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人:孫曉楓 RECOMMENDER: SUN XIAOFENG
黃一山推介詞圖像、協(xié)作與工場
RECOMMENDATION ON HUANG yISHAN' S WORKS IMAGE, COLLABORATION AND WORKSHOP
推介人:孫曉楓 RECOMMENDER: SUN XIAOFENG
黃一山《以乳為眼3》 板上綜合材料 150cm×120cm 2016年
黃一山《半開的門》板上綜合材料、油彩 90cm×65cm 2015年
不厭其煩、極其細致地鋪排的瓷磚地板、墻壁的拐角空間和玻璃的工作臺,似是而非的日??臻g,是黃一山精心構建的程式化舞臺——根據(jù)透視原理知識,精心規(guī)劃其三維空間及其“視錯覺”。黃一山有意地拋棄那些已有的“擬真”繪畫的成熟體系,而是導入模型制作的“仿真”概念:嚴謹挑選的日常物象,將其物理屬性延伸到畫面當中,或者直接在平面繪畫中置入真實的物件(現(xiàn)成品)。最能突出表現(xiàn)這一做法的莫過于畫面中的物化的瓷磚、墻紙,藝術家模仿真實的裝修工序,像工匠一樣冷靜有序地鋪陳,又或者顆粒水泥墻面、纖維編織的地毯。如此一來,借助油畫顏料的特性和綜合材料的堆高,畫面的平涂和繪畫性的關系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恒定相似的容器空間里,藝術家以極其冷漠的方式,還原了生產的意義,還原了一種特定的勞動方式,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斷轉換角色的“裝修工人”,他同時成為一個鋪瓷磚的泥水工、電焊工、木工、貼墻紙的師傅等,這是一種“零度寫作”的狀態(tài),他首先解構了“藝術表現(xiàn)”的價值并把藝術家的身份置入一種工場協(xié)作流水線的環(huán)節(jié)之中,藝術家只出現(xiàn)在某個細節(jié)之中——一次沒有邏輯的謀殺或是錯置的日常場景。冷漠敘事和非理性的暴力被消融在日常中習以為常的淡漠表象里,滿溢著難以言說卻又糾結焦慮的荒謬意味。他的畫成為一個封閉的容器,各種習見的事物以解剖的方式在其中赤裸裸地呈現(xiàn),“標本”“樣板”的意義在其中被觀察和試驗。
在這些看似玩笑式的操作中,黃一山力求圖式有所淵源,而非憑空想象。其中大多來自于時代張力下藝術家個人體驗與思考,包括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的日常經(jīng)驗,也有源于教育經(jīng)歷、藝術史或各種閱讀之所得。例如其繪畫中各式的石膏模像來自于繪畫訓練的經(jīng)驗,《窗》(2015)來自于廣州美院樓道的一瞥,其中有不少作品也是來自于對美術史材料的移植與重置。此外,中國傳統(tǒng)的空間概念“散點透視”的運用,對傳統(tǒng)木雕空間營造方式的借鑒,進一步地將平面繪畫與“仿真”處理之間的空間對抗復雜化,主題與表現(xiàn)、材料與技術構成了雙重荒誕感。(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