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偉(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新惠中學)
自主學習時代中的教師學習
肖國偉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新惠中學)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學習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信息時代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素養(yǎng),是新時代自主學習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信息社會;自主學習;學習共同體
傳道、授業(yè)、解惑,這是教師必須完成的職業(yè)任務。雖說現在業(yè)內對于傳播知識的方式有各種流派,但把知識和技能按著其自身邏輯一步步地傳遞給學生,依然是教學的基礎原則。而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地位至高無上,在這種方式下,學生只有圍著教師轉,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加快,學習方式多樣化,對教育教學的組織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當下終身學習的大力提倡和發(fā)展的情況下,可謂是形勢逼人。例如,當下以微課方式的網絡授課,集中優(yōu)質教育資源,利用閑散時間,針性強,效率高,可重復觀看,可能倒逼學校教學方式的改革。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不得不由教授者變成既是教育者,又是學習者。古人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倍畔r代的學習教育就明顯帶有這樣的特征。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學的同時,努力學習因知識更新而帶來的新知識。只有這樣,教育才能與時俱進,教育者才能結合自己現實的學習體驗,把最基礎最緊要的知識和技能傳遞給學生。也就是說,教和學的過程已經是師生共建學習共同體的過程。
只有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個體,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才可能把自己定位在激勵者、輔助者和協調者的位置,才能因材施教地結合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需求,去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具有個性化特點且符合自己學習習慣的學習策略。否則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過時的教育,而培養(yǎng)的也只能是過時的人才。所以,教育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就要注意開拓自身的學習素質,然后再去培養(yǎng)學生。
當前部分地區(qū)的“義務教育”出現這樣一種現象:硬件看上去什么也不缺,但是從教師本身的素質看,使討論得熱火朝天的“素質教育”變成了“放羊教育”。說到底,如果沒有勤奮好學而又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育者群體,教育只能是“圈得住狼,教育成羊”的教育。還好,中考高考至少還有指揮棒的作用,讓教師有被動的積極性來搞應試教育。否則,基礎教育真的就是一種全憑教育者的良心和職業(yè)道德的自覺性教育了。一個沒有思想的教育只能算是教,而沒有育。憑良心和道德的教育是必要的,但僅憑一份好心,是無法充分體現教師的專業(yè)性質。而在信息時代,教師角色本身的成功轉變,無疑是保證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把龐大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才資源優(yōu)勢。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知識更新加快的信息時代,作為一名教師,在較高的職業(yè)操守(民主思想、奉獻精神等)和健全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組織管理等)基礎上,還應著重努力提升以下幾個方面素質:
1.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治學理念,努力在工作中把傳統(tǒng)的以教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成突出教授學習能力和啟蒙生存價值,甚至傳播民主思想為主的教學方式的教學。
2.教師本身力爭做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主體。因為教師勞動有很強的示范性,教育教學過程又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而教師如果以學習指導者的身份出現,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讓師生處于平等的交流時空中。一個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主體的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語言動作等,都會影響學習個體的學習行為,從而對學習主體的成長產生良好的影響作用。
3.教師要具有廣博的跨學科文化常識。信息時代的來臨,學習個體本身的變化和發(fā)展,各種媒體對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還有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實現學習個體的全面發(fā)展”的目標,都無一不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更為廣闊領域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常識。那種“畫地為牢式”的“直線式”的知識結構,不再是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教師應該興趣廣泛,有強烈的求知欲,在文化藝術、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要有必要的常識性知識基礎。
4.教師不僅要深入了解學習心理方面的規(guī)律,還要掌握教師教學心理的規(guī)律,進而應用到教學和自我學習當中去。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知識,才能掌握正確的教育觀點,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方法,掌握教育藝術,用以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把每個學生的心理把握好,進而對其進行有效的學習指導,使傳統(tǒng)的“教學生知識”變成“教學生方法”,來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方式,把“教會怎樣學”當作是教學的重點,也使學生把“學會怎樣學”當作學習的重點。
總之,從信息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待、教師本身也是名副其實的學習個體以及教師的社會職責來分析,教師在學校主要應該充當學習個體的指導者、班集體活動的領導者、行為規(guī)范的示范者、學習個體的心理保健者和教育科學研究人員這樣五種角色。通過這些角色的本身就可以看出信息社會對教師的教學組織、教學活動和自身素質提出的社會要求。
佐藤學.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