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元(中共萍鄉(xiāng)市委黨?!〗虅湛疲鳌∑监l(xiāng) 337000)
鄧小平人才思想的四維審視
汪中元
(中共萍鄉(xiāng)市委黨校教務科,江西萍鄉(xiāng)337000)
鄧小平人才思想,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這片沃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由鄧小平同志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推進、深化發(fā)展,鄧小平人才思想賦予了更大的理論價值和更多的時代內涵,具有指導實踐發(fā)展的現實意義,基于這樣的現實需要,文章選擇從四個維度進行審視解讀:一是核心精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二是主要原則:“大膽提拔,放手使用”;三是根本標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四是基本目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人才思想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0多年的風雨歷程,不管是扮演革命黨的角色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革命,還是以執(zhí)政黨的姿態(tài)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無論國際風云局勢和國內發(fā)展形勢如何變化發(fā)展,黨的中央領導集體都始終緊扣人才這一決定革命、建設和改革前途命運的這一關鍵主題主線,始終把最主要的精力聚焦在人才和人才工作上,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深沉的使命憂患意識審視人才和人才工作。中國共產黨人深知“人才興,國家興;人才強,國家強”的道理,總是站在歷史的最前列和時代的潮頭上,與時俱進地提出切合中國實際、適應發(fā)展形勢、符合工作要求、體現時代特點的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思想。
鄧小平人才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孕育、發(fā)展、成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沃土,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密切相關、緊密相連、共生共榮。鄧小平同志作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者,他以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的戰(zhàn)略眼光、政治智慧把人才問題提高到黨和國家事業(yè)興衰成敗的戰(zhàn)略高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掀開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新篇章,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這一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實踐為鄧小平人才思想的孕育、發(fā)展、成熟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為戰(zhàn)略思想體系的“集大成”作出巨大貢獻。
恩格斯指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內容?!保?]P284鄧小平人才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當代中國社會最偉大實踐實際和改革開放這一當代中國社會最顯著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深刻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人才工作實踐中的經驗教訓,聚焦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新的歷史任務和時代課題,以人才為核心、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目標而形成的系統(tǒng)的思想理論觀點,它深刻地回答了新時期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中有關人才和人才工作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創(chuàng)見的新思想新觀點,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文就圍繞其核心精神、主要原則、根本標準和基本目標這四個維度作審視解讀。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鄧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精神,是鄧小平同志對人才問題認識的高度概括。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知識分子被貶為“臭老九”“反動學術權威”,更有甚者,將考試交白卷者吹捧為“反潮流英雄”,這些在今天看起來都是可笑的……為此,鄧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這種蔑視知識、摧殘人才的錯誤思想和荒謬做法,曾經多次義正詞嚴地予以堅決駁斥,態(tài)度鮮明地指出:“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保?]P411977年5月,鄧小平同志在同中央兩位同志談話時就指出中國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fā)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講(也)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1984年10月,他在針對《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發(fā)表意見時特別強調,這個文件一共十條,最重要的是第九條(當然其他各條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九條概括地說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八個字,事情成敗的關鍵就是能不能發(fā)現人才和能不能用人才;1985年3月,他又在參加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發(fā)表講話時明確指出,改革經濟體制,最重要的(也是)我最關心的是人才……要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使拔尖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改革就是要創(chuàng)造這種環(huán)境。
今天,漫步在由鄧小平同志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回顧鄧小平人才思想發(fā)展歷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總是反復地強調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關鍵在于人才。在今天看來,唯有經歷過那場對知識和人才進行過殘酷摧殘、無情打壓的歷史浩劫,才會真正體會到鄧小平的良苦用心。鄧小平同志對人才抱有深厚感情,將人才置于決定事業(yè)成敗的最高位置,嚴厲批駁貶低知識、貶低人才的論調觀點,并且用實際行動駁斥“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泛濫時期盛行的“知識越多越反動”、“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等荒謬觀點,更是在不同時間和場合代表中央對過去一段時期存在的對知識分子的錯誤認識予以最明確的澄清說明,并進一步明確指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號召全黨全社會要從根本上牢固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人才觀點,而且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充分發(fā)揮知識分子的作用,切實采取實際行動,努力提高知識分子待遇和社會地位,積極為知識分子的成長和發(fā)展開辟道路。此外,鄧小平人才思想的這些觀點,對當時教育、科技戰(zhàn)線上的撥亂反正起到重要作用,也為后來的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正式提出和最終確立奠定理論基礎和思想來源。從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新時期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表述中最經典、最具代表性的口號,可謂是家喻戶曉,也深深地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站在當下的歷史坐標點上深情回望歷史,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中國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鄧小平同志把人才問題提高到“關系到國家安危和民族興衰、關系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敗、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的能否順利實現”的戰(zhàn)略高度,對過去的錯誤人才政策進行堅決、徹底的撥亂反正,并身體力行地貫徹落實“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核心精神。
“大膽提拔,放手使用”是鄧小平人才思想的主要原則,是鄧小平同志對人才使用原則的精煉總結。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在人才的問題上,要特別強調一下,必須打破常規(guī)去發(fā)現、選拔和培養(yǎng)杰出的人才?!保?]P951980年8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題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特別強調要“打破那些關于臺階的過時的觀念,創(chuàng)造一些適合新形勢新任務的臺階,這才能大膽破格提拔。而且不管新式老式的臺階,總不能老是停留在嘴巴上說”[4]P324,同時他還指出人才問題主要是組織路線問題,雖然新的人才培養(yǎng)任務很多且艱巨,但是目前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善于發(fā)現、提拔以至大膽破格提拔中青年優(yōu)秀干部,這是由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客觀存在的迫切需要決定的,(并進一步說明這)并不是一些老同志心血來潮提出的問題,并要求全黨要打破那些關于臺階的過時觀念,(積極)創(chuàng)造一些適合新形勢新任務的臺階,為大膽破格提拔(中青年優(yōu)秀干部)提供便利條件,而且(要求)不管新式老式的臺階,(絕對)不能停留在嘴巴上說(而行動上不去落實),并且希望一定要真正把優(yōu)秀的中青年干部快點提拔上來,(同時,提拔干部要注意節(jié)奏)提拔干部(既)不能太急,但是(也不能)太慢了,(慢了)也會誤現代化建設的大事,(而且)現在就已經誤了不少,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給特別優(yōu)秀的(干部人才)搭個便梯使他們越級上來,并殷切希望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在(干部人才)這個問題上要有大轉變,堅決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礙,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養(yǎng)、發(fā)現和破格使用優(yōu)秀人才,堅決同一切壓制和摧殘人才的現象作斗爭……此外,鄧小平同志還把“善于發(fā)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作為衡量領導者成熟的一大標志。鄧小平同志這些思想觀點可謂是滿含深情、擲地有聲、意味深長,從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鄧小平同志那種開明的人才觀念和豪放的用人風格,就是一旦看準了人,就不要前怕狼后怕虎,更不要怕人家沒經驗、辦不好事、壓不住場,而應該充分相信這些(干部)人才,“大膽提拔,放手使用”,不失時機地把這些人才提拔到合適的崗位上來,創(chuàng)造出好的人才工作環(huán)境氛圍,讓各類人才在崗位上盡情發(fā)揮才智、得到充分鍛煉并盡快成長起來。
“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是鄧小平人才思想的根本標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大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yè)的加速推進、加快發(fā)展對人才形成巨大而迫切的需求,但在實際工作中,人才特別是黨和國家干部隊伍嚴重老齡化等問題十分突出,人才的數量、知識結構、專業(yè)水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形成諸多制約,這種制約束縛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日益突出嚴重、迫切需要打破。因此,面對這種現實形勢,1980年12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鮮明地指出要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下使黨和國家的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加以保證,并進一步指出人才(特別是干部)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這三個條件(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是要革命化,以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為前提,明確強調革命化主要是指人才(特別是干部)隊伍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風,具體來說(就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人才特別是干部的革命化就是要求干部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黨的領導,擁護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并有踐行黨的宗旨的意志、決心、勇氣和行動,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為人清廉、勤政愛民,公道正派,這些都是衡量干部革命化程度的主要標志。此外,鄧小平同志在198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中指出:“陳云同志提出,我們選干部,要注意德才兼?zhèn)?。所謂德,最主要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在這個前提下,干部隊伍要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保?]P326這進一步確認人才干部隊伍的革命化是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yè)化的根本前提和首要條件,只有堅持革命化,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并保證國家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因此,干部隊伍建設必須是在堅持革命化的前提下去(追求)實現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強調德是革命化的根本要求,在此基礎上,才進一步突出強調干部的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yè)化問題,具體來說,“年輕化”主要指干部的培養(yǎng)要注重選拔年富力強、具有旺盛精力和強健體魄并且能夠適應艱巨繁重的工作,“知識化”就是要求新時期干部選拔要聚焦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和較強的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而“專業(yè)化”則是立足于工作崗位的專業(yè)性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拔精通本職工作的干部,力求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鄧小平同志的這些觀點鮮明地闡述了人才“四化”標準的主要內容和深刻內涵,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有力指導。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是鄧小平人才思想的基本目標。1980年鄧小平同志為《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志社題詞時指出,殷切希望全國的小朋友都要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1982年他又進一步指出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目標)是使我國各族人民都成為有理想、講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人民;據此,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則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至此,培育“四有”公民、“四有”新人,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成為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此外,鄧小平同志還進一步指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紀律”的合格人才的根本路徑在于科技教育,并旗幟鮮明地強調要把科技教育擺在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審時度勢地提出著眼于人才培養(yǎng)和國家發(fā)展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的著名論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明科技教育的育人樹人功效作用,育人樹人,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就是要符合“四有”基本要求。鄧小平同志把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放置于推進改革開放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格局中來審視,明確教育的基礎性地位、科技的關鍵性作用和人才的根本性保障,中國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必須依靠各類專業(yè)人才,人才培養(yǎng)的突破口又在于科技教育,因此,培養(yǎng)人才需要以“四有”為目標導向和價值取向,通過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和科技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高素質人才,由此科教地位凸顯、人才作用重大,因此,“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便成了國家毫不動搖的戰(zhàn)略方針和戰(zhàn)略措施。
鄧小平同志在人才領域建樹頗多,但是就人才論,他的最偉大的歷史功績還是在于其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推動全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主動轉變人才觀念、牢固樹立人才意識、深入提煉人才觀點、積極修正人才主張、扎實深化人才認識,并在集中全黨智慧的基礎上,推動實現馬克思主義人才思想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形成鄧小平人才思想。鄧小平人才思想這筆寶貴思想財富是值得倍加珍惜、深入發(fā)掘和繼承發(fā)展的,人才問題決定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前途命運,這為在新形勢下研究鄧小平人才思想繪就最好的時代大背景,因此,當前,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鄧小平人才思想,有助于更好地協(xié)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發(fā)展,繼續(xù)腳踏實地抓人才工作、真抓實干謀人才發(fā)展,從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偉業(yè)提供更可靠的人才保障和奠定更堅實的智力基礎。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4][5]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鄧亞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人才思想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7]羅洪鐵,王麗.鄧小平人才思想研究[J].探索,2014,(06).
[8]程旭惠.論鄧小平人才思想與“人才強國戰(zhàn)略”[J].前沿,2007,(03).
[9]卞華,劉翠紅.毛澤東鄧小平人才思想差異性及其原因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1,(10).
[10]漆冠海,苗利明,薛慶玲.學習鄧小平人才思想實施人才強省戰(zhàn)略[J].青海社會科學,2004,(04).
[11]彭志中,郭錦明.論鄧小平人才思想的時代性[J].黨史文苑,2015,(06).
[12]徐欽智.鄧小平人才思想探要[J].經濟師,2005,(05).
[13]袁梅.鄧小平人才思想探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10).
[14]張廣純.近十年來國內學者對鄧小平人才思想研究概述[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