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江
(西華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2)
?
行政決策法治化優(yōu)化研究
吳永江
(西華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2)
行政決策體現(xiàn)多數(shù)人意志、保障和實現(xiàn)多數(shù)人利益,行政決策法治化是推進現(xiàn)代政府建設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保障公民權利的重要途徑,更是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存在著行政決策權限的法治化缺失,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虛化,行政決策的法律責任缺失等方面的問題??梢酝ㄟ^加快行政決策的立法進程,完善行政決策的程序保障,建立健全行政決策的監(jiān)督機制等方面來推進行政決策法治化建設。
行政決策; 法治化;決策權限
“行政決策法治化是行政決策體現(xiàn)多數(shù)人意志、保障和實現(xiàn)多數(shù)人利益并使之規(guī)范化的過程?!盵1]行政決策本身就是公共決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和中心活動。行政決策不僅要從效率出發(fā),去提升行政管理的科學化水平,還需要根據(jù)現(xiàn)代法治的精神和理念,去接受法治的支配與制約,即實現(xiàn)行政決策的法治化。隨著我國行政環(huán)境的變化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推進,建設法治、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是現(xiàn)代政府建設的發(fā)展方向。顯然,行政決策的法治化必然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
行政決策法治化既可以看作是行政決策的目標,也可以被視為行政決策的要求。行政決策法治化對于促進法治政府、服務政府建設,保障公民權利,助推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行政決策法治化是推進現(xiàn)代政府建設的現(xiàn)實需要
現(xiàn)代政府是理性、法治、服務型的政府?,F(xiàn)代社會呼喚建設理性政府,就是運用法律對權力進行理性監(jiān)督,其內在邏輯是對知識和理性思維的尊重。行政決策法治化是對多數(shù)人利益和意志的規(guī)范性確認和保障,是在尊重客觀規(guī)律、立足客觀事實基礎之上,對公眾利益訴求的理性選擇和對行政權力的理性規(guī)范。所以行政決策法治化有利于推進理性政府建設;現(xiàn)代社會著力建設法治型政府就是要保證政府從決策到執(zhí)行及監(jiān)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制化軌道。在法治政府的標準中,權從法出是法治政府的根本,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核心。法治政府建沒的內容主要包括決策、執(zhí)行與監(jiān)督的法治化三個方面。政府的管理服務行為始于行政決策,如果決策本身是不適當?shù)幕蛘呤清e誤的,那么由此產(chǎn)生的執(zhí)行活動和監(jiān)督行為也會偏離正確的軌道。政府的決策,特別是對重大事項的決策,都是政府履職、行使某項權力的體現(xiàn),如果決策的主觀隨意性過大,缺乏制度性的剛性約束。這種決策的權力不受制約,不用法治加以規(guī)范,就會滋生行政權力的腐敗,損害多數(shù)人的利益,進而就會有損政府形象,降低政府權威。由此可見,建設法治政府首先應當規(guī)范政府決策行為,行政決策的法治化有利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目標,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yōu)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而服務型政府建設與行政決策法治化在內在動力和價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二者耦合于公眾權利的保障和實現(xiàn)。[2]現(xiàn)代服務型政府要保證權力的正常行使,就必須接受社會大眾的參與和監(jiān)督,就必須滿足社會公眾利益的需要。由此可見,行政決策法治化是推進現(xiàn)代政府建設的現(xiàn)實需要。
(二)行政決策法治化是保障公民權利的重要途徑
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不斷推進必然要求政治形態(tài)由權力本位走向權利本位,當前我國正處于從傳統(tǒng)政治形態(tài)向現(xiàn)代政治形態(tài)轉型的過程中。從總體上看,權利與權力還不平衡、不協(xié)調。主要表現(xiàn)為公共權力的過度擴張,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越位”現(xiàn)象。但是,從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走向來看,實現(xiàn)公民的權利本位仍然是必然趨勢,規(guī)范權力有利于保障和實現(xiàn)公民的權利,而在權力體系中,行使立法權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司法權的行使也具有中立性和被動性,這使得立法權和司法權都很難適應現(xiàn)代社會各方面的變化,只有行政權才天生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它可以經(jīng)常地、廣泛地、直接地參與到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正是由于行政權力的重要性,自然就決定了其對公民權利保障的至關重要性。在行使行政權力的過程中,行政決策是首要環(huán)節(jié),要想保障公民權利,就必須努力促進行政決策法治化,行政決策法治化對公民權利的保障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行政決策法治化能夠幫助公眾參與到行政決策的過程中,關注多數(shù)人的意志和需求,防止個人專斷。二是行政決策法治化能夠保證程序公正,通過信息公開和民主決定的方式,促進公眾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確認和規(guī)范多數(shù)人的意志,從而使公民利益得到保障。三是行政決策法治化能夠明確行政決策者的責任,主要監(jiān)督其行為是否符合程序,是否侵犯了人民的權利。由此可見,實現(xiàn)和保障公民權利是行政決策法治化的核心價值,行政決策法治化是保障公民權利的重要途徑。
(三)行政決策法治化是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是習近平對中國夢的最早闡述。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進一步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薄皣腋粡?,民族振興,人民幸?!弊鳛榧钊鐣餐瑠^斗的精神旗幟,必須轉化為每一個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通過全體中國人的艱苦拼搏、不懈努力才能實現(xiàn);同時,建立公平制度要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社會基石。要實現(xiàn)人的價值、激發(fā)人人奮斗,公平正義是前提。沒有公平正義,整個社會成員就不能感受到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就會失去奮斗的動力;此外,解決現(xiàn)實問題要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民心工程,實現(xiàn)“中國夢”就是在發(fā)展的同時,從實際出發(fā),有效地解決老百姓在生活中面臨的具體問題,而不是空談之下的遙不可及、難以實現(xiàn)的“烏托邦”。[3]而要實現(xiàn)人的價值,建立公平制度,解決現(xiàn)實問題可以具體到行政決策的法治化過程,只要在行政決策過程中關注大多數(shù)的利益,充分聽取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和建議,著重解決民眾的現(xiàn)實問題,就能為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所以行政決策法治化是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確立和快速發(fā)展,整個社會對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有了新的期待。為此,黨和國家一直在不斷地探索適合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要求的行政決策法治化道路,經(jīng)過多年的法治實踐,我國行政決策法治化取得了很多成就,但還是不能完全滿足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行政決策法治化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總結起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行政決策權限的法治化缺失
決策權限的法治化缺失,主要有兩個表現(xiàn):一是行政決策者違反權限范圍,越權決策。行政機關行政決策的權限有其法定范圍,越權決策將會導致決策行為的無效?!岸趯嵺`中卻有行政決策者越權進行政府立法,擅自制定規(guī)范性文件,違法設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收費等”;二是集權決策,缺乏對行政決策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4]由于我國長期受計劃經(jīng)濟體制的影響,在行政部門中,許多決策者仍然以“管制社會秩序、給予公眾福利”為宗旨,他們決策的基本理念還是停留在“為民做主”的層面,他們以老百姓文化素質低、不懂政治為由“替民做主”。由此就會出現(xiàn)很多決策者的個人決策權力過分集中,權力決定決策的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決策權還是集中在少數(shù)領導手中,而這些少數(shù)領導決策的結果必然過多地依賴于決策者個人的素質、能力和決策水平,這便會極大的增加行政決策的風險。
(二)行政決策的法定程序虛化
我國政府在長期的行政決策實踐中,有決策權的官員習慣于從個人的主管愿望、意志、經(jīng)驗去進行決策。近年來來,國家加快了依法行政的步伐,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行政決策程序的公平正義。2004年3月,國務院頒發(fā)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對行政行為的程序正當有具體的規(guī)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要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盵5]2010年國務院頒發(fā)《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行政決策的法治化成為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目標。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也強調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但實際情況表明我國的行政決策程序出現(xiàn)了虛化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公開程序形式化。大量細節(jié)型的、過程性的關鍵信息公開較少,程序公開更多是為形式合法服務;其次,民主程序的虛化。在做行政決策時聽取各方意見的渠道較窄,普通民眾參與程度不高,參與的效果和質量不佳,行政決策的“長官意志”較濃。最后,行政決策難以實現(xiàn)科學化?!凹礇Q策者對科學程序產(chǎn)生的結果沒有接納的耐心和勇氣,公眾和專家只能建議而不能決定,最終往往還是按照個人的愿望和經(jīng)驗行事”。
(三)行政決策的法律責任缺失
行政決策法治化必須嚴格規(guī)范、厘清行政決策的法律責任?!靶姓Q策的法律責任不僅是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一種基本價值理念,也是一種對政府決策行為進行民主控制的制度保證”。[6]而事實上行政決策的法律責任追究起來卻很難,其原因一是歷史長期發(fā)展形成的官本位傳統(tǒng),追責理念的缺乏和法律責任意識的薄弱;二是法律規(guī)定不健全,行政決策在情況調查、預設方案、科學類論證等在行政決策程序中最重要的步驟方面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范,各項權力間缺乏制約,主觀隨意性大,行政決策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三是法律責任在形式上不完備。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追究行政決策主體的責任時從主觀上重過錯責任,較多關注政治責任和道德責任,而忽視了法律責任;四是責任監(jiān)督的缺失?!叭魏涡姓熑蔚某袚问蕉籍a(chǎn)生于既成事實之后”。[7]一旦做出行政決策,必然根據(jù)“有權必擔責”的邏輯,科學有效的監(jiān)督行政決策主體的行為。實際上這種監(jiān)督多停留于理論性文件之上,行政決策的法律保障監(jiān)督機不健全,誰來追責、如何追責等關鍵環(huán)節(jié)還不明確。
目前,我國在行政決策法治化的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影響了法治政府和服務政府的建設步伐,不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影響了政府自身的形象。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找出相應的對策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加快行政決策的立法進程,明確行政決策的權限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針對目前行政決策中存在著權限不明,集權決策的問題,就必須加快決策權限立法,通過立法明確不同決策主體間的決策權限,做到行政決策權力分配的法治化。具體來講,就是要從法律層面理順決策系統(tǒng)中各決策主體之間的關系,明確執(zhí)政黨、人大和政府三者各自的決策權限、職責和范圍,既要保證黨的絕對領導,又要維護人大的決策權威,還要保證政府決策的應有地位。要明晰中央和地方、上下級政府、政府各組成部門之間的決策權限,做好權力的下放和上收工作。通過制度和完善行政決策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提高行政決策的法治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把行政系統(tǒng)內部行政主體的權限劃分以規(guī)范的形式穩(wěn)定下來,避免隨意“越位”決策。
(二)完善行政決策的程序保障,實現(xiàn)程序的公平正義
韋德曾指出,“程序不是次要的事情,隨著政府權力持續(xù)、不斷地急劇增長,只有依靠程序公正,權力才能變得讓人忍受”。[8]可見,必要的程序規(guī)則是政府做出行政決策時必須遵循的,而且這些程序規(guī)則必須反映現(xiàn)代法治國家的正當法律程序精神,也就是既要符合程序性正當法律程序,又要符合實質性正當法律程序。程序本身是為了達到“善”的目的,正當法律程序必然彰顯程序上的正義。通過正當?shù)男姓绦?,可以?guī)范和控制行政權,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官民關系,促進實體公正的實現(xiàn)??梢詮囊韵聨讉€層面來完善行政決策的程序保障:一是完善公眾聽證程序。[9]因此在聽證的主體方面,要爭取讓有各種不同意見的人平等參與其中。在聽證的過程中,要充分保證聽證人員對草案內容提問、質證的權利,各方有權交叉盤問并展開辯論。聽證結束后,聽證筆錄交給參與人員審核無誤后簽字。[10]二是提高行政決策程序的科學水平。既要充分聽取廣大民眾的意見,又要讓各行各業(yè)的專家就草案進行充分的論證,決策者要有接受不同意見的雅量,要崇尚科學理性,而不是光憑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情決策。三是完善信息公開程序。政府在決策的過程中除涉密及個人隱私外,都應當及時向公眾公布。適合公開的內容,便通過報紙、政府網(wǎng)站、新聞發(fā)布會以及廣播、電視等多種方式公開。
(三)建立健全行政決策的監(jiān)督機制,強化對違法者的責任追究
就目前行政決策中存在著的責任監(jiān)督的缺失,就必須加強對行政決策的監(jiān)督力度,建立并完善行政決策的監(jiān)督體系。完善監(jiān)督體系就是既要強化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決策的監(jiān)督,這種監(jiān)督應該貫穿決策的全過程,例如,重大決策事先報告人大制度。又要將行政決策納入司法審查的范圍,要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將抽象行政決策行為也納入司法審查的范圍。同時,行政決策的過程,就是決策者運用行政權力來決策,因此決策者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也就是說還要健全行政決策的責任追究制度。具體來講,一是要逐漸明確歸責標準,對不同影響的后果進行量化,這樣既便于操作,又體現(xiàn)了責任追究的統(tǒng)一性、規(guī)范性。二是要完善責任追究的形式,提高責任追究的威懾力。從多層面追究違法者的責任,既要有行政責任,也有民事責任,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從責任追究中形成一定的威懾警示效應,達到懲前毖后的效果。另外,在行政決策的責任界定過程中,要從主客觀兩個層面來具體分析。要清楚“過錯”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要件,但還要注意區(qū)分造成決策失誤的的客觀因素與非客觀因素。也就是說由客觀因素引起的決策失誤,因為其行為是合法的,所以造成損害的決策者不承擔責任。由主觀過錯引起的決策失誤,其行為本身就是違法行為,決策者應承擔決策失誤責任??傊挥凶龅矫鞔_決策權限,完善監(jiān)督機制,權責分明,有責必究,追究必嚴,行政決策的法治化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向前推進。
[1]張華民.關于行政決策法治化的理論思考[J].天府新論,2009(02):93-97.
[2]張華民.論行政決策法治化與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耦合[J].廈門特區(qū)黨校學報,2009(04):6-9.
[3]戴木才.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支柱——關于“中國夢”成為精神旗幟的若干思考[J].道德與文明,2013(05):5-8.
[4]李進成.對我國行政決策法治化的思考[J].法治與社會,2012(10):132-133.
[5]新華網(wǎng).授權發(fā)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4/20/content_1430493.htm.
[6]衛(wèi)泳震.略論我國行政決策的法律監(jiān)控[J].法治與社會,2007(1):46-48.
[7]王軍.健全我國行政決策機制的若干問題[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6(02):81-85.
[8][英]威廉·韋德.行政法[M].徐炳,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121.
[9]李玉忠.論正當行政程序的價值及其構建[J].菏澤學院學報,2010(3):67-68.
[10]魏建新.論我國行政決策聽證制度的完善[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5(03):72-75.
(責任編輯:王佩)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Legalization
WU Yong-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China)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embodies the will of the majority, protects and realizes the interests of most people, the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is a practical ne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government, an important way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citizens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achieve the great Chinese Dream.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the lack of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legalization, the deficiency of legal procedure and the lack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in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Accelerating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perfecting the procedure guarantee and 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can be us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legalization.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legalization; decision authority
1673-2103(2016)04-0058-04
2016-05-21
吳永江(1988-),男,四川巴中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基層社會治理。
D6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