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璞,田春玲(.吉林市第三十六中學校;.吉林市第五十八中學)
淺談“問題學生”的教育藝術
姜璞1,田春玲2
(1.吉林市第三十六中學校;2.吉林市第五十八中學)
眾所周知,教師的天職就是不僅要傳授知識,尤為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學會如何做人,更好地塑造學生的“靈魂”。特別是那些通常被我們稱為行為習慣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在思想、認識、學習、行為偏離常態(tài),遇事不夠冷靜,易沖動,不計后果,學習成績偏低,對自己的缺點認識不足,個性極強的那部分“問題學生”,教者如何塑造他們的“靈魂”呢?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就是一個人對自己力量的確信,深信自己一定能達到要達到的目標。那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在行為上表現“我能行”,在情感體驗上體驗“我能行”。由于“問題學生”身上過多的缺點,經常會遭到家長的斥責甚至打罵,老師的訓誡,同學的冷落甚至是孤立。久而久之,便會產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進而就成為家長、老師、同學眼里的“問題學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是解決“問題學生”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把一些最簡單的問題交給他們,讓他們回答,回答得好,全班同學鼓掌表示祝賀,即便沒有回答上來,也讓全班同學掌聲鼓勵其能勇敢地回答問題,讓他們用行動相信自己能行,對那些行為上有偏執(zhí)行為,違法亂紀,思想品德低劣或違反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問題學生”,教師應關注他們的點滴變化,即便是不夠完美,或是不盡如人意,從中找出一點閃光,沒有一點閃光,也要將其夸大,讓其感到老師對這些“問題學生”的關注,表明同學對這些“問題學生”的在意,這樣會讓這些“問題學生”感知自己的存在價值,自己也能遵守紀律,也可以成為一個在老師、家長、同學眼里的好學生,重拾自信,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使他們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奔向理想之路。
自尊心是人們要求社會和集體對自己能力和人格尊重的一種情感,是自我意識的表現。而“問題學生”的自尊心是要求別人對自己的肯定,當別人不能按照我的標準來肯定時,我的“自尊”就受到了傷害,我就要破壞紀律、不完成作業(yè),讓你們都不舒服。他們是沒有自尊心嗎?不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嗎?不是的。那也就是說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問題學生”也不例外,在他們中間,由于長期得不到家長、老師、同學的信任、尊重,遭受挖苦、諷刺、嘲弄,自感難受、無臉見人,甚至在情感上發(fā)生重大的打擊和變化,在思想、行為、學習上常常出現偏離常態(tài),做出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的。而“問題學生”從表面上看,沒有上進心、榮譽感,班級的事情與自己無關,自己的好壞是自己的事情,我行我素,整日吊兒郎當,不在意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在老師和同學的心目中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應該說大部分的“問題學生”不是生來就不愿意學習,就是一個“混世魔王”,就沒有上進心、榮譽感,不在意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不想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而是后天的家長教育方式不當,以及家長的一些不良行為的影響。社會因素中的種種不良誘惑的滲透和輸入,加之學生正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主觀好奇,易動。對有些事懵懵懂懂,逐漸就形成了沒有遠大理想,得過且過,甚至是追求低級趣味,無心向學的不良習慣,久而久之就成為“問題學生”。當他們有了進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和表揚時,就會表現積極上進。當他們出現問題受到批評時,就會出現自尊心受挫、沒有了自信,再度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就是家長的累贅,老師、同學的負擔,自己不會得到老師、同學的尊重、家長的喜歡。如何重拾這些“問題學生”的希望之火,就是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應該看到這些“問題學生”中好多孩子都很聰明,很有頭腦,很有見地,骨子里是不服輸的,也有極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欲,高度的集體榮譽感,只是沒有機會去展現。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時時地諒解他們的錯誤,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信,由于他們較少得到自尊,比較敏感,甚至是多疑,與老師、同學存有戒心,特別在意周圍人的一舉一動,尤其是在意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態(tài)度,渴望得到他們的肯定和鼓勵。所以教師要經常時時地留意這些“問題學生”,給他們搭建自尊的平臺,創(chuàng)造機會,提供展現他們的場地,關注那些“問題學生”的一言一行,應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從而改變他們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學生”的問題,使之成為一名有尊嚴的學生。
愛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的基礎,是教育成功的先決條件。愛就像一條河流,只有在同一水平面上才能交流一樣,愛也需要回流。愛那些“問題學生”成為改變他們不良習慣的主旋律,面對一些“問題學生”,教師要認真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何在,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問題學生”經常出問題,給自己的工作帶來麻煩,就疏遠甚至是討厭他們,而要抱著一顆愛心,相信每個學生都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要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變批評為鼓勵,變指責為幫助,多給他們一點關心、信任、理解、尊重、幫助,使之感到溫暖?!坝瞬粣廴?,無以談育人”,以熱情關懷作為鑰匙打開“問題學生”的心扉,用愛心調動這些學生心中的驅動力。因此,作為教師要有慈母般的愛,有同孩子息息相通的心,才能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化作涓涓泉水,滋潤那些“問題學生”的心田,教師要用愛去抹掉學生身上的不足,行為上的惡習,對那些“問題學生”,體諒他們的過失,理解他們的“難處”,把愛的種子撒向這些“問題學生”的心田,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問題學生”都沐浴在愛的海洋中,摒棄缺點和改掉不良習慣,使之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
教師在與學生的教學和交流中,需要運用語言,而教師的每一句話都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學生的心目中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是終身難忘,尤其是對那些“問題學生”,教師的語言表達稍有不注意,不妥帖就會產生不良的后果,尤其是有些語言是必須忌諱的。否則,不僅影響表達效果和教育質量的提高,還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影響師生關系,使那些“問題學生”再度回到不良的岸邊,甚至會更加惡劣,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對那些違反課堂紀律,甚至是惡作劇,干擾和破壞課堂紀律和破壞教學秩序的那些“問題學生”進行嚴厲批評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但教師不能用挖苦、輕蔑、鄙視、侮辱性的語言,如果那樣就會應了那樣一句話“毒箭傷一人,惡語傷千人”的局面,看似老師占了上風,學生的氣焰被你打消,但你打消的是一個孩子的上進心,打消的是孩子改正自己錯誤的決心,由此,作為教師對自己的語言要有一定約束,對那些“問題學生”你的語言要像春風化雨一樣,滋養(yǎng)他們的內心,感到溫馨和美好,給那些“問題學生”多些美的語言贊美他們,讓他們多一份期待,多一份尊重和關懷,卸掉身上的不良枷鎖,迎頭趕上,使“問題學生”變?yōu)閮?yōu)秀的學生,所以教師不要吝惜你的贊美字詞,讓那些“問題學生”成為美的語言的享受者和實踐者。
總之,要改變“問題學生”的不良現狀,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以愛的名義出發(f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喚起學生的知恥心,善用和常用美的言語,真誠地對待他們,幫助他們,懂得和體諒他們,讓那些“問題學生”變成優(yōu)秀學生,成為新世紀的合格人才。
·編輯謝尾合