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芳
摘要:英語教學作為藝術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陣地不可缺少。本文獨辟蹊徑,從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現(xiàn)狀入手進行調查,查找問題與不足;分析藝術院校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特征,并針對現(xiàn)狀調查的問題,抓住藝術院校專業(yè)特色,提出符合藝術院校特征的對策與改進措施,為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研究做出積極探索。
關鍵詞:人文素養(yǎng)教育;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10—0096—03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快速發(fā)展,藝術類教育也在教育發(fā)展的洪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了一大批藝術方面的應用型人才。目前,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正在由規(guī)?;蛸|量化轉變,教育部明確提出要求,藝術院校要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藝術人才,而不是只具備某種技能和技術的“技人”。因此,藝術院校必須擔負起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職責,要培養(yǎng)不僅具有藝術創(chuàng)造力,還要具有社會責任感,融“技”“藝”于一身的綜合性人才。
人文素質泛指社會成員在先天生理基礎上,經過后天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所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人文方面的綜合品質及行為表現(xiàn),需要具備人文知識,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內化人文精神,實踐和履行人文行為。人文素質教育以提高人文素質作為主要目的和內容。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需通過各種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學習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人文修養(yǎng),進而深化和同化人文精神,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全面人文素質的系統(tǒng)教育活動。[1]藝術本身就是人文修養(yǎng)的組成部分,而人文修養(yǎng)的深度和廣度也決定了學生的藝術眼光、審美情趣、創(chuàng)造能力和發(fā)展?jié)撡|。[2]因此,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成為藝術院校教育的重要內容。英語課堂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其作用不可忽視。然而目前多為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現(xiàn)狀進行研究,鮮有研究者專門從英語教學的角度對人文教育現(xiàn)狀進行分析。本文將以全新的視野探究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現(xiàn)狀,并探索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新途徑。
二、當前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現(xiàn)狀
本課題組于2014年上半年對湖南藝術職業(yè)學院藝術表演專業(yè)二年級學生進行了調查。對于藝術院校英語課堂環(huán)境的調查,有34%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的英語課堂人文環(huán)境“很好”,有40%的學生認為“一般”;對于目前所使用的英語教材人文內容含量的問題,有45%的學生認為現(xiàn)在所用的英語課本體現(xiàn)了豐富的人文內涵,52%的學生認為內容貧乏。對于英語課中老師是否總是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人文思想這一問題,只有20%的學生選擇“總是”;對于英語教學手段和方法設計,有58%的學生認為老師主要采用講授的教學方法傳授人文知識;對于“如果英語老師有時安排學生課前自主搜集人文背景資料”的調查,只有10%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對于學校舉辦英語短劇表演、英語電影配音、英語歌曲比賽等第二課堂活動的調查來看,70%以上的學生表示學校經常舉辦;對于學生是否積極參加各種英語活動,40%的學生表示積極參與;對于“英語教師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方式”,80%的學生認為老師對學生的評價看中平時表現(xiàn)與期末成績相結合。
由此可見:(1)學校英語課堂的人文環(huán)境與學生的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完善和提高。(2)目前,學生對所使用的英語教材不太滿意,應更新選材與篇章內容,在練習編排方面應更加富有新意。(3)教學中還存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固化,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習慣。(4)學生參與英語活動及實踐的積極性有待提高。(5)目前藝術院校的評價體現(xiàn)出老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三、藝術院校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特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語言是人類形成思想和表達思想的工具,人類思想的形成借助于語言,同時人類的思想又常用語言的形式進行表達。[3]人類各民族的語言都不僅是一個符號體系或交際工具, 而且是該民族認識、闡釋世界的一個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因而語言具有民族性、人文性。[4]簡言之,語言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蘊藏著不同民族漫長歷史長河中所積淀下來的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等,語言與文化兩者緊密相連。
通過外語教學可以傳播人類的文化與文明,讓受教育者感受不同的人文知識。外語教學在教會學生語言技巧基礎上,更能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心智、豐富閱歷、增長見識、從而陶冶人文精神,提升人生境界。
藝術院校英語是一門蘊含豐富人文內涵,具有極強人文性質的應用學科,是藝術類院校必修的文化基礎課程之一,面對大一大二所有藝術專業(yè)的學生開設,開設課時相對較多,影響面廣,跨時較長。藝術英語教材內容以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價值觀念等為背景,涵蓋了較為豐富的東西方人文精華,蘊涵著深厚的人文思想,為學生打開了更為廣闊的世界。藝術英語教學除了語言教學之外,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進行跨文化的價值觀念的比較,將多元文化理念、不同的人文精神以及各國的人文知識融入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教師深入詮釋目的語國家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細致講解打動人心的人文篇章,并在英語教學的實踐中將優(yōu)秀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轉化為一種正能量。因此,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不僅是訓練語言技能,更是一種人文教學。
四、探索藝術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更新藝術人才教育理念,以培養(yǎng)具有綜合性素質的藝術人才為目標
外語教育在當前形勢下極易傾向重“制器”輕“育人”,重功利輕人文。急功近利,忽視人文修養(yǎng)和人文關懷已引起教育界和學術界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5]要正視目前藝術院校人才培養(yǎng)中存在的人文素質的嚴重缺失,糾正目前學生重專業(yè)輕文化的功利思想,化解學生思想的迷惘。在藝術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設計上,應該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與人文素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片面強調學生技能而忽視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已不再適應時代的需求和發(fā)展,特別是作為藝術院?!祟愳`魂工程師的發(fā)源地。學生將來會在各種舞臺上呈現(xiàn)藝術作品,這些作品不應是受人摒棄的糟粕,而應是受眾人欣賞的精華。因此,藝術院校作為藝術工作者的專門教育機構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更新藝術人才教育理念,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綜合素質人才而努力。
(二)尋找藝術院校的特色,把人文教育與英語教學完美結合在一起
1.深層挖掘教材,滲透人文主義教育
語言之靈魂在內容,沒有內容。沒有文化的語言只能是語言的軀殼。從語言技能教學轉向內容教學是中國英語教學改革的根本出路。[6]教師應充分挖掘現(xiàn)行英語教材,因為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與豐富的情感體驗,內容涉及文學、歷史、天文、地理、藝術等多個方面。比如,太空的神秘、科技的先進、金字塔的神奇、藝術的瑰麗等等,匯聚了深厚的文化積淀,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生通過理解,感受,升華,從而內化成其人文素養(yǎng),提升精神境界。例如在《當代高專英語》中,我們可以從Animals have emotions中體會那打動人心的動物情感,從Sports athlete中深刻認識到飛人喬丹的成功來自于他不懈的堅持與努力。還可根據(jù)學生實際知識水平和興趣點,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和補充。如,適時開展“主題辯論”“聯(lián)合國文化大拷問”等活動,使學習內容更具有知識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學生潛移默化地吸取精神營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也會不斷提高。
2.引入戲劇教學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只有通過有效的人文教學方法,英語中的人文教學才能由抽象、空洞走向具體、有內涵,而最利于藝術英語教學的是戲劇。藝術院校學生無時無刻不接觸到舞臺,而戲劇能讓他們在舞臺展示之前,對作品進行人文與藝術的思考。藝術院校英語教學可以將英語課堂搬上舞臺,選取經典戲劇作品或課文改編的一幕作為學生表演的劇本,給予學生更多相互合作的自由空間、更多的表達機會。通過學生之間演技的切磋,角色的扮演與塑造,不僅讓學生從中了解到西方的文化知識背景及思維方式,體會到語言的魅力,還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其藝術專業(yè)特長。同時戲劇所帶來的閃光的思想撞擊會潛移默化地幫學生形成人格,想象力會漸漸豐富起來,判斷力會逐漸增強,情趣也會漸漸高尚起來。戲劇為藝術學生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精神內涵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從而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3.引入音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人文素質
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把音樂納入其中,將教學主題與音樂內涵相結合。音樂既可用作教學背景聲音,又可作為文化背景材料,還可作為語言知識材料。例如,合適的音樂與英語的文章學習結合起來,會把人慢慢帶入文章的情景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把歷久不衰的英文經典歌曲用于教學,歌曲的賞析可以幫助學生領略西方文化,了解歌曲背景,學習英語語言,感受西方人文精神。如把明星為拯救非洲饑民獻出的微薄之力而創(chuàng)作的歌曲Heal the world作為背景知識介紹給學生,學生會感悟到音樂魅力之外的人性美,體驗崇高的道德美;根據(jù)所學內容制作音樂廣播專題,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精神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英語課間播放的音樂歌曲,可以由學生主動推薦,老師適當把關,并在播放前適當輸入一些人文藝術修養(yǎng)的內容,充分發(fā)揮藝術院校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
(三)開展獨具藝術院校特色的第二課堂活動,打造英語人文活動品牌
正如很多教育研究人員所說,藝術院校不缺少藝術活動,可以說天天都是藝術節(jié),但欠缺些人文底蘊。課堂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要根據(jù)英語學科特點,結合藝術院校的實際,廣泛開展社團文化活動?;趯I(yè)特色開展的英語活動,例如英語戲劇表演、英語歌曲演唱、英語人文知識競猜、英語電影配音、英語書法比賽等,能讓學生感覺是輕車上路,駕輕就熟,而且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活動帶來的成就感和喜悅感。每一次文化活動都是一次人文教育,學生精心準備的過程就是知識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文化與藝術的熏陶,感受藝術與人文的交融。獨具藝術院校特色的第二課堂活動,既是專業(yè)技能呈現(xiàn)的舞臺,又是英語語言實踐的練兵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是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氛圍的有力舉措。
(四)建立多元化評價手段,充分體現(xiàn)藝術院校英語教學的人文關懷
藝術院校的教學評價應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改變以期末考試作為唯一辦法的單一評價方法,采用多元化評價,從而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智能。多元化評價包含如期末筆試,課堂測試(參加、出勤、完成任務),綜合測試(英語短劇表演、英語電影配音、英語歌曲演唱等活動的參與)。多元化評價結合藝術院校學生的個人特點,兼顧不同的個體差異,給每位學生設定不同的目標,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其實就是考核過程。評價將取決于完成任務的程度,注重學生參與配合,強調學生在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多元化評價可以使老師從多個角度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評價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及長處,讓學生放下焦慮,自信地去學習。
五、結論
英語教師擔負著人文教育的重任,人文教育貫穿于藝術院校英語教學的全過程,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的每時每刻。藝術院校的英語課堂應該加強人文教育的滲透,英語教師要從思想上轉變過來,把語言教學與人文教育有機融合起來;從藝術專業(yè)特色中挖掘資源,充分考慮藝術院校的專業(yè)特殊性,采取多樣化的人文教育形式,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與人文修養(yǎng),使其具有在今后的藝術舞臺上主動服務于社會的意識和能力,成為集藝德于一身的優(yōu)秀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明華,涂爭鳴.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論[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程華薇.藝術類高職院校人文素質課程建設的現(xiàn)狀及對策[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2(01).
[3]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4]錢冠連.為非功利的語言理論辯護——兼論語言理論三分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0).
[5]張中載.外語教育中的功用主義和人文主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6).
[6]肖禮全.走出中國英語教學的歷史誤區(qū)——外語教學的哲學思考[J].外語教學,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