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淶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一生,一共會經(jīng)歷三個叛逆期。兩歲左右出現(xiàn)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xiàn),稱為“幼兒叛逆期”。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伴隨著層出不窮的驚喜或驚險,讓父母應(yīng)接不暇。當原本可愛、聽話的寶寶,有一天學會了說“不”,往往標志著他們叛逆的開始。這是一個對成長極其重要的時期,父母應(yīng)努力陪伴他們順利度過。
幼兒為什么會叛逆
寶寶出生后,短短兩年時間,學會了走路、說話,也逐漸懂得了悲喜好惡,更嘗試了許多生命的第一次。所謂“叛逆”,只是大人看到的表現(xiàn),實際上是孩子在這個階段,自我意識快速發(fā)展,對獨立、自主有了迫切需求。
原因1:活動能力增強
隨著身體的成長發(fā)育,幼兒活動能力已經(jīng)較強,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獨立完成”。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內(nèi)心。促使他們希望擴大活動范圍,但這些要求往往會受到家長阻攔,自然而然會產(chǎn)生反抗。
原因2:情緒控制力弱
另一方面,2到3歲的孩子,雖然已經(jīng)漸漸懂事,但由于年紀尚小,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依然很弱。因此一旦感到不滿,他們就會很“直接”地表現(xiàn)出來,可是很多時候并不能準確表達自己,被大人誤認為是“故意”作對。
原因3:堅持表達意志
在此之前,小寶貝們并不能將自己的意愿和他人的意愿明確分開。所以當他們可以清楚意識到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時。就想頑強地將意志表達出來。表現(xiàn)出不同以往的固執(zhí)和偏執(zhí)。
原因4:被溺愛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獨生子女家庭的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一輩都很寵愛孩子。甚至是沒有原則的溺愛。習慣溺愛的孩子一直倍受重視,要求也可以長期得到滿足,本身就比較自我,當?shù)搅诉@一年齡段,變會更加強調(diào)自我,叛逆情緒也相應(yīng)更加嚴重。
幼兒叛逆期特征及家長的最佳應(yīng)對
在非常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重要的劇變和發(fā)展,對每個寶寶來說,人生中不可能再有同樣的時光,他們所面對的“成長壓力”可想而知。那么幼兒叛逆期都會有哪些典型特征,家長如何進行最佳應(yīng)對呢?
叛逆期典型特征1
挑戰(zhàn)父母愛說“不”
學會并喜歡說“不”是非常典型的特征之一,相信每個媽媽都有深切體會。有一天,寶寶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簡單的字,竟然可以拒絕大人。敢于挑戰(zhàn)、敢于嘗試碰撞原來絕對權(quán)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長的重要表現(xiàn)。
幼兒的反抗行為,通常都是在測試家長的耐心和規(guī)則限度,以及自己影響環(huán)境的能力。他們在積極按照自己的極限處理事情。面對公然挑戰(zhàn)父母權(quán)力的幼兒。父母一定不要急躁。
家長最佳應(yīng)劉招施:
1.理解幼兒做事的動機和愿望
幼兒還不太懂什么是危險,更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時常會有出人意料的行為,因此當成人提出限制,幼兒就會表現(xiàn)出對成人的不滿。喜歡說“不”。其實這是他們獨立與探索、獲得新知的愿望強烈于對家長服從的表現(xiàn)。此時,家長應(yīng)充分理解孩子的需要,盡量多創(chuàng)造條件來滿足他們。這樣他們的叛逆行為和叛逆心理會日漸減少。
2.及時轉(zhuǎn)移注意力
當幼兒與家長的意見互相矛盾時,家長可以利用他們注意力容易轉(zhuǎn)移的特點,用其他事物引開沖突,待問題解決后,再找合適時機進行說理教育。
叛逆期典型特征2
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
叛逆期的幼兒,想當然以為別人所想、所見,理應(yīng)跟他們一樣,無法理解每個人想法不同。所以當他們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時,就會表現(xiàn)出生氣、尖叫、打人等激烈行為。作為父母,既要接受幼兒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心理狀態(tài),又要溫柔而肯定地告誡他們,事實并非如此。
家長最佳應(yīng)對措施:
1.和孩子建立良好關(guān)系
在孩子比較聽話時,家長應(yīng)給予更多關(guān)注,和他們建立平等、和諧的關(guān)系。當孩子進行危險動作時,盡量用正面方式如“你可以如何如何”來提醒他們改變。另外,家長要時刻讓局勢掌控在自己手上,這樣也會讓幼兒更有安全感。
2.適當采取“不理睬”態(tài)度
當幼兒提出一些無理要求時,家長可以采取暫時不理睬的方法,讓孩子的哭鬧變?yōu)樽杂憶]趣,待情緒平復(fù)后,再慢慢教育。使用這種方法,反復(fù)幾次,孩子便可知道哭鬧、不滿也無法達到目的。另外,在教育過程中,家長要努力讓孩子明白哪些要求合理,哪些并不合理,也不要以指導、命令的口吻說話,而要以提醒、探討等謙和的方式,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叛逆期典型特征3
追求自主,熱愛探險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指出。1~3歲是人格走向“活潑自動”或是“羞愧懷疑”的關(guān)鍵,此時幼兒必須學習獨立自主。否則可能轉(zhuǎn)而感覺羞愧、懷疑自我。在“磨練”自己時。通過親身接觸把好奇的事情搞清楚的幼兒,很可能會有一些危險動作,家長不必過分擔憂,這些“探險”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自主能力。了解自己。
家長最佳應(yīng)對措施:
1.營造無障礙探索環(huán)境
理論上,幼兒有自發(fā)性探索愿望,表示心理已有一定成熟度。如果他們要嘗試的事情不會對自己或別人造成傷害,家長應(yīng)容許其盡情探索。不過家長要將家中危險物品或珍貴物品收藏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并將孩子可以探索、觸摸、試驗的東西放在他們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積極引導其盡情接觸和體會。
2.引導孩子達成目標
這個階段的幼兒樂于學習,家長要幫助教導孩子如何進行安全探索,協(xié)助他們探索未知,引導其達成目標。對孩子來說,好的引導需要清晰的步驟。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學會把一些嚴肅、認真的引導和生活教育變成有趣的小游戲,帶著孩子做,并且和他們一起完成,樂在其中。
叛逆期典型特征4
感受并開始處理更多情緒
步入1~3歲年齡段,幼兒開始第一次體會到恐懼、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緒,他們必須面對并進行處理,簡直是“大課題”。盡管有很多想法,但是語言能力跟不上,無法順利表達自己,也會讓幼兒感到挫折和生氣。所以,可能在父母因為孩子的叛逆難搞而苦惱的同時,孩子也很不好過,要知道他們絕非“故意”與父母作對,只是處于身心劇變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
家長最佳應(yīng)對措施:
1.平靜耐心幫助疏解負面情緒
遇到幼兒不明所以的糟糕情緒,家長先不要問理由,因為孩子可能很難說清,接受當時的壞情緒就好。孩子情緒激動時,也不要和孩子講道理,可以抱著孩子到安靜的地方,讓孩子平靜之后,再幫助孩子分辨是哪一種情緒作祟,搞清原因,并對他們表示同情和理解,有效疏解負面情緒。
2.鼓勵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
家長要告訴孩子,在有情緒時,不能壓抑,同時鼓勵他們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幼兒的語言技巧還不純熟,試著幫他們組織完整的語句表述心情;而面對正在發(fā)脾氣的幼兒,家長應(yīng)保持冷靜,并以堅定的態(tài)度和語氣交流,可以幫助消氣。一般來說,家長幫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就是孩子學習怎樣處理情緒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