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蓮,張舉海,姚燕琴
(1.景泰縣林業(yè)工作站,甘肅景泰730400;2.景泰縣林業(yè)勘察設計隊,甘肅景泰730400)
景泰縣農田林網楊樹蛀干天牛防治技術研究
郭月蓮1,張舉海2,姚燕琴1
(1.景泰縣林業(yè)工作站,甘肅景泰730400;2.景泰縣林業(yè)勘察設計隊,甘肅景泰730400)
筆者通過對景泰縣防護林網楊樹蛀干天牛防治史的跟蹤觀察與分析,整理出通過推廣應用新技術和多項綜合治理措施,可使天牛蟲害基本得到控制的一系列成功做法,僅供林業(yè)同行在天牛防治時參考。
天牛;危害;綜合治理
景電灌區(qū)位于黃河上游的溫帶干旱荒漠氣候區(qū),北臨騰格里沙漠。主要氣候特征為:光熱資源豐富,日照充足;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184.8mm,年平均蒸發(fā)量3038.5mm。全縣堅持“林跟水走,林在農先”的建設思路,沿支、斗、農灌溉渠統(tǒng)及主干道路逐級配置并迅速建成的農田林網。
天牛是危害我縣楊、柳、榆等樹種的重要蛀干害蟲,由于其蛀干危害,生活隱蔽,防治難度大而成為毀滅性害蟲,景電灌區(qū)林網樹種單一,為病蟲害的蔓延提供了便利條件。主要有黃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楊毒蛾等蟲害和楊樹腐爛病等病害。景電灌區(qū)黃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對楊樹的平均被害株率42.61%,平均蟲口密度8.6頭/株,尤其以二白楊受害最為嚴重。
楊樹蛀干天牛于上世紀90年代初傳入我縣部分地段發(fā)生危害,雖經歷了一系列的防治,但收效甚微,到2000年實施國家級工程治理示范項目前,全縣楊樹天牛危害發(fā)生面積達2.4萬畝,其中重度發(fā)生面積0.8萬畝,平均有蟲株率17%,最高有蟲株率94%,平均蟲口密度10頭/株。分布在五佛、中泉、條山等12個鄉(xiāng)鎮(zhèn)、26個行政村及廠礦農場,對我縣的防護林體系構成了毀滅性的威脅。
2000-2002年,景泰縣實施為期三年的景泰縣楊樹蛀干天牛國家級工程治理示范項目,通過拔點除源,清理蟲害木16萬株,栽植抗天牛混交林500余萬株,建立營林防御天牛示范區(qū)三處,三年累計完成楊樹天牛防治作業(yè)面積5.9萬畝次。種苗產地檢疫率和調運檢疫率、蟲情監(jiān)測覆蓋率均達到100%。通過營林、化學、物理等多項治理措施的實施,使楊樹天牛災害得到了控制。
3.1 調查蟲情,編制防治計劃
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對全縣楊樹防護林,進行詳細全面的蟲情調查,摸清天牛危害底數(shù),掌握第一手資料,根據調查結果,編制了《景泰縣楊樹蛀干天牛國家級工程治理示范項目技術方案》,繪制景泰縣楊樹蛀干天牛危害分布圖,蟲情監(jiān)測網點圖,制定年度防治作業(yè)計劃,明確各作業(yè)區(qū)的具體防治方法。
3.2 檢疫監(jiān)測,防控天牛傳播
春季造林季節(jié),由專職檢疫人員,深入林業(yè)系統(tǒng)各場、站、圃、集貿市場和個體育苗戶,對當年出圃造林苗木全部實施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在縣境內主要交通干線和天牛疫區(qū)及保護區(qū),常設檢疫哨卡和流動檢疫點,對采伐樹木、調運木材、木材交易市場、木材加工點實施檢查檢疫,同時在全縣范圍內布設蟲情監(jiān)測網點12個,定期蟲情調查測報,隨時掌握蟲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動態(tài),有效控制包括天牛在內的各類病蟲害的傳播蔓延危害。
3.3 強化營林措施,提高林分自身抗御能力
3.3.1 清理蟲害木和拔點除源相結合,短時間內降低蟲口密度
清理前的調查標定及設計和清理后的蟲害木除害處理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清理后,應采取適當措施及時恢復林分,保證生態(tài)防護效益的正常發(fā)揮。景泰縣在實施國家級天牛治理項目中,采取整村整鄉(xiāng)推進,從外到內,對遭受天牛危害的林木集中連片一次性皆伐,治理一片、成林一片、鞏固一片。
3.3.2 治理天牛和更新改造相結合,快速恢復林分
在我縣喜泉鎮(zhèn)南灘村進行伐根嫁接毛白楊,當年嫁接苗木平均高生長達3.8m,平均地徑生長3.37cm葉幅36~38cm,新疆楊、二白楊伐根自萌,更新苗木當年平均凈生長高度2.38m,地徑凈生長2.8cm,苗木生長健壯、長勢良好。因此在條件適合地區(qū),利用伐根自萌和伐根嫁接可作為清理天牛蟲源地更新改造,迅速恢復林分的措施之一。
3.3.3 篩選和培育抗性樹種,營造混交林
根據景泰的實際,經調查篩選出了剌柏、臭椿、白臘、刺槐、國槐等免疫樹種和新疆楊、毛白楊、84K楊、銀新楊等一批抗蟲性能強又適應當?shù)厣L的優(yōu)良樹種。在工程造林中,沿主要支、斗渠、路的骨干林帶栽植以免疫樹種為主的混交林帶,農渠栽植抗性強的白楊派楊樹為主的輔助林帶,合理配置誘餌樹的混交模式。并對株間或行間混交,針對天牛有可能重新感染新疆楊的情況,在輔助林帶上按一定距離配置一定比例的二白楊或鉆天楊作為餌樹,以便集中消滅。經調查,新改造的林網內天牛發(fā)生面積為45.3hm2、有蟲株率3.6%、蟲口密度4頭/株。重復感蟲機率明顯下降。
3.3.4 加強林分經營管理,增強整體抗性
對現(xiàn)有林地和新造林分,采取松土除草、整形修剪、灌水施肥等撫育管理措施,增強樹勢,促進樹木快速生長成材。一方面增強了樹木自身的抗性,病蟲發(fā)生危害減輕,另一方面成材快,輪伐期縮短,感蟲機率降低,經濟效益提高,也增強了經營者的生產管理積極性,達到總體上有病蟲,但危害輕,不成災的目的。
1)營造混交林是防御天牛的根本措施,在我縣采用營造多樹種混交、合理配置誘餌樹的混交林網,在防御天牛危害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篩選出了刺柏、側柏、樟子松、青海云杉、臭椿、白臘、刺槐、國槐等免疫樹種和新疆楊、毛白楊、84K楊、銀新楊等一批抗蟲性能強又適應當?shù)厣L的優(yōu)良樹種。
2)蟲害木的處理是天牛除治工作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撤デ謇硐x害木,雖然手段落后,但只要操作恰當,適時砍伐,可迅速降低蟲口密度和有蟲株率,是防治天牛的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蟲害木的清理中要做到:一是疫區(qū)砍伐蟲害木要按照先外后內,逐步壓縮的順序進行嚴格控制,不可亂砍亂伐。二是要確保蟲害木的處理達到100%,嚴禁木材外運。三要深入細致地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對蟲害木上的枝杈薪材就地處理,不得堆積存放,徹底消滅樹體上全部天?;铙w。
3)蟲害木伐根萌芽更新技術和伐根嫁接毛白楊技術是防治天牛簡便易行,技術成本低,可操作性強,群眾易接受的好方法,萌條和嫁接苗生長快、成林早,是改變樹種結構,快速恢復林相,提高防治效果的理想技術措施。
[1]景泰縣楊樹蛀干天牛國家級工程治理示范項目技術報告[R].
F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