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平
?
愛的箴言:《你在天堂里遇見的5個人》主題解析
盧秋平
(武漢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5個人》是米奇·阿爾博姆一部頗具人氣和影響力的小說,它的主題雋永深刻,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是生與死的觀念和態(tài)度,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天堂的理解和作用等等。其中愛的主題尤為明顯,這里的愛不僅僅是夫妻之間的愛和子女對父母的愛,還包含了長輩對晚輩的愛、朋友之間的愛、同胞之愛以及對生命的熱愛等等,愛貫穿了這部小說的始終,其它主題幾乎都是以愛為軸心展開的。通過這些主題作者教導了我們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生命和死亡,這也是這部小說的現(xiàn)實意義所在。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5個人》;主題;愛?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5個人》是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的作品,于2003年9月出版,在美國社會上的反響很大。《紐約時報》稱其為“一部能夠真正感動和鼓舞人心的書”;《出版商周刊》說,這是“一部美國現(xiàn)代寓言,它將受到廣大讀者的珍愛”[1]。小說出版后立即登上了這些刊物,占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位。被譯成35種文字。為什么這部小說有如此大的人氣呢?有人研究這部小說的人生價值[2],有人研究這部小說中關于人生的選擇[3],有人研究這部小說中的生命的意義[4],而文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這部小說的文本為數(shù)據(jù)來源,從該小說的主題入手,來探討這部小說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該小說表現(xiàn)的愛既有夫妻之間的愛,比如愛迪和他的妻子瑪格麗特,愛迪的父親和他的母親,魯比和她的丈夫埃米爾;孩子對父親的愛,比如愛迪對他的父親;也有同事之間的愛,比如愛迪和他的同事多米尼克,雖然他自己的收入不高,但是得知多米尼克將要和女朋友一起去度假的時候,愛迪慷慨地從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四十塊錢給他,讓他去給妻子買點好東西,他希望同事過的幸福;朋友之間的愛,比如愛迪的父親和他的朋友米基·希;兄弟之間的愛,比如小時候愛迪有一次看到哥哥被五個男孩子欺負的時候,他顧不上那么多,沖上前去幫助哥哥解圍,一下把那五個男孩子中的兩個送進了醫(yī)院;還有戰(zhàn)友之間的愛,比如上尉對愛迪以及其他戰(zhàn)友的愛;老人對小孩的愛,比如愛迪對那個不知名的小女孩的愛,給她用煙斗通條折小動物,用自己的生命去呵護她的小生命;還有他對那些在游樂場玩的孩子的愛,他陪同他們一起游玩,給他們買棒棒糖吃;最后是對整個人類和生命的熱愛。
愛迪愛他的妻子,從見到他的第一次開始,就對家人宣告說他要娶她,結果真的和她結婚了。雖然她不能生育,但是他們還是彼此相愛。他39歲生日那天,由于自己在馬場賭馬遲遲不肯回家,瑪格麗特去找他,結果開車出了事,計劃領養(yǎng)的孩子也因為瑪格麗特住院耽誤而被別人領走了,打那以后,他沒再賭馬,也不過生日了。愛迪對瑪格麗特的愛“是某種與瑪格麗特相守的愛,一種感激的愛,一種深切而無言的愛,一種他知道無論如何都無法代替的愛”。瑪格麗特是愛迪在天堂里見到的第四個人。
埃米爾愛魯比,所以他為她建造了海邊游樂場,并以她的名字命名。魯比是愛迪在天堂里見到的第三個人。
上尉愛他的戰(zhàn)友,為了他們他付出了生命。他恪守的信念是不能讓他的士兵掉隊,所以,當他看到愛迪往火里沖的時候,給了他一槍,受傷總比丟掉性命的好,活著是最重要的。后來他們在逃跑的途中上尉為了給他們探路,不幸踩到地雷,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他是愛迪在天堂里見到的第二個人。
朋友之間的愛。愛迪父親失業(yè)的時候,是米基·希的幫助讓他找到了一份在游樂場的工作,后來米基因為酗酒導致行為失控,對愛迪的母親做出了不軌的行為,事后很后悔很自責,想投海自盡,愛迪父親雖然很惱恨他,但是在最后的關頭,他挺身而出,跳進了大海,奮力地救起了他,自己卻因此得病住院并去世了。
對整個人類和生命的關愛。正是這種大愛,讓愛迪在游樂場設施出事的那一瞬間,奮不顧身去救那個小女孩,自己因此喪命,正是這種愛,讓愛迪不顧自己的安危想沖進大火中救出那個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影子,后來被戰(zhàn)友強行拖走,事后證明那個火海里的確有人,后來被燒死了,成了愛迪在天堂里見到的最后一個人。
一個生命的存在是和另一個生命的消失關聯(lián)的,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這是這部小說表現(xiàn)的又一個主題。愛迪和朋友玩棒球的時候,球飛到了街上,他飛跑過去撿球,正好那個藍皮人——一個叫約瑟夫·克韋奇克的波蘭人,也就是愛迪在天堂里遇到的第一個人,開著車從那里經(jīng)過,他緊急剎車,愛迪沒事了,藍皮人心臟受了刺激,頭暈目眩,差點撞上另一輛車,他趕緊又一剎車,調(diào)轉車頭,避免了第二次事故,但是下過雨路滑,他的車最終撞到一輛卡車尾巴上,他受傷了,倒下了,沒人注意到他,他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游樂場的女孩子幸存下來了,因為有愛迪的奮不顧身相救,愛迪犧牲了。
游樂場的設施出了故障,是因為一個叫做尼克的年輕人在游樂場玩那些設施的時候,把車鑰匙掉進了一個拉動游樂車的滑輪里,導致滑輪被卡,拉動游樂車的電纜線一點一點地摩斷,以至于游樂車失控掉下來,快要砸到小女孩的時候,愛迪沖過去救了她。
上尉為他的那些士兵們犧牲了自己,他們活下來了,是因為有他的犧牲。
愛迪的父親去世了,是因為他跳進大海,救米基·希,他的朋友,他老弱的身體經(jīng)不起海水的侵蝕,病倒了繼而離開了人世。米基·?;钕聛砹?,愛迪的父親死了。
魯比的丈夫為了向她表示他的愛,為她建立了海邊游樂場,這就是為什么愛迪和他的父親能夠得到機會在那里工作。
愛迪在天堂里遇見的最后一個人,是一個叫塔拉的菲律賓小女孩,她之所以會死,是因為愛迪他們當初在菲律賓島被俘自我解救之后,決定放火燒了那些敵人的竹棚,而當時塔拉就躲在一個竹棚里,愛迪當時看到一個身影一閃而過,他想沖過去救人,但是被戰(zhàn)友們阻止了,因為火很大,他沖過去就是送死。戰(zhàn)友們保住了他的命,小女孩卻被燒死了。
所以,生命與生命之間是相互關聯(lián)的。一條生命隕滅了,另一條生命存下來了。事物之間也是相互關聯(lián),互成因果的。正如故事的尾聲說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影響到另一個人,另一個人又會影響到下一個人,世界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都連成了一個故事?!盵1]
正如藍皮人告訴愛迪那樣,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關聯(lián)著的。死亡把一個人帶走的同時,留下了另一個人,一個生命凋謝了,另一個生命正在成長,生命與生命之間是一個整體的各個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生命消失了,是為了另一個生命的存活,正如愛迪在天堂里遇見的第一個人——藍皮人在車禍中喪生,保留了愛迪的生命;愛迪死在游樂場,那個小女孩得救了;上尉為了給戰(zhàn)友們探路,自己被地雷炸死了,其他人的性命保住了;所以,每個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結束,而只是地球上發(fā)生的事情的一個開端。一個生命的消失是另一個生命存在的一部分,是另一個生命活著和怎樣活著的一部分。“自我犧牲其實是生命的一部分。就應該是這樣。它不是需要惋惜,而是值得追求的東西。渺小的犧牲。宏大的犧牲。”[1]愛迪在天堂里先后遇到的五個人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就像河底的卵石,一個牽連一個。愛迪終于領悟到,他在人世間自認為毫無意義的生活,其實正是他生命的價值所在?!盵2]他的戰(zhàn)友雷勃奏也沒有白死,他給他的家人爭得了榮譽,為小弟弟樹立了好榜樣,讓他也成為了一個好士兵、一個好男人。
首先是愛迪對父親的寬容。盡管他的童年在父親的忽略、厭煩和暴力中度過,受盡了傷害,但是他一直渴望父愛,依舊崇拜他的父親,依然想把自己獻身給他的父親,他會努力地做好父親交給他做的每一件事,無論是讓他保護好自己的哥哥,還是讓他做點修理的活,他都做得很好。戰(zhàn)爭結束后,愛迪回到家里,很長時間都無所事事,父親無視他的感受,依舊用暴力對待他,愛迪頭一次反抗了,擋住了父親揮過來的拳頭,于是彼此沉默。即使在天堂里看到父親,父親依舊對愛迪不理不睬,愛迪還是渴望得到父親的愛。父親住院的那段時間,他白天做自己的活,晚上就去父親工作的碼頭幫忙,幫助父親保住他的工作。
然后是愛迪的父親對朋友米基的寬容。盡管米基喝醉了酒,對愛迪的母親進行非禮,父親看到了那個情景,很憤怒,想殺掉米基,但是當米基沖出去,想在大海中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時候,父親不顧一切地跳進海里,奮力地將米基從巨浪中拖回到岸上,自己卻因此進了醫(yī)院并喪了命。他用自己的生命寬恕了朋友對自己的傷害。正如魯比告訴愛迪的那樣,憤怒是一種毒藥……仇恨是一個彎彎的刀刃。我們?nèi)e人,實際上卻傷害了自己。所以,我們需要寬恕,寬恕能帶給我們安寧和輕松。
愛迪在天堂里見到的最后一個人是那個菲律賓女孩。愛迪他們從被俘中自我解救出來,放火燒掉了被關押的那個地方,火勢蔓延到一個竹棚里,愛迪隱約看到里面有人,他想去救人,但是被上尉阻止了,因為他不想讓愛迪葬身火海,于是竹棚里的那個小女孩被燒死了。在天堂里,小女孩對愛迪說,“你讓我燒成了灰”,愛迪痛苦萬分,后悔不已,不停地懺悔“我殺害了你,我殺害了你,原諒我……上帝,原諒我,我都干了些什么呀……”愛迪他們從敵軍營里逃出去的時候,他就一直覺得竹棚里有人,他的內(nèi)心一直有負疚感,一直沒有得到安寧,終于,在他83歲的時候,在他工作的游樂場里,他挽救了另一個小女孩的生命,實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救贖。
沒有人愿意上戰(zhàn)場去打仗,但是為了他們的國家,為了那些錯誤的信念,他們不得不去,因為他們以為拿起武器便是勇敢,放下武器便是怯懦,為了不當懦夫而拿起武器去打仗。愛迪就是這樣上的戰(zhàn)場,因為其他人都去了,他覺得也自己應該去。戰(zhàn)爭讓他們變得殘暴,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必須去殺掉敵人的性命,戰(zhàn)爭帶給他們各種疾病——天花,傷寒,破傷風,黃熱病等等。戰(zhàn)爭毀掉了愛迪的理想,他原本一直在攢錢想去學工程學,實現(xiàn)自己喜歡造東西的理想的,但是戰(zhàn)爭爆發(fā)了,他必須像其他的年輕人一樣拿起武器上戰(zhàn)場。戰(zhàn)爭使得他不能跟他親愛的瑪格麗特在一起,戰(zhàn)爭使得他失去了親愛的戰(zhàn)友——雷勃奏,戰(zhàn)爭扭曲了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憤怒,讓他們的內(nèi)心充滿了復仇的念頭,為他們失去的日日夜夜,為他們被俘時所遭受過的折磨和羞辱,愛迪的心里充滿了惡心的感覺。戰(zhàn)爭讓他變成了殘廢。他們幾個成了俘虜,當他們伺機干掉了看守他們的幾個敵人,想燒掉他們所待的那個地方的時候,愛迪發(fā)現(xiàn)燃燒著的竹棚里好像有人,他想去救那個無辜的生命,于是上尉為了不讓愛迪喪生火中,給了他一槍,他的命保住了,卻成了殘廢。戰(zhàn)爭不僅在身體上讓愛迪變成了殘廢,而且心理上也徹底改變了。“戰(zhàn)爭的黑暗將愛迪改變了。他閉門不出,沉默寡言,甚至很少跟瑪格麗特講話。他連著幾個鐘頭凝視廚房窗外,一邊望著旋轉木馬,一邊揉搓他壞死的膝蓋。”[1]戰(zhàn)爭摧殘了他的心理,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廢物。
信念是人們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一直精神動力。作者在這部小說中所表達的信念就是生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愛是永恒的。生命可以終結,但是愛不會。這一點是通過愛迪的妻子瑪格麗特表達出來的。每一個生命也許是卑微的,無足輕重的,但是往往這些卑微的生命給別人的影響是無法衡量的。
盡管愛迪不喜歡游樂場的工作,早就想換工作了,但是他在游樂場工作的時候,非常認真負責,每天都會四處查看各個機器的部件和材料是否有故障,并且仔細聆聽機器運轉的時候發(fā)出的聲音,根據(jù)聲音判斷是否哪里有什么差錯。當人們注意到有一輛游樂小車出問題的時候,他馬上冷靜指揮那里的工人采取果斷措施,讓小車里的兩男兩女平安出來。盡管十幾歲的孩子們不喜歡他,但是他還是要對他們的安全負責,用拐杖把那群趴在欄桿上的少年趕走,讓他們遠離危險。他用自己的生命解救小女孩,自己因此喪生的時候,腦子里掛念的依然是那個小女孩,不停地在腦子里想著那個小女孩是否平安得救。
“對于基督徒來說,死亡也并不是生命的完結,而是開啟天堂之門的一把鑰匙……”[5]天堂的概念,讓人們不再對死亡抱著恐懼和絕望的態(tài)度,天堂讓他們感覺死亡也是生命的延續(xù),因為死亡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在天堂里,你可以見到和你生命有關聯(lián)的人,可以見到你所愛的人,盡管相見只是剎那,卻也帶給他們希望。“然而在天堂里見到這五個人之后,愛迪才清楚自己的存在有著多么巨大的意義”[6]天堂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人們理解他們在地球上的生命,理解每個人生命中發(fā)生的一切,讓他們明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互相關聯(lián)的,讓他們得到心靈的慰藉和寧靜。
由此可見,《你在天堂里遇見的5個人》是一本內(nèi)涵很豐富的書,它表達的主題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核心的內(nèi)容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愛的永恒。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不是偶然,和別的生命都是有關聯(lián)的,盡管每個生命都很渺小,但是其存在有著深刻的意義。生命結束了,但是愛卻是永恒的,無論是生者對死者的愛,還是死者曾經(jīng)給予生者的愛,都是支撐生者活下去的力量和慰藉。作者想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要熱愛生命,愛我們的親人、朋友、同事、愛孩子,愛整個人類,可以說,這就是一部愛的箴言。這些思想不僅反映了作為基督徒的作者的虔誠的信仰,而且也具有非常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因為通過愛的主題作者告訴我們要熱愛生命,善待他人和自己,同時也不要畏懼死亡。這部小說,他教導了我們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生命和死亡。
[1]Mitch Albom.你在天堂里遇見的5個人[M].趙曉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2]Yunita Maya Putri.The Values of Life in Mitch Albom’s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J].Teknosastik,2011,(1).
[3]Deborah L Ford, John C Cavanaugh & Hal White.Life Choices: The Search for Meaning, Journal of College and Character[M].London:UK,2006.
[4]Debora S. S.A Quest for Meaning of Life in Mitch Albom’s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J].Parafrase,2013,(1).
[5]苒倩蘋.死亡與新生——《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中“天堂”意象的解讀[J].影視天地,2012,(6).
[6]陳秋佳.重新衡量生命的價值——評《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J].青年文學家,2010,(16).
(責任編校:周欣)
I106
A
1673-2219(2016)01-0031-03
2015-10-15
武漢科技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4TD001)。
盧秋平(1971-),女,武漢科技大學副教授,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博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