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彩(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學)
順應高考命題趨勢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率
陳文彩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學)
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時刻緊盯試卷命題趨勢,并在明確其特點的基礎之上積極轉(zhuǎn)變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方式方法,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契合高考特點的教學模式。如此,方能在改善歷史教學質(zhì)量、發(fā)展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同時,為他們?nèi)蘸蟾玫貞獙v史高考并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探究性學習;命題趨勢;高中歷史;歷史材料
經(jīng)過對全國高考歷史卷大量試題的分析與研究,高考歷史題目越來越側(cè)重于對學生歷史發(fā)散性思維的考查,要求學生以高中教材陳述的理論知識點為根基進行獨立自主的綜合分析與問題解答,具體表現(xiàn)為“雖然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包含在教材中,但題目的形式、內(nèi)容、題材卻與學生頻繁接觸的教材大不相同(也就是所謂的‘觀點在書中,題目在書外’)”。
在此情形下,我們高中教師在展開具體的歷史教學活動時,應當改變以往灌輸式、填鴨式等陳舊的教育方式,及時摒棄單純要求學生背誦所謂教材歷史知識點的落后理念,改為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盡量多地促進學生進行高中歷史知識的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在真正理解歷史教材的基礎之上,學會獨立自主思考、解決歷史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如此,方能在發(fā)展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促進他們自身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的綜合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新航路的開辟”時,教材只簡單講述了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國家經(jīng)濟、貿(mào)易中心、生產(chǎn)關系等的影響,卻并未詳細講解新航路開辟對其他一些國家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為此,在教學了本節(jié)內(nèi)容的相關知識點后,我向?qū)W生提出了如下問題:新航路的開辟在一定成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區(qū)之間的封閉及孤立狀態(tài),這同樣也對中國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請結合已學的歷史知識,從經(jīng)濟、外交、文化三個方面嘗試分析新航路開辟帶給中國的巨大影響。要求學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收集整理資料、發(fā)揮集體的聰明與才智實現(xiàn)對這一問題的探究性學習。
如此,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獨立自主學習氛圍,有利于他們透過教材的表面挖掘出更多教材之外的實質(zhì)性歷史內(nèi)容。
新航路開辟之后,交通帶來的便利使得一些原本不屬于我國的農(nóng)作物不斷傳入,在豐富了我國糧食品種及產(chǎn)量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農(nóng)產(chǎn)品的商品化程度,從而為當時中國人口的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客觀前提。
新航路開辟之后,西方殖民強國開始了對我國長時期的侵略。面對侵略,中國人民頑強抵抗,誓死捍衛(wèi)國家主權完整;但也致使眼界狹窄的封建政府實施“閉關鎖國”的錯誤外交政策,這又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國文化、經(jīng)濟的長遠性發(fā)展。
……
上述都是學生獨立自主分析、總結的看法,雖不十分切貼,但卻表明他們的積極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學習思維以及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等都獲得了很好的鍛煉與發(fā)展,而這些都將為他們?nèi)蘸笤诟呖贾懈玫貞獙Πl(fā)散性較強的歷史試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今年高考歷史試題的另一大命題特點就是:給出一定的歷史材料,要求學生在對該材料進行閱讀與分析的基礎上,完成該材料下的特定歷史題目。高考的這一命題趨勢實質(zhì)上對高中學生獲取、解讀歷史材料、信息的相關能力。
鑒于此,我們高中歷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積極適應命題的這一變化趨勢,即在平時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盡可能地將豐富且科學的歷史材料運用到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來。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就會有意識地向?qū)W生輸入不同角度、不同內(nèi)容的歷史材料。如,在教學“英國君主立憲制”這一整體時,針對不同的層面我向?qū)W生展示了不同社會領域人士對該體制的看法:在講到“英國君王不掌握實權,權利真正掌握在議會手中”這一知識點時,我向?qū)W生展示了某一英國憲法權威人士的言論:“上下兩院如果做出決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決書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簽字?!痹谥v到英國議會擁有無限權力時,又引用了“議會除了不能使一個女人變成男人和使一個男人變成一個女人之外,能夠做一切的事情”這一略帶夸張的表述。此外,更是引用了伏爾泰關于英國政體的評價“誰相信從這個可怕的深淵里,從這個不睦、殘酷、愚昧、狂信糾纏不清的混沌里,居然會產(chǎn)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一個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當了一個自由、強盛、擅長經(jīng)商,又很開明的國家的首領?!薄?/p>
隨后,便鼓勵學生嘗試結合這些歷史材料對英國政體的先進性進行分析與論證。如此,既借助這些史料的補充極大地擴充了學生的歷史文化視野范圍,使得“君主立憲制”這一政體形式變得更加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對其的更深刻認識、理解與靈活掌握,從而為其在高考歷史試卷中學會以正確的態(tài)度,應對材料性題目做足了充足的準備工作。
總之,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時刻緊盯試卷命題趨勢,并在明確其特點的基礎之上積極轉(zhuǎn)變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方式方法,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契合高考特點的教學模式。如此,方能在改善歷史教學質(zhì)量、發(fā)展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同時,為他們?nèi)蘸蟾玫貞獙v史高考并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1]蘇繼紅,邵蘭琴.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的特點分析及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建議[J].教育探索,2014(12).
[2]徐賜成.新課程高考歷史命題趨勢及意蘊[J].歷史教學問題,2012(2).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