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躍忠(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繼續(xù)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0)
?
錯誤分析和外語學習
——案例、結(jié)果和假設(shè)
任躍忠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繼續(xù)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0)
摘 要:錯誤分析一直是二語習得研究的重要組成。論文針對大學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的作文中的錯誤,首先對錯誤進行歸類,然后進行錯誤分析,找出案例中所見的母語對于目標語的影響的各個方面,并列舉英語學習者常見的錯誤,最后提出母語和目標語的假設(shè)。希望通過本文,英語學習者能借鑒別人的錯誤,注意自身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類似問題的出現(xiàn),達到提高英語能力的目的。
關(guān)鍵詞:錯誤分析;錯誤歸類;案例;假設(shè);外語學習
第二語言的錯誤分析一直以來是錯誤研究中的重要方面,通過錯誤分析可使學生更清晰的認識到錯誤的類型,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并克服這些問題,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的目的。錯誤分析的倡導者Corder認為:“語言學習者的錯誤是非常有意義的,它能夠為研究者提供語言學習和習得的證明,也能夠顯示出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策略和學習過程?,F(xiàn)在,語言學習者所犯的錯誤已不再被看作是英語教學的失敗或是不足,而是作為外語學習者達到的現(xiàn)實發(fā)展階段的標志?!备鶕?jù)Corder的研究,錯誤分析有如下步驟:一是選擇預(yù)料,二是確認錯誤,三是錯誤分類,四是解釋錯誤,五是評價分析錯誤。
通過對抽樣的10篇文章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了如下的問題,并結(jié)合母語(中文)和目標語(英語)的特點進行了典型比較和分析,以期對學習者的學習有所啟示。
(一)錯誤類型
我們對所選文章進行錯誤確認后發(fā)現(xiàn)主要的錯誤分別有以下方面的錯誤類別,以及各類別的具體問題和錯誤次數(shù)。
1.形態(tài)學(morphological)方面問題
(1)現(xiàn)在時第三人稱單數(shù)問題:7處錯誤
(2)復(fù)數(shù)問題:40處錯誤
(3)過去時問題:3處錯誤
(4)過去分詞問題:1處錯誤
(5)所有格復(fù)數(shù)問題:1處錯誤
(6)形容詞程度錯誤:1處錯誤
2.詞匯學(lexical)方面問題
(1)筆誤問題:12處錯誤
(2)介詞問題:66處錯誤
(3)合成詞問題:1處錯誤
(4)連接詞問題:50處錯誤
(5)詞語搭配問題:19處錯誤
(6)錯詞問題:125處錯誤
3.句法學(syntactic)方面問題
(1)冠詞問題:62處錯誤
(2)代詞問題:32處錯誤
(3)動詞時態(tài)、語態(tài)、助動詞問題:52處錯誤
(4)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問題:7處錯誤
(5)詞序問題:4處錯誤
4.文體學(stylistic)方面問題
(1)非本國語問題:34處錯誤
(2)口語化問題:11處錯誤
(3)正式度問題:8處錯誤
(4)字面翻譯問題:14處錯誤
(二)錯誤解析
對所選文章的錯誤進行梳理后發(fā)現(xiàn),筆誤問題和口語化問題屬于語言的運用問題(performance error)。首先,筆誤問題。這些筆誤的問題都是拼寫錯誤的問題,例如whether寫成了wether,indeed寫成了indead,furthermore寫成了futhermore等等。其次,口語化問題。英語學習者在用書面語進行寫作時,習慣使用口語化的詞匯,例如,right? Look,You know, all right等等,可以看出,學習者對于詞匯的正確的語用方面的選擇(register choices)不明確,也就會出現(xiàn)在書面語的文章中出現(xiàn)口語化的詞匯。
從案例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大部分錯誤屬于系統(tǒng)錯誤(systematic),如果要求學生自行修改錯誤,一般來說他們會覺得非常困難,原因是這些錯誤是由于中介語(interlanguage)規(guī)則的產(chǎn)物。
通過下面的例證,我們可以看到學習者的系統(tǒng)錯誤,也發(fā)現(xiàn)這些系統(tǒng)錯誤是由于受到母語的影響,大部分是屬于轉(zhuǎn)移錯誤。
首先,在寫作時,中國學生習慣于把他們所知的動詞拿來就用,不考慮動詞在不同的語境中的不同用法。例如,中國學生習慣于用電子詞典,他們在電子詞典中鍵入中文字詞,得到英文翻譯,于是他們就認為電子詞典給出的英文翻譯都是可以用的。例如,Your thoughts and decisions will be affected by your impressions.從這個句子的語境來看,動詞affect應(yīng)該用influence來替代。又例如,They don’t even have warm clothes to put on.本句中的put on應(yīng)該用wear在替代。
第二,從句子的錯誤來看,很多學生不是很注意并列連詞和從屬連詞的區(qū)別。學生們通常也會用到由從屬連詞引導的從句,但是只有從句,沒有主句(50次錯誤)。典型的句子是:Because nobody likes a liar.學生們把because引導的從句看成了一個完整句,而在中文中這樣的句子是正確的。
第三,學生的英語語感較差,或者說他們對于英語的固定搭配不熟悉,因而導致了對于介詞的隨意使用(66次錯誤),例如,all of our life(應(yīng)該是all our life),in campus(應(yīng)該是on the campus),as me(應(yīng)該是as to me), from the basis of(應(yīng)該是on the basis of),等等。
第四,從中文直譯成英文而產(chǎn)生的錯誤(14次錯誤)以及非母語用法錯誤(34次錯誤)可以看出,學生們很受母語中文的影響。中文意思為“還有幾個例子可以證明此事”的句子被學生譯成There are still some examples can prove it.而正確的英語表達應(yīng)該是There are still some examples that can prove it.亦或Some examples can prove it.像The common man might be possible to meet the unexpected accident.這樣的句子在中文里是正確的,但是在英文中應(yīng)該表達為It is possible for someone to do/have something.又例如,“以前我做事很慢,但是現(xiàn)在變了”被寫成Before, when I did something, I did very slowly. But now, I have changed.這是非母語用法錯誤的典型,在中文里是可以這樣表達的,但是在英文中,該句的英文包含了時間狀語詞匯的使用錯誤以及缺少動詞賓語的錯誤。
第五,動詞時態(tài)和語態(tài)的混用(52次錯誤)也說明了學生受中文的影響,因為中文沒有時態(tài)一說,為了顯示某一事件的發(fā)生時間,中文里一般會用到像‘昨天,明天,幾天前’等等的詞匯用于區(qū)別,而英文中的完成時態(tài),在中文里會用到“已經(jīng)”這樣的詞匯。因此,英文句子I have finished the job.在中文里的表達就是I already finish the job.英語的被動語的句子He was beaten by her.在中文里就是He by her beaten,也就是說,在中文里并無體(aspect)和態(tài)(tense)的跡象。
第六,學生們習慣于在整段文章中使用逗號,這在中文中是允許的,而沒有意識到在英語中,當一個句子完成之后應(yīng)該用句號,或者應(yīng)該使用連接詞連接不同的句子。
第七,學生們習慣于把英語中的連接詞如although…but,because…so等等的連用,這也是受母語中文的影響。例如Although they often have military training, but I think it is far from enough.這樣的句子是典型的中文表述,而在英語中只需要一個連接詞。
最后一點是,中國學生習慣于不去注意名詞的單復(fù)數(shù)(40次錯誤),因為在中文里沒有名詞的單復(fù)數(shù)之分,因此在使用英語時,學生們要么經(jīng)常在該是名詞的復(fù)數(shù)時不加s,要么在不需要復(fù)數(shù)表述時亂加s表示復(fù)數(shù)。例如,to be soldier(應(yīng)該為to be a soldier或者to be soldiers),to have more channel.(應(yīng)該為to have more channels),universities degrees(應(yīng)該為university degrees), 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的假設(shè)是,以上大部分的錯誤都是母語的轉(zhuǎn)移性錯誤,但是也有例子顯示,一些錯誤是學習者套用自身的目的語知識形成的假設(shè)并運用因而造成的發(fā)展性錯誤(developmental error),例如,學生們的寫作中的冠詞的用法就是屬于此類錯誤。把62處錯誤的冠詞使用和312處正確的冠詞使用相比較,我們可以得出,大部分的中國學生實際上很好的掌握了冠詞的用法,并在寫作時加以很好的運用,正確率達到83%。這就意味著學生們知曉冠詞的用法,而且在寫作中也在使用冠詞,但是又會有冠詞使用的錯誤,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在中文里沒有冠詞。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得出以下關(guān)于母語(中文)和目標語(英語)之間的假設(shè)。這些假設(shè)對于學習者在學習中是很好的啟示。
1.中文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習慣于在寫作時一個逗號用到底,忽視完整句之間的關(guān)系,而在英語中,一個句子的完成是以句號結(jié)束的。10篇中國學生所寫的文章中的錯誤可以證實這種假設(shè)。10篇文章是10位不同的學生所寫,其中9位學生在標點符號的使用方面產(chǎn)生了錯誤,通常的情況是學生在寫作時習慣用逗號連接句子,屬中文表述。
2.在中文里,用從屬連詞連接的句子可以看成是一個完整句,而在英語中,使用從屬連詞引導的句子是從句,必須另外有一個主句。在10篇文章中,很多例子顯示中國學生把從屬連詞引導的句子看成了一個完整句,例如,Because it is a British heritage.Although the view is not suitable to us.等等。由于中文的影響,學生的這種錯誤和他們把一個短語或者一個不定式看成一個完整句的錯誤是類似的,例如,To our life, communication and our career.Such as doing some exercises.等等,而在英語中,這種表達法是不完整的,或者錯誤的。
3.中國學生經(jīng)常會把兩個不相關(guān)的主語放在一起,而在英語中,雙主語只用于強調(diào),或者進一步闡明第一主語,或者作為同位語。在中文中,經(jīng)??梢蕴岬侥橙嘶蚰呈?,然后再用一個代詞指代,例如The person he is arrogant.(他這個人很傲氣),The cat it is cute.(這只貓它很可愛),等等,而英語的正確表達應(yīng)為The person is arrogant.以及The cat is cute.
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如下的假設(shè):
1.中文里沒有英語的冠詞用法。例如:I am sure this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2.中文里兩個動詞之間沒有帶to的不定式,而在英語中,盡管也有動詞之間不帶to的不定式,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動詞之間必須用to不定式。像You can go find him.或者He will come help you.這樣的句子在中文里是非常普遍的。
3.在中文口語中,“ta”指代的是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代詞,可以指代主格或者賓格,英語的意思是he(主格“他”),him(賓格“他”),she(主格“她”),her(賓格“她”),或者it(主格或賓格“它”)。因此,學生在使用英語代詞時經(jīng)常會混淆,“他”(he或者him)和“她”(she或者her)不分,甚至在書面語中也會出現(xiàn)混淆的情況。
1.在中文里沒有名詞的復(fù)數(shù)現(xiàn)象,表達復(fù)數(shù)時可以加基數(shù)數(shù)字2或者3等等來表示復(fù)數(shù),而名詞本身不變化。例如,中文的“10頭?!保袊藭ften head cow,英語的表達應(yīng)該為ten heads of cows。
2.在中文里,有從屬連詞引導的句子時,主句的主語經(jīng)??梢允÷裕谟⒄Z中,只有在祈使句中主語才可省略。例如,句子“如果你是在校大學生,就應(yīng)該好好學習”中,主句中省略了主語,整個句子是正確的,而英語則應(yīng)該是If you are a student at college, (you) should study hard.主句中的you是不能省略的。
參考文獻:
[1]桂詩春.英語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Corder,P.S.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3]Taylor,G.Errors and Explanation[M].Applied Linguistics, 1986.
(責任編校:張京華)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219(2016)08-0098-02
收稿日期:2016-03-01
作者簡介:任躍忠(1969-),男,浙江平湖人,碩士研究生,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以及課堂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