:海外回歸;《風(fēng)科集驗名方》;疑難詞語;續(xù)考
《風(fēng)科集驗名方》,是由金末太醫(yī)趙大中原編,元代醫(yī)家趙素補缺(約1236年)及左斗元校補(1298年)而成的一部精品中醫(yī)方書。該書于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刻刊后,再未有翻刻本。由于歷史的原因,該書流傳于日本而國內(nèi)失傳。近年國家中醫(yī)研究院將其復(fù)制回國,由中醫(yī)古籍文獻專家鄭金生、真柳誠(日本)二先生校點后,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于2010年將其出版。該書元刊本刻板精良,文字較易辨認,而校點者又是中日中醫(yī)古籍文獻的著名專家,故校點質(zhì)量可謂上乘。然智者千慮,或偶一失,故其中尚有一些可議的地方。筆者曾就此以“海外回歸醫(yī)籍《風(fēng)科集驗名方》疑難字詞考辨”為題(見《安慶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5年第1期)進行討論。后又有發(fā)現(xiàn),故再續(xù)文論之,以向校點者及同好求教。
本文每條討論,仍從《海外回歸醫(yī)籍〈風(fēng)科集驗名方〉疑難字詞考辨》之例,即先引《風(fēng)科集驗名方》原文及校注,然后提行以“按”字標出筆者考訂論辯之意。為方便讀者覆按引文,下文凡引《風(fēng)科集驗名方》者皆用頁碼如“P.××”標明出處。
1.《食性本草》 南唐陪戎副尉、劍州醫(yī)學(xué)助教陳士良撰。以古有食醫(yī)之官,因所養(yǎng)以治百病,故取《神農(nóng)本經(jīng)》,洎陶隱居、蘇敬、孟詵、陳藏器,諸藥關(guān)于飲食者類之,附以己說。校注“附以”原作“以附”,據(jù)《證類本草·序例上·補注所引書傳》改。(P.75)
按 :底本“以附己說”亦通,不必參他本以校改。在“附以己說”中,“以”做介詞,與“己說”構(gòu)成介賓短語,作動詞“附”的補語。句子翻成白話即:把自己的意見補充在后面。而在“以附己說”中,“以”為副詞“又”?!稘h語大字典》:“以:副詞。表示同樣,相當(dāng)于‘亦’、‘也’?!盵1]137“以附己說”,言附帶補充了自己的意見。把整個句子翻譯下來就是:(陳士良)選擇《神農(nóng)本經(jīng)》,以及陶隱居、蘇敬、孟詵、陳藏器等人書中有關(guān)飲食的物品進行分類條列后,也附帶補充了自己的意見。文從字順。
又及:上引文字斷句亦似有可討論處。據(jù)文意,江陵府節(jié)度使成訥給皇帝上書進的是一種叫作豨薟丸的醫(yī)藥處方,而不是“豨薟丸”,故“方”當(dāng)從上句而作“江陵府節(jié)度使進豨薟丸方”。明·繆希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疏》卷十一:“江陵府節(jié)度使成訥《進狶薟丸方表》略云:臣有弟,年三十一,中風(fēng),伏枕五年,百醫(yī)不差?!薄队ㄅ逦凝S廣群芳譜》卷九十六:“唐成訥《進豨薟丸方表》:臣有弟,年二十一,中風(fēng),伏枕五年,百醫(yī)不瘥?!苯云渥C。
3.合此藥時,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辰日,勿令孕婦、雞犬見丸,就以米篩,先鋪穰草,將藥丸攤在上,頓放有風(fēng)處蔭,令自然干。校注:蔭:原作“瘖”,不通。據(jù)《普濟方》卷100改。(P.133)
按:以參校本《普濟方》改底本“瘖”作“蔭”,看似有據(jù),但仍是以同音借字校改同音借字:“瘖”“蔭”二字近代漢語均讀影紐侵尋韻,雙聲疊韻。如此作校,既不合本書校注“通假字不加改動,以存原貌”的自身體例,也未能將問題說確切?!笆a”之異體作“蔭”(今為繁簡關(guān)系)?!墩f文·艸部》:“蔭,艸陰地也?!北緸闃涫a字。《說文·疒部》:“瘖,不能言也?!北玖x為失音,即啞。從本字本用角度說,在古今漢語中,“蔭”、“瘖”都不可與“干”組成表示東西在通風(fēng)而不見太陽的地方慢慢地干之陰干。表陰干的本字應(yīng)為“廕”。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種茱萸》:“候?qū)嶉_便收之,掛著屋里壁上,令廕干,勿使煙薰?!彼巍ぬK軾、沈括《蘇沈良方》卷四:“右圓如彈丸,取茴香末十二兩鋪蓋陰地廕干。”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卷三:“……以物擊之,令至堅,以竹刀刻作硯之狀,大小隨意,微陰干,然后以刀手刻,削如法?!逼鋵?,此“廕”與“”是異體關(guān)系,二字義符皆從“廣”,聲符形異而音同。而“”又是“陰”的異體字?!镀n惥帯m室類·廣部》:“,同陰。”《文選·張衡〈思玄賦〉》:“經(jīng)重乎寂寞兮,慜墳羊之深潛。”李善引注:“,古隂(陰)字。”《漢語大字典·異體字表》:“陰:陰、、隂?!盵1]2222現(xiàn)代漢語則僅有“陰(干)”一形?!冬F(xiàn)代漢語詞典》:“陰干:東西在通風(fēng)而不見太陽的地方慢慢地干。”[2]1621而“蔭”下則未立“蔭干”一詞。又《風(fēng)科集驗名方》第189頁:“上為細末,以醋糊,用東南楊柳枝攪和,丸如梧桐子大,陰干?!钡?11頁:“用浸白花蛇酒打面糊,旋旋添入和勻,每一兩作十丸,陰干?!倍緯?12頁所述同一藥制作法則為:“合時勿令雞犬、孕婦見,就以米篩先鋪穰草,卻將藥丸攤在上,有風(fēng)處陰令自然干”,更是直接的證據(jù)。
如校注者恐讀者于“瘖”有誤解,可為其出注作:“瘖”,通“陰”。
在本書中,“陰干”又異作“窨干”。第213頁:“上為細末,研勻,酒煮面糊為丸如彈子大,窨干?!钡?16頁:“上為細末,與白膠香等再研勻,濃磨好墨半兩,滴水和成劑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窨干。”《說文·穴部》:“窨,地室也?!痹凇榜扛伞敝?,“窨”亦為“陰”的借字。此亦可供參證。
4.一覺之傷晚,二驕狠恣傲,三狐疑不決。校注:狠,原誤作“很”,據(jù)《千金要方》改。(P.154)
按:“很”字不誤,無需校作“狠”。改“很”作“狠”,乃以今通行字改古通用字也。《說文·彳部》:“很,戾也?!薄稄V雅·釋詁》四:“很,戾也?!薄队衿め懿俊罚骸昂埽逡?。”《玉篇·人部》:“佷,戾也。本作很?!薄稄V韻·很韻》:“很,很戾也。俗作狠?!薄稌ぞ普a》:“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薄蹲髠鳌は骞辍罚骸疤羽蠲蓝?。”杜預(yù)注:“貌美而心很戾?!薄痘茨献印ぶ餍g(shù)》:“上好取而無量,下貪很而無禮?!薄墩f文·犬部》:“狠,犬斗聲?!倍斡癫米ⅲ骸敖袼子煤轂楹堋TS書很、狠義別?!敝祢E聲通訓(xùn)定聲:“狠,今用為很戾字。”而以“狠”表“戾”義則晚見。唐·柳宗元《天對》:“胡若之狠。”蔣之翹輯注:“狠,戾也?!庇帧段耐ㄏ壬懡o事墓表》:“攻訐狠怒。”蔣之翹輯注:“狠,不聽從也?!睆摹昂莒濉薄昂蒽濉边B用看,上各書解釋是符合語言事實的?!妒酚洝垉x列傳》:“夫趙王之很戾無親,大王之所明見。”《晉書·楚王瑋傳》:“汝南王亮、太保衛(wèi)瓘以瑋性很戾,不可大任,建議使與諸王之國?!倍昂蒽濉眲t相對晚出?!侗笔贰ぬK威傳》:“其性狠戾,不切世要?!碧啤に究請D《馮燕歌》:“誰言狠戾能惡,待我情深情不隱。”再從“驕很”“驕狠”連語義同看,“驕很”不誤,無需校改?!赌鲜贰ゎ佈又畟鳌罚骸肮Ь催す?jié),福之基也。驕很傲慢,禍之始也?!彼巍の默摗队駢厍逶挕肪砭牛骸皸钿昨満茼M?!彼巍W陽修《論永寧軍捉獲作過兵士札子》:“蓋以河北屯聚兵馬雖多,自來未有威名將帥鎮(zhèn)撫,而卒士驕狠,相習(xí)為常。”《明史·云南土司傳三》:“十一年,暹答卒,長子刀更孟自立,驕狠失民心,未幾亦卒?!苯钥勺C。
5.治風(fēng)痹榮衛(wèi)不行,四肢疼痛,并宜服之。川烏頭□兩,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熟即不用;干蝎半兩,炒。上為細末,以釅醋一中盞熬成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校注:□:原書缺字。(P.274)
按:校注者在未明原書缺字處當(dāng)為何字情況下,暫付闕如,是為治學(xué)嚴肅態(tài)度。但缺字處為川烏頭方劑用量,這對使用該書的一般讀者或要使用該藥方的醫(yī)、患者而言,至為重要,故不可不作校補。檢明·朱《普濟方》卷一百八十五如下文字:
川烏丸 出《圣惠方》 :川烏頭二兩,去皮,切碎,以大豆炒,候豆汗出即住。 干蝎半兩,微炒。上為細末,以釅醋一中盞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不拘時,以溫酒下丸。
據(jù)此,我們以為,缺字處當(dāng)補“二”字。
6.……《肘后》、《千金翼》有附子□□□□、雄黃二兩半,大酢三升,為十五味。崔氏與《千金翼》同。校注:□□□□:原書缺字,據(jù)上下文義,當(dāng)為附子的劑量。(P.278)
按:缺字處當(dāng)補“二十二銖”四字。唐·孫思邈撰、宋·林億等校正《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肘后》、《千金翼》有附子二十二銖、雄黃二兩半,大酢三升,為十五味。崔氏與《千金翼》同?!笔瞧渥C。
7.肥蔥細切,小麥麩各三大升,滄鹽二兩。上三件,入水一盞,同和拌勻濕。分作二次,于鐺鍋內(nèi)同炒極熱,用重絹縫作二包,囊裹熨病人臍下,連陰部前后,兩股陰間往來,不住熨之。一包將冷,更換一包。蔥包既冷,再用鹽水拌濕炒焦熱,依前用之,至煤爛不用。校注:煤,據(jù)文義,似為“糜”。(P.307)
按:其實,“煤”是“糜”的記音俗寫字,對此不必心存疑慮。在《切韻》系統(tǒng)中“糜”讀明紐支韻,“煤”讀明紐灰韻,音稍異。但到近代漢語中則均讀明紐齊微韻,陽平,聲韻完全一致。《字匯·米部》:“糜,爛也?!薄懊印迸c“爛”平列為同義連語,義為“碎爛”。漢·王充《論衡·書虛》:“一子胥之身,煮湯鑊之中,骨肉糜爛,成為羹俎,何能有害也?!薄逗鬂h書·寇榮傳》:“登金鑊,入沸湯,糜爛于熾爨之下,九死而未悔?!薄抖膛陌阁@奇》卷二二:“昨夜打得一只狗,煨得糜爛在這里,與公子同享?!薄爸撩籂€不用”即至糜爛不用,指用作療病的包藥之絹及藥物到碎爛程度才不再使用。
8.其風(fēng)多者,為煩熱,為流走,為拘急,非麻黃、薏苡、烏頭葷不能散也。校注:葷:疑衍。(P.324)
按:“葷”非衍字,而是“輩”的辨認不到位的誤識,又由誤識致義不通而再疑為衍字。明·朱《普濟方》卷一百三十二:“其風(fēng)多者,為煩熱,為流走,為拘急,非麻黃、薏苡、烏頭輩不能散也?!笔瞧涿髯C。此“輩”義指同一類群之物。“非麻黃、薏苡、烏頭輩不能散也”,言非麻黃、薏苡、烏頭一類治療邪風(fēng)的藥物就不能發(fā)散中濕之邪。
9.○第二,灸伏兔穴。令病人累趺端坐,以病人手夫掩橫膝上趺下傍,與曲膝頭齊上傍,側(cè)趺際當(dāng)中央是。校注:夫:原作“跌”,據(jù)《千金要方》卷7改。下同。(P.564)
按:“夫”與“跌”字形差距較大,難構(gòu)成形誤。其實,此“跌”非“夫”之誤,而是“趺”形近之訛。下文“○第五,灸三里穴?!辉疲涸谙ヮ^骨節(jié)下三寸,筋骨間是,當(dāng)以病人手趺度取。”當(dāng)是直接的有力內(nèi)證。
這里還要說明的是,四庫全書本《千金要方》此段文字及其下相關(guān)文字,“夫”凡十四見,而這十四個“夫”在《風(fēng)科集驗名方》相關(guān)對應(yīng)文字中并作“趺”。在“夫”與“趺”字際關(guān)系中,“夫”有與“趺”通者,如“令病人累夫端坐”,“夫”即“趺”的借字,指腳?!都崱び蓓崱罚骸磅疲阋?。或作趺。”《經(jīng)籍纂詁·虞韻》:“《費鳳別碑》:‘窎若飛鷹鵕,錿若夫虓虎?!颉ā谩?。”《漢語大字典·大部》:“夫:足,腳。后作‘趺’?!盵1]564明·瞿式耜《刻兵略纂聞述》:“昧爽窗前,雙趺獨立?!鼻濉ぴ丁峨S園詩話》卷四:“三寸弓鞋自古無,觀音大士赤雙趺,不知裹足從何起,起自人間賤丈夫?!薄袄鄯蚨俗?,即將雙腳疊起端坐。后出的《風(fēng)科集驗名方》改《千金要方》“夫”為“趺”,當(dāng)是本字。更有“夫”、“趺”并為“扶”借字者,如“以病人手夫(趺)掩橫膝上”,及下文“凡量一夫(趺)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對,度四指上中節(jié)上橫文過為一夫(趺)。夫(趺)有二種,有三指為一夫(趺)者?!边@些“夫(趺)”的本字應(yīng)為“扶”?!稄V韻·虞韻》:“《公羊傳》云:扶寸而合。注云:側(cè)手曰扶,案指曰寸。”《韓非子·揚權(quán)》:“故上失扶寸,下得尋常?!薄抖Y記·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编嵭ⅲ骸颁佀闹冈环?。”孔穎達疏:“四指曰扶,扶廣四寸?!薄耙圆∪耸址?趺)掩橫膝上”,翻成白話就是:讓病人手指并攏覆按在盤腿而坐的膝上。
10.甘遂面裹,煨,大戟漿水煮去皮,剉, 威靈仙、赤芍藥、干胭脂各一兩,防風(fēng)去蘆、 白面各半兩。上件除白面、胭脂另研外,并為細末,都研勻,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校注:胭:原誤作“煙”,據(jù)《普濟方》卷244改。下同。(P.591)
按:“煙”字不誤,不煩校改。[Yanzhi]一詞的書寫形式,現(xiàn)代漢語規(guī)定“胭脂”為規(guī)范書寫符號,而古代寫法則多樣。有作“焉支”的,如:宋·劉辰翁《虞美人·大紅桃花》:“英英肯似焉支貴,漫脫紅霞帔。”宋·陳起《金林檎花》詩:“半拂焉支帶露香,玉環(huán)春晚試新妝?!庇凶鳌半僦钡模纾骸抖鼗颓釉~·柳青娘》:“故著胭脂輕輕染,淡施檀色注歌唇?!鼻濉O枝蔚《后冶春次阮亭韻》:“梨花獨自洗胭脂,虢國夫人別樣姿?!庇凶鳌把嘀А钡?,如:宋·徐鉉《稽神錄·司馬正彝》:“婦人云:至都,有好粉、燕支,宜以為惠?!鼻濉ね蹶]運《到廣州與婦書》:“燕支涂頰,上連雙眉。”有作“燕脂”的,如:南朝梁·蕭統(tǒng)《美人晨妝》:“散黛隨眉廣,燕脂逐臉生?!碧啤ぴ 峨x思》詩之一:“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欲旋融?!庇凶鳌芭E脂”的,如: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之一:“翠葉輕籠豆顆勻,臙脂濃抹蠟痕新。”明·張景《飛丸記·堅持雅操》:“我情愿甘勞役,思量忍命窮,拼得臙脂委落如云環(huán)?!庇凶鳌啊钡?,如:《集韻·先韻》:“,,婦人面飾。”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梁生》:“唇櫻矣,之所點也?!币嘤凶鳌盁熤?、“煙支”、“煙脂”的,如:《史記·匈奴列傳》:“后有所愛閼氏”司馬貞索隱引晉習(xí)鑿齒《與燕王書》:“山下有紅藍,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緋黃,挼取其上英鮮者作煙肢,婦人將用為顏色?!泵鳌堓妗兑梢ぱ嘀罚骸坝幸徽f,‘燕脂’作‘煙支’。唐睿宗女代國長公主,少嘗作煙支,棄子于階,后乃叢生成樹。公主嘆曰:‘人生能幾,我初笄,嘗為煙支,棄其子,今成樹,蔭映瑣闈,人豈不老乎?’”唐·元稹《春六十韻》:“膩粉梨園白,煙脂桃徑紅。”明·朱《普濟方》卷三百:“香煙脂散,治嵌甲侵肉不瘥。五倍子燒灰黑存性、染胭脂各等分,麝香少許?!痹谏弦骼校罹哒f服力的是《普濟方》例:藥方名“香煙脂散”是藥名“麝香”與“染胭脂”的合縮,同一語詞書寫形式“煙”“胭”并見。
對于[Yanzhi]一詞的本字寫法即成詞理據(jù),古代有不少學(xué)者作過探索,但各呈己意,莫衷一是。宋·周紫芝《竹坡詩話》認為“殊不可曉”。 明·方以智《通雅》卷四十一論之甚詳,其文云:“燕支:今作‘胭脂’,古通‘焉支’、‘閼氏’、‘燕脂’,字書因作‘’、‘脂’?!对坡绰吩唬骸逦⒆印斗椬児配洝吩疲骸把嘀?,糾制以紅藍賜宮人,號桃花粉?!薄薇疲骸嘀?,葉似蘇,花似蒲,出西方,土人以染,名燕支。中國亦有紅藍?!段骱优f事》云:‘失我焉支山,使我婦人無顏色?!狈接醒芍剑蕉嗉t藍,北人采其花,染緋,取其英鮮者作燕脂。故單于妻號曰‘閼氏’,音‘焉支’,字書遂作‘’。《元志》有‘鷹房臙脂人戶總管’。習(xí)鑿齒《與燕王書》作‘煙支’,泰之引作‘煙脂’。升庵引王予可詩作‘脂’,周紫芝《竹坡詩話》:‘不曉白樂天何以用“燕支”二字,疏矣?!盵3]此提出兩種意見,一是作胭脂的花草叫“燕支”,因以稱飾物為“燕支”;一是用以制作飾物的花草生長于“焉支山”,因“取其英鮮者作燕脂”。持這一看法的還有宋人程大昌《演繁露》、明人張萱《疑耀》、清人吳玉搢《別雅》。但他們存在的一個共同問題是,都未論及產(chǎn)地“焉支”與飾物“燕脂”的字際關(guān)系。與上述看法不同的是明人李時珍,其《本草綱目·草四·燕脂》云:“。時珍曰:按伏侯《中華古今注》云:燕脂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作之。調(diào)脂飾女面,產(chǎn)于燕地,故名燕脂,或作。匈奴人名妻為閼氏,音同燕脂,謂其顏色可愛如燕脂也。俗作臙脂、胭支者,并謬也?!?/p>
我們認為,對于[Yanzhi]一詞的成詞理據(jù),有興趣者還可繼續(xù)探討。但今人在??惫偶畷r,只要底本講得通,就不必以參校本或今人語感改底本,也不能以古代某一說法為據(jù)改底本。方以智說“燕支,今作胭脂”,而同代人李時珍則認為字作“胭”“謬”了?!队衿と獠俊罚骸半?,胭喉也?!薄都崱は软崱罚骸把剩墩f文》:‘嗌也?!^咽喉也?;蜃麟??!笨磥碛谩半佟币酁榻枳?。其實,對“煙(脂)”,校注者若恐今人誤解,徑注為“同‘胭脂’”即可。
11.《風(fēng)科集驗名方》最早由金國北京太醫(yī)趙大中奉敕編修。但因遇上“金亂”,也就是金國遭到蒙古、南宋聯(lián)合進攻之時(1234),趙大中懷著書稿,逃遁于吳山。當(dāng)時覃懷儒醫(yī)趙子中傳習(xí)趙大中之書,但卻沒有讓該書得到運用與傳播。1236年,道士趙素在荊湖間(今湖南、湖北等地)得到了該書,并把它帶到了元蒙所轄的恒山(在今河北曲陽西北)。校注:覃懷:此據(jù)卷首所署,置于“儒醫(yī)趙子中”之前,當(dāng)屬地名。結(jié)合下文提到趙素“涉于荊湖”,則可能是潭州某地,約為今湖南長沙及其周邊縣區(qū)。(P.675)
按:上引是本書校注者在其《校后記》“成書與作者”一節(jié)里簡述有關(guān)《風(fēng)科集驗名方》成書與作者的文字。而這段文字的來源,即“卷首”《大元諸路覆實官安慶光華序》:“(《風(fēng)科集驗名方》)乃北京太醫(yī)趙大中奉敕編修。值金亂,遁吳山。有覃懷趙子中傳習(xí),湮沒其本。虛白處士涉荊湖間,獲元本,失其序引,歲丙申,挾策歸明。”雖然,在“卷首”中,校注者對此段文字未出注,但《校后記》及其下注則似有誤,故此一并討論。
首先要說的是,將“金亂”解為“也就是金國遭到蒙古、南宋聯(lián)合進攻之時(1234)”,是錯誤的。金國于1234年遭蒙古和南宋聯(lián)合進攻而滅亡,若金太醫(yī)趙大中確因此變故而逃亡吳山,按史書記事通例應(yīng)用“金亡”,而非“金亂”。我們以為,“金亂”應(yīng)指發(fā)生于1213年的金國將領(lǐng)胡沙虎殺金帝完顏永濟的金國內(nèi)部的兵亂?!缎⒔?jīng)·孝治章》:“禍亂不作?!毙蠒m疏引皇侃云:“臣下反逆為亂也?!薄抖Y記·表記》:“而不可使為亂。”鄭玄注:“亂,謂違廢事君之禮也?!薄蹲髠鳌の墓吣辍罚骸氨饔趦?nèi)為亂,于外為寇。”《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恤禮哀寇亂?!编嵭ⅲ骸氨饔趦?nèi)為亂。”《金史·衛(wèi)紹王本紀》:“辛卯,胡沙虎矯詔以誅反者,招福海執(zhí)而殺之,奪其兵?!锼?,逼上出宮,以素車載至故邸。……黃門出,胡沙虎卒取‘宣命之寶’,偽除其黨丑奴為德州防御使、烏古論奪剌順天軍節(jié)度使、提控宿直將軍徒單金壽永定軍節(jié)度使,及其余黨凡數(shù)十人,皆遷官。遂使宦者李思中害上于邸?!焙郴⒋舜螐s殺金國皇帝完顏永濟的逆亂,致使金國元氣大傷而不得不于1214年遷都汴梁。太醫(yī)趙大中蓋在此次兵亂中,無以存身而懷著書稿,逃遁于吳山。如不這樣解釋,“金亂”之“亂”,就與“亂”義不合。
其次,將“覃懷”推想為“潭州某地,約為今湖南長沙及其周邊縣區(qū)”,亦未安。在“乃北京太醫(yī)趙大中奉敕編修,值金亂,遁吳山。有覃懷趙子中傳習(xí),湮沒其本”中,“北京”、“覃懷”都是對歷史上地名的稱謂。這里所說的“北京”,乃沿唐人之“北京”。《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北京:唐以太原府為北京,后改北都,五代后唐為西京,尋復(fù)為北京,即今山西太原縣?!盵4]183弄清楚“北京”所指,也易明白趙大中為何遇金亂“遁吳山”了?!吨袊沤竦孛筠o典》:“吳山:山西安邑縣東南三十二里,跨夏縣、平陸縣界?!盵4]370“遁吳山”也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原籍“北京”。至于“覃懷”的稱名就更古了?!吨袊沤竦孛筠o典》:“覃懷:《書·禹貢》:‘覃懷底績?!讉鳎骸麘?,近河地名?!妒琛罚骸兜乩碇尽泛觾?nèi)郡有懷縣,在河之北。蓋覃懷二字共一地?!躺驎鴤鳎骸麘?,地名,《地志》河內(nèi)郡有懷縣,今懷州也。曾氏曰:“覃懷,平地也?!碑?dāng)在孟津之東,太行之西。淶水出乎其西,淇水出乎其東?!鹇南椤渡袝ⅰ罚骸?,大也。懷,地名。太行為河北脊,其山脊諸州皆山險,至太行山盡頭始平廣,田皆腴美,俗謂小江南,古所謂覃懷也。即今懷州。’王鳴盛《尚書后案》:‘今懷縣古城,在河南武陟縣西,即覃懷也?!盵4]942紀念版《辭源》“覃懷”條亦從此說[5]3110。皆是“覃懷”具體所在之力證。惜校注者未檢己有成說的工具書而失之確。
參考文獻:
[1]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M].武漢:崇文書局,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
[2]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3]方以智.通雅[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780.
[4]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
[5]辭源修訂組.辭源[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9.
責(zé)任編校:汪長林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730(2016)01-0039-05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1.009
作者簡介:劉敬林,男,河南鎮(zhèn)平人,安慶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黃靜,女,安徽黃山人,安慶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王曉賢,女,河南洛陽人,安慶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14BYY103)。
*收稿日期:2014-10-22
網(wǎng)絡(luò)出版時間:2016-03-09 13:49網(wǎng)絡(luò)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309.134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