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敏
摘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程之一,它是大學生系統(tǒng)性地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基礎保障,它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文章先對任務教學模式進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能為大學計算機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任務教學模式;大學計算機基礎;應用;研究
《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在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將會有所發(fā)揮。然而,在大部分高校中,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模式,缺少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考察,早已無法滿足新時期的人才需求。因此,文章對于基于任務教學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任務教學模式概述
1.1任務教學法定義
任務教學法以建構主義教學相關理論知識為基礎,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中,依據(jù)教學主題,將知識點分解到不同的任務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共同探討,逐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將問題予以解決。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完成基本的教學內容的學習,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本質是一種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協(xié)作,完成學習過程。《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高校的基礎課程,它要求學生應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積極探索的精神。
1.2任務教學模式的特點
1.2.1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任務教學模式中所提出的任務通常來自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這可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所學知識的重要價值,有助于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并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這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不斷增強對所學知識的靈活處理能力。
1.2.2可使教學目標清晰化
在任務教學模式中,教師首先提出特定任務,并提供相關線索,學生可圍繞教學任務,依據(jù)教師的線索,以此來解決問題。教師和學生均圍繞特定的任務開展相關活動,便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1.2.3可有效均衡個體差異
任務教學模式中的每一個任務不僅涵蓋基本任務,還會進行適當?shù)耐卣梗瑢W習目標層次化,圍繞學生的自身特點,提出合理的目標,并設計出呈現(xiàn)階梯式的教學任務,學生依次完成相應的任務,這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增強,并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計算機基礎》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型,然而,因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五方面:
2.1計算機運用能力各不相同
每一所高校均齊聚了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相比,其計算機運用能力相對較強,然而對于農村學生而言,他們接觸計算機時間較晚,且學習機會有限,計算機運用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堂上,部分學生認為教師所講內容較淺,不認真聽講,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所講內容較深,陷入學習瓶頸,遠遠地落后于課堂進度。
2.2教學模式陳舊
大部分高校中均采用傳統(tǒng)的說教模式,缺少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3課時較少
《大學計算機基礎》涉及較多的內容,且結構復雜,然而,課時較少,計算機教師若想在有限的課時中講解所有的內容,將無法保障每一位學生均能掌握應用。另外,因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且自身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整體課堂教學效果,會讓某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4實驗教學脫離于就業(yè)需求
《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實驗教學主要圍繞理論知識開展,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鞏固加深,缺少對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學生感受不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只是掌握了基礎的應用,一旦在后期工作中遇到復雜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將手足無措。
2.5缺少對多媒體現(xiàn)代技術的應用
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引進多媒體教學,然而大多數(shù)高校均注重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在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中的投入較少,教學資源有限,且計算機知識較為抽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3《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解決對策
3.1緊密結合教學需求,合理設計教學實踐任務
計算機教師應針對具體的教學需求,全面分析各種活動,合理設計教學實踐任務,并采用案例式教學模式,這便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所設計的實踐任務應盡量符合學生所學專業(yè),以此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學專業(yè)。教師將所講知識點合理劃分到不同的任務中,并通過特定的環(huán)境展現(xiàn)教學任務,學生在獲取學習任務后,便可開展自主學習,最后通過上機操作進行鞏固練習。 3.2依據(jù)學生自身特點,逐層制定教學內容和計劃
因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為讓每一位學生均能全面地掌握計算機知識和綜合運用能力,教師應認真觀察周邊學生,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逐層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依據(jù)學生自身特點,將教學內容設定為基礎層和高級這兩個等級,其中基礎層是指全體學生均需掌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這是進一步學習其它計算機知識的基礎,該層較好地照顧了計算機基礎相對較為薄弱的學生;高級主要是指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設計特定的教學項目,拓展高級操作知識。
3.3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網絡學習平臺
在校園網上構建網絡教學服務平臺,實現(xiàn)資源共享,主要包含教學課件、有益于學生自學的短片、典型案例和特定任務演示、優(yōu)秀作品宣傳等。通過網絡教學服務平臺,可有效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填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空白。高??擅嫦蚪處熀蛯W生構建專題網站,通過學習網站中的特定案例、流程演示和問題答疑等及時解決各種學習問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處理綜合處理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自主學習環(huán)境。另外,還可以構建專屬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平臺,教師和學生可在平臺上實時交流,及時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水平。
3.4構建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科學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任務教學模式是將知識點分解到不同的任務中,通過各個小任務的分析、解決,最終完成教學要求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此種教學模式中,知識的系統(tǒng)性并不明顯,為避免出現(xiàn)知識點模糊的現(xiàn)象,計算機教師應在完成每一個小任務后帶領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歸納總結,并有機聯(lián)系所學知識,構建清晰、直觀的知識結構。教師還應針對學生的活動表現(xiàn)進行針對性的評價,科學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優(yōu)秀作品或者典型作品,其中應著重表揚那些既完成了教學任務,還進行了適當拓展的學生和小組,并借助映射網絡驅動器實現(xiàn)資源共享。對于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問題也應合理分析,尋找根源。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積極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最終,待學生完成所有的任務后,應進行全面性評價,以此來進一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對于教學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應及時解決,不斷總結活動經驗,適當整改教學模式,進而為后續(xù)內容的學習或者任務的設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