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zhèn)鳧山小學 尹麗英
“綜合與實踐”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內容中設置的四個部分之一,它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我們教師應充分利用“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教學,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抽象的過程、反思的過程、推廣的過程等,從而積累活動操作、知識建模、數學思考、綜合應用等活動經驗,提高數學素養(yǎng)。下面我將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的特征、現狀、策略等三方面進行研究。
“綜合與實踐”的實施是以問題為載體,它把相關的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并貫穿于實踐活動中,這些“問題”可以是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與理解所學知識而設置的;也可以是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而設置的。如一年級上冊“數學樂園”,教材設置了23個小問題,這些問題涵蓋了前六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下棋”的游戲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和理解所學的“數的認識”“加、減法計算”以及“位置”和“立體圖形”等知識。
“綜合與實踐”的活動重在綜合。田奇述在《聚焦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新變化》一文中指出,綜合與實踐課的教學,重在實踐、重在綜合。這種綜合不僅表現為數學內部分支的綜合,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數學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綜合;還表現為解決問題的過程要求學生的各種能力、各種方法、各種工具的綜合。它應該給學生一個綜合應用學生以往學過的所有數學知識、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學科的知識,去實際解決一個數學內部或生活實際問題的機會。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為了能夠讓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經歷相對完整的學習活動,“綜合與實踐”的活動往往需要課內外相結合進行,如三年級下冊“制作活動日歷”,在“如何制作”的問題引領下,學生經歷了調查、討論與制作、展示與交流、運用等環(huán)節(jié)的活動,進一步鞏固了年、月、日等知識,體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在合作中獲得成功的愉悅,初步積累活動經驗。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這門課程沒有過多的學時安排,不是主要考試內容,部分教師認為,傳授數學的知識和技能才是教學的核心。獲得較高的分數才是數學學習的目標。實踐與綜合應用在小學階段直接從試卷的卷面上很難以一種表述的形式出現,沒有辦法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所以教與不教都沒有關系。即使上吧,自然就成了平時教學的閱讀素材或者只當一個信息窗口一帶而過。
對于很多小學數學教師來說,綜合與實踐課程可謂是教學中的一個全新領域,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方式無從選擇,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用來借鑒的相應教學經驗是少之又少的, 由于老師和學生對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內容體驗少、感受少,因此解決問題時缺乏方法;加上師生的互動面窄,很多教師面對實踐活動課一籌莫展,于是就上成某單元的小結課、練習課或復習課。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這門課程本身具備有很強的開放性,其并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可以遵循,學生就問題所給出的答案也可以使多種多樣的,由于有些教師欠缺相關的教學評價,其仍然沿用傳統(tǒng)模式上的量化形式來針對學生實施評價,使得評價工作難以真正被落實。
從靜態(tài)上看,數學活動經驗是知識,是學生經過數學學習后的對整個數學活動過程產生的認識,包括體驗、感悟和經驗等。從動態(tài)上看,數學活動經驗是過程,是經歷,學習個體必須主動地通過眼、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觸客觀外界,不斷地嘗試而獲得,學生經歷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說等數學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做”中悟出經驗。
在“綜合與實踐”的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在操作探究的基礎上積極交流各自的想法,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中探究方法更加清晰、思維更有條理,促成思維經驗的形成,在“議”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歸納的經驗、數據分析的經驗、推理的經驗等。
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實質上是學生經歷書寫活動的過程,這種活動經驗通過積累,可以上升為抽象的高度,而抽象的數學思維水平能為更抽象的數學思維水平提供經驗,從而實現思維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思”中提升、豐富活動經驗。
如五年級下冊“打電話”,在發(fā)現規(guī)律的教學環(huán)境中,可以通過圖示引導學生有序思維,第一分鐘時,有幾人打電話?打完電話后共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消息?第二分鐘呢?第三分鐘呢?通過“層層剝筍”,規(guī)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說自明;而學生在思考打電話的時間與通知到的學生人數問題時,常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和本質——即第n分鐘所有接到通知的總人數與時間的關系:有幾分鐘就有幾個2相乘減1得總人數。
在課堂上學生充分地經歷觀察、思考的過程,獲取豐富的感性經驗,再從許多數學事實或數學現象中舍去個別、非本質的屬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質屬性,增長數學思維的經驗,學生在頭腦中進行歸納、類比等思維活動,學生在“思”中長出經驗。
在“綜合與實踐”內容的教學中,教師還應設計好學生分享實踐成果的環(huán)節(jié),讀懂每一個成果的發(fā)展性,讓學生在互動中獲得知識、方法、情感、能力的多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